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云南传统腌制食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分离、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进行乳酸菌多样性考察,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发酵特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传统特色腌制食品中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强,从11个样本中分离得到10株优势乳酸菌,涵盖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球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的菌株,分别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1097b、哈尔滨乳杆菌(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1119b、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128b、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133b、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116b、1125b、1126b、1127b、肠系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1089b、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129b;另外,不同分离源的乳酸菌发酵特性差异显著,乳酸发酵类型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古地区传统发酵乳中乳酸菌进行分离并鉴定。以蒙古族传统发酵乳为材料,采用传统的细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离乳酸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确定乳酸菌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细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对其种属进行分析鉴定。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29株乳酸菌共鉴定为2个属,6个种。2个属分别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肠球菌属(Entercoccus),6个种分别为短乳杆菌(Levilaccillus brevis,4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8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9株)、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3株)、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1株)、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4株)。该研究采集的发酵乳样品中乳酸菌资源丰富,代表着内蒙古蒙古族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优势性乳酸菌菌种,为优良发酵剂的研发奠定了微生物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3.
扬州稀甜酱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扬州稀甜酱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乳酸菌筛选法从样品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牛津杯法对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扬州稀甜酱中共分离、纯化出33株乳酸菌,其中15株菌株被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2株菌株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4株菌株被鉴定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2株菌株被鉴定为酸鱼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屎肠球菌和乳酸片球菌为扬州稀甜酱中的优势乳酸菌。乳酸片球菌TJ17和TJ31发酵滤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乳酸片球菌TJ31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技术对广西省南宁地区米酒曲中乳酸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旨在揭示其分离株在糯米汁中产氨基酸和有机酸的特征。结果表明,11个样品共分离出20株乳酸菌,分别被鉴定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e)、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台湾乳球菌(Lactococcus taiwanens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其中戊糖片球菌(P. pentosaceus)占分离株的35%,为南宁地区米酒曲中的优势乳酸菌。选取除屎肠球菌(E. faecium)外的16株乳酸菌分离株进行糯米汁纯种发酵,结果发现所有菌株均不产氨基酸,乳酸为糯米汁中主要有机酸。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融合魏斯氏菌(W. confuse)HBUAS53367产有机酸的能力较强,可用于后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在采用纯培养方式对秭归地区鲊广椒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从14个鲊广椒中分离出的43株疑似乳酸菌被鉴定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屎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鉴定到的种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敏捷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和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占所有分离株的86.05%,其中L. plantarum占所有分离株的60.74%,为优势菌种。测序结果显示,鲊广椒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隶属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的Lactobacillus和戊糖片球菌属(Pediococcus)以及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7.85%、13.29%和21.31%,其中乳酸菌含量累计达61.14%。由此可见,秭归地区鲊广椒中蕴含了较为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但同时也存在Pseudomonas等具有致病性的菌属。  相似文献   

6.
采用纯培养技术对清香型白酒酒醅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同时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清香型白酒酒醅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所有酒醅样品共分离得到13株乳酸菌,分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4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3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3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2株以及希尔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hilgardii)1株。从酒醅中分离得到的17株芽孢杆菌菌株分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9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株、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2株、澳洲芽孢杆菌(Bacillus australimaris)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株以及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果显示,酒醅中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97.9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24%)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0.76%);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97.42%)、栖热嗜油菌属(Thermoleophilum)(1.22%)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0.72%)。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湖北孝感和四川成都地区米酒曲中乳酸菌的多样性,该研究利用孝感凤窝米酒曲和成都农家自制米酒曲制作米酒, 并采用改良MRS固体培养基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米酒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孝感米酒中共分离出42株乳酸菌,隶属于7个种,分别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 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能动乳杆菌(Lactobacillus agili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和乳酸乳球菌(Lac- tococcus lactis);从成都米酒中共分离出35株乳酸菌,隶属于7个种,分别为P. pentosaceus、W. confusa、L. plantarum、E. faecium、食窦魏 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ibaria)、约汉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两种米酒中分离出的相同菌种为P. pentosaceus、W. confusa、L. plantarum和E. faecium。其中,P. pentosaceus为两种米酒的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8.
以自然发酵风干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细菌总数和乳酸菌菌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乳酸菌为风干肠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群.通过对风干肠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us fermentum)5株乳酸菌.24h产酸速率测定结果表明,弯曲乳杆菌>短乳杆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戊糖片球菌>发酵乳杆菌.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2):102-107
为了解喀什地区传统发酵酸奶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和产酸能力,分别从喀什地区10个县市的29份农牧民自制的传统发酵酸奶中分离出59株乳酸菌,通过pH值和总酸度值的测定对菌种产酸能力进行评价;采用16S rDNA扩增序列比对,对分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pH≤5. 05的菌株40株,约占分离数的67. 8%;总酸度值≥100°T的菌株36株,约占分离数的61. 02%。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23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8株、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7株、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10株、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4株,屎肠球菌为喀什地区传统酸奶中的优势菌种,占总测序数的44. 23%。该实验揭示了喀什地区传统酸奶中乳酸菌种类和特性,筛选出了优质菌种资源,丰富了本地区乳酸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牧民传统家庭自制酸马奶样品为研究对象,考察乳酸菌的多态性及筛选优良性状的乳酸菌菌株。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发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实验共分离出19株菌株,包括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8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2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2株)、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1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3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和徳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Lactis)(1株)。其中,干酪乳杆菌JDB1.1505是一株产酸和产黏性能都比较突出的乳酸菌,发酵脱脂乳的滴定酸度达到了130.1°T,黏度为1420.1m Pa·s,具有良好的乳品发酵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1.
从新疆北部地区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出103株乳酸菌并进行生理生化表型鉴定,对这些乳酸菌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分离的乳酸菌主要为5个属分别为乳杆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魏斯式菌属、明串珠菌属。采用纸片扩散法(K-B)研究不同属中不同乳酸菌对8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耐药性研究表明,分别有6株对链霉素、新霉素有耐药性,5株对红霉素有耐药性,7株对卡那霉素有耐药性,8株全部对萘啶酸具有耐药性,4株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具有耐药性,2株对头孢唑肟存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离、保藏自然发酵食品中乳酸菌资源,丰富自然发酵食品中乳酸菌多样性信息,本文采用纯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采集自摩洛哥的2份自然发酵橄榄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52株乳酸菌,分属于3个属、4个种,其中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为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地区发酵橄榄汁中的优势菌种,占总分离株的42.31%,同时还分离到植物乳杆菌和肠球菌;利用PacBio SMRT16S rRNA测序技术,将橄榄汁中的细菌归为5个门、40个属和80个种,优势菌种同样为Lactococcus lactis,其次还检测到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可降解鱼类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的乳酸菌,该研究以产蛋白酶作为初筛标准从奶酪中分离筛选获得8株乳酸菌,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4株,Lactobacillus casei 2株,Enterococcus faecalis 2株.利用这...  相似文献   

