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阜宁组二段滩坝砂单砂体数量多、厚度薄(小于6 m),砂泥岩波阻抗特征分异性差,导致滩坝砂体预测难度大,制约了该类型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地震相、储层反演及古地形恢复等方法,总结出以古地形定区、微幅构造刻画定圈、敏感地震属性定量的"三定"手段,对研究区滩坝砂体实现有效的预测,该方法对相似地区的薄互层储层预测及隐蔽圈闭的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邮凹陷阜三段滩坝砂体广泛发育,是隐蔽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在统一湖盆沉积模式指导下,基于系统的全区钻井砂体对比、岩心观察及沉积体系分析,研究了滩坝砂体沉积特征、成藏模式及圈闭描述方式.根据滩坝砂体成藏条件及现有地震资料条件,优选南部断阶带肖刘庄地区,开展砂体建模、测井响应建模、地震响应建模、地震相识别、有效砂体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家垛油田阜三段湖相滩坝砂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相滩坝砂往往毗邻烃源岩,在高源-储压差条件下易聚集成藏。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新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此类油气藏,成为勘探的热点。以张家垛油田阜三段为例,通过岩心观察、研究滩坝砂的分布规律;利用压汞资料、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成因储层的孔喉分布和孔隙类型组合。研究结果表明:①滩坝砂中发育3种岩相,4种岩相组合类型,对应于4种测井相;②滩坝砂具有粒度细、单层厚度小、滩坝间互、叠合连片的特征,坝砂呈土豆状平行于湖岸线展布;③坝砂以细砂岩为主,杂基含量低;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发育,粘土中富高岭石而贫绿泥石和混层粘土;滩砂以粉砂-极细砂为主,杂基含量高,孔隙结构差,次生孔隙欠发育,粘土中富混层粘土而贫高岭石和绿泥石。  相似文献   

4.
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定规模的滩坝砂体,对于其沉积迁移规律等的认识不够深入,制约了滩坝砂油藏的精细勘探开发进程。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区滩坝砂体的沉积迁移规律,在充分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体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粒度概率曲线以反映波浪作用的跳跃加悬浮式和两段跳跃加悬浮式为主;滩坝砂体沉积构造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反映波浪作用的浪成沙纹交错层理和沙纹交错层理、反映强水动力作用的平行层理,以及反映生物作用的生物钻孔和生物扰动构造;滩坝砂体主要为原地改造型,垂向上主要发育反粒序特征明显的坝砂和相序不明显的滩砂,局部地区发育由于波浪作用改造不彻底而形成的正粒序或复合相序;断层活动控制了滩坝砂体的沉积迁移规律,波浪作用控制了原地改造型滩坝的发育,物源供给控制了滩坝砂体的发育规模;整体上,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体具有“漫湖”沉积特征,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中等偏低。研究结果可为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油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堡凹陷马头营凸起馆陶组二段(Ng2)河道砂体单砂层厚度薄、宽度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难度大。综合运用面元小网格化叠前偏移处理、古地貌恢复、高频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及岩心-测井相分析技术、“地震线描”河道砂体追踪、层控波阻抗反演和振幅地层切片等技术对马头营凸起Ng2 Ⅴ砂层组窄薄河道砂体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地震资料面元尺度由15 m×30 m缩小为7.5 m×7.5 m,提高了地震资料垂向和横向分辨率,增强了曲流河窄薄河道砂体边界识别能力;馆二段为明显的曲流河“二元结构”沉积,岩性具河道沉积与泛滥平原沉积“砂泥间互”的特征;短期沉积旋回控制着不同沉积砂体的分布,上升半旋回中下部和下降半旋回上部河道砂体较发育;Ng2 Ⅴ砂层组地震相分析揭示河道状、不规则圆弧状振幅或波阻抗异常体为曲流河河道沉积和点坝砂复合体,预测河道总体上呈北东—南西和近南北向展布。预测结果与钻井实测结果吻合度高,表明窄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6.