14.
从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1株短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干酪乳杆菌和7株铅黄肠球菌。分析了11株菌MRS培养基发酵产乳酸性能,结果表明:乳酸产量与菌群生长呈正相关,鼠李糖乳杆菌L9、干酪乳杆菌L10与L11发酵液乳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5.74、15.58、14.74 g/L。4株代表菌相同条件下发酵高粱培养液产挥发性风味组分,共有物质13种,包含了白酒中重要香气成分:乙酸、己酸、乙酸苯乙酯和苯乙醇,且乙酸、己酸相对含量较高。各菌产可挥发性组分差异明显,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种类为:短乳杆菌L5产烷烃类化合物(27.91%),铅黄肠球菌L8产醇类化合物(43.14%),鼠李糖乳杆菌L9产酯类(7.35%)、酮类(3.61%)和吡嗪类(3.3%)化合物,干酪乳杆菌L11产酸类(27.98%)和芳香类(5.96%)化合物。仅有短乳杆菌L5产四甲基吡嗪,短乳杆菌L5和铅黄肠球菌L8可明显产乙醇,鼠李糖乳杆菌L9和干酪乳杆菌L11产3-羟基-2-丁酮。这些物质对白酒风味和口感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窖泥中各种乳酸菌特征不一,对白酒酿造有不同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挖掘白酒酿造功能微生物、拓展乳酸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纸片扩散法对乳酸菌菌株耐药情况进行研究。对48份酸乳发酵剂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63株乳酸菌,其中嗜热链球菌43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20株。结果表明:63株乳酸菌对临床使用率较高的12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青霉素(36.51%)、复方新诺明(33.33%)、链霉素(28.57%)、氨苄西林(26.98%)、环丙沙星(20.63%),同时52.38%(33/63)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其中嗜热链球菌对12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30.23%)显著低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00%)。  相似文献   

16.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泡菜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以期筛选性能优良乳酸菌。结果表明,从泡菜中共分离出71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3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7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1株、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2株、有害片球菌(Pediococcus damnosus)9株。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用于食品,且植物乳杆菌S74和S78具有较高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存活率分别为(94.73±4.56)%、(108.73±7.16)%;菌株S74在0.3%的胆盐中的生长效率[(7.41±3.28)%]低于菌株S78[(10.04±4.90)%]。说明植物乳杆菌S78在pH 3.0的人工胃液和0.3%的胆盐环境均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在功能性泡菜及益生菌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对不同贮存期高温大曲中乳酸菌的数量、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高温大曲贮存过程中,乳酸 菌的数量由完成制曲时(0 d)的1.7×104 CFU/g增长至30 d时的1.4×105 CFU/g,最终贮存至120 d时乳酸菌数量达到最大值(7.6×105 CFU/g)。 通过高通量测序,从大曲中共鉴定出5个属,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片球 菌属(Pedi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其中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在各贮存期30 d、60 d和120 d大曲乳酸菌中 占比最多,分别为66.31%、47.75%和47.18%。 通过富集培养和平板分离,从高温大曲中共分离、鉴定出18株乳酸菌,对其中6株乳酸的 生长曲线、耐温性、耐酸性和耐乙醇能力进行了测定,其中菌株pH4-3能耐受47 ℃高温,菌株JD-1能耐受酒精度8%vol,并且二者均耐 酸(pH 3.5)。  相似文献   

18.
从沈阳市7 个区25 份朝鲜族家庭制作的传统发酵辣白菜中分离出81 株乳酸菌疑似菌株,初步鉴定34 株为杆菌,47 株为球菌。进一步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81 株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序列分析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81 株菌均为乳酸菌,分别来自2 个属6 个种,45 株为屎肠球菌,25 株为植物乳杆菌,4 株为干酪乳杆菌,3 株为戊糖乳杆菌,2 株为短乳杆菌,2 株为坚强肠球菌。研究结果为我国东北辣白菜中乳酸菌作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