车西洼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因沉积砂体的碎屑颗粒粒度是沉积环境中水动力条件和能量强度的响应,故在岩心观察及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滩坝砂体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主要存在低截点高斜一跳一悬式、高截点高斜一跳一悬式、两跳一悬式和滚动、跳跃加悬浮式4种粒度概率曲线及两峰型、三峰型、多峰型3种样式的粒级—标准偏差图.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滩坝砂体的环境敏感粒度进行计算,结合粒度概率图进行分析,在研究区确定出了4类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别反映了悬浮搬运、沿岸流、波浪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流体作用下的4类水动力类型,且波浪和沿岸流是控制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水动力类型.在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沉积时期,水动力类型以波浪为主,其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粒度总体的60%以上,沿岸流作用强度较弱,其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粒度总体的比例一般小于20%.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阳地区沙一下亚段滩坝砂体分布规律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确等问题,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钻录井等资料对研究区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滩坝砂体发育,且具"多跳一悬式"粒度特征和与碳酸盐岩滩坝、滨浅湖泥交互沉积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滩坝砂体的形成与物源供给、古地貌和湖岸线密切相关,且滩坝砂体经历了低位、湖侵、高位3个体系域时期,不同体系域时期砂体的规模、大小和分布不同。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滩坝砂体沉积模式,为该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单砂体的识别与划分,将单砂体分为坝中、坝缘、滩、坝间、浅湖泥。并把滩坝砂体分为复合坝、单一坝和坝内增生体。通过对单砂体的识别和划分,可以为后续分析不同构型纵向叠置和侧向拼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储层以河道砂体为主,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是勘探的关键.由于河道规模小,河道砂体厚度薄,远远小于地震分辨率极限,河道砂体识别也是难题.以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目标,开展了地震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与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为基础,以处理解释一体化为手段,以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有效属性优选、三维可视化砂体雕刻技术为特点的陆相地震沉积学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在肇源南地区应用见到明显效果,河道和点砂坝得到了清晰刻画,为扶杨油层精细勘探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板桥凹陷沙河街组滩坝砂体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板桥凹陷沙河街组滩坝沉积十分发育,为成熟度很高的中、细砂岩,分选磨圆较好,常见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形成于湖进或湖退阶段。滩砂体多呈正旋回层序,坝砂体多呈反旋回层序,以后者居多。滩坝孔隙度、渗透率都高,物性明显好于其他沉积相,是很好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1.
《油气地球物理》2014,(4):40-43
滩坝油藏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油藏类型。受地质认识、地球物理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常规地震资料及物探技术很难解决滩坝油藏储层描述中的多解问题。针对埕岛地区不同类型的滩坝储层,依托纯波地震资料,利用不同域下的频率信息对滩坝油藏储层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以地质认识为基础,结合古地貌分析,利用分频等手段可以识别包含于不整合面强反射内部的储层反射,对目前滩坝油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法线追踪求取倾斜地层层速度方法,可消除地层倾角带来的层速度计算误差,此外,层速度信息中还隐含有地层岩性、古地貌和地层构造信息。将此方法应用于东营凹陷滨南—利津地区沙四段滩坝砂岩和砂砾岩体的储层识别,成功预测了滩坝砂岩和砂砾岩体油气藏,有效提高了该区井位部署和钻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讨了储层构成单元分析法在碳酸盐岩滩坝储层精细划分对比中的应用和意义。储层构成单元分析法是在常规储层划分对比方法研究基础上,以储层层次划分为指导,为在单砂层内进一步划分出不同期的沉积单元为目标,达到对储层进行精细划分对比的目的。通过分析储层层次要素,建立了识别同期沉积单元的六条原则,并以该原则为基础进行了同期沉积单元的划分,该划分的结果合理地反应了滩坝沉积的"垂向和横向叠置、低角度叠瓦状组合"的沉积特征,对油气储层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是评价滩坝砂油藏开发是否经济可行的重要指标。由于未动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存在压敏效应、启动压力梯度、不同压裂方式等特征,难以应用常规的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基于典型区块静、动态数据,建立直井分层压裂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历史拟合确定启动压力梯度及压敏效应表征公式中的系数,并分析压敏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油藏参数和开发参数对直井分层压裂弹性开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影响,确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主控因素依次为:压力系数、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孔隙度、压裂缝长、集中度和黏度;通过多元回归方式建立直井分层压裂弹性开发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主控因素之间的计算公式,经与实际生产井数据对比,相对误差为4.58%,说明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矿场要求。进一步建立直井体积压裂、水平井多段压裂和水平井体积压裂弹性开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油藏参数之间的预测公式,研究结果为评价滩坝砂油藏动用潜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是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依据露头、岩心、钻井、测井资料设计单一河口坝、河道和叠置河道砂体的地质模型,开展模型正演,得出地震响应模型,并以此指导各种有利砂体在地震资料中的识别,预测了须家河组有利储集砂体的平面展布.河口坝砂体呈底平顶凸的地震反射特征,河道砂体呈顶平底凸的上超充填反射特征,多期叠置河道呈透镜状-波状、具有中强振幅、中低频率的特征,并验证了模型正演所获得的反射特征与地震相和测井相是吻合的.该区河道、河口坝有利储集砂体广泛分布,主要发育在除合1井-合川5井以南、河包场和合川13井以北、通4-岳5井以外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6.
胜利滩海地区油气成藏事件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胜利滩海地区是济阳坳陷油气最富集的区带,其油气富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该区油气成藏事件角度分析了生油凹陷烃源岩成熟期、油气运移期及圈闭形成期等主要油气成藏事件的特点。在解剖典型油藏的基础上,研究了滩海地区油气成藏事件的时空匹配关系。滩海地区油气成藏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机匹配是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油气纵向上富集于馆陶组,平面上富集于潜山披覆构造带。桩海地区、垦东地区北部是滩海地区今后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针对赤水地区储层类型多样化,非均匀性及各向异性,给流体性质的判别带来很多困难,详细介绍了多种储层流体性质测井判别方法的原理,讨论了各种方法的适应性,通过在赤水地区的实际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赤水地区储层的流体性质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叠前流体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是由裂缝和次生溶蚀孔洞组成的,其地震响应为“串珠状”反射。由于受到地表沙丘覆盖和埋藏深度较大的影响,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储层成像精度差。同时该储层油水关系复杂,利用叠后地震方法进行油气检测时,无法有效识别储层中的油水特征。以上难题严重制约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的进程。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塔中地区高密度地震资料开展了研究,由于高密度数据信噪比、储层成像精度相对较高,因此有利于进行缝洞体储层叠前烃类检测方法研究。首先,利用岩石物理建模得到了准确度较高的纵、横波速度;其次,对油气、水井进行AVO正演,正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井的AVO响应特征是有差异的,可以用AVO属性分析技术对碳酸岩储层流体识别;最后,利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定量的流体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区试油成果对比分析,流体预测精度达到83.3%,该方法为研究区内提升钻井成功率,降低油气勘探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地震属性参数是对储层地质状况的数学表征。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是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辽河滩海东部凹陷勘探程度低,成果少。综合运用均方根振幅、瞬时频率和相对波阻抗等地震多属性预测技术以及钻井资料对研究区内东营组各层段储层进行深入研究,较好的预测了东营组各层段的有利储层发育带。结合前期地质资料,认为研究区内海南东坡超覆带北部的三角洲砂体和太葵构造带北部的三角洲砂体为有利的储层发育带。总结得出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是宏观预测储层砂体展布范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不同规模的隔夹层既影响流体的垂向渗流,也影响水平渗流,并制约油田开发的注采层位和射孔层段。以海上某油田最大探明储量单元的主力砂体内的隔夹层为例,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测试、录井等资料对砂体内的隔夹层性质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砂体气顶内部的非储层是一个含泥质灰岩差储层,不是一个纯粹泥岩非渗透层,从而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后继的开发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