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汉川 《城市开发》2021,(12):81-83
在城市化的快速扩张进程中,泉州为了防止城市生态斑块化、破碎化问题,率先提出以生态连绵带的城市规划建设构想.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生态连绵带示范区建设作为第一批落地实践项目,设计提出营造复合型生态功能系统,以恢复生态、修复生态、提升生态功能系统为原则,构建自然资源相互衔接、连绵成片的生态体系,打造百崎湖蓝绿交织的生态空...  相似文献   

2.
在泉州生态连绵带规划背景下,泉州海湾大道景观遵循生态廊道和生态体验区的管控和指引,将沿线的生态资源本底和区域城市职能系统研究并分类,从“源斑块”“廊道”“生态节点”三个层次出发,通过“渗透”手法实现环泉州湾生态廊道的核心功能,以建设省级一号绿道为脉,串联河口湿地、商务区、秀涂港及白鹤湾海滩自然和人文要素,协调人文与生态相融相生,激活滨海旅游产业,为生态连绵带实施提供相关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人们了解和学习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合理的博物馆空间设计是展示文物和艺术品的重要且必要的条件,对展览效果和观众体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博物馆空间设计的优化策略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博物馆空间设计对于文物展览的重要性。首先分析了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空间设计的优化策略,其次阐述了效果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实际案例展示了效果评估的具体流程。该研究旨在为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和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为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发掘和弘扬地方人居智慧对传递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以泉州参与“海丝”的空间演化历程为主线,围绕“港-城”关系、城市形制、功能格局、精神场所演化等显性特征,解析“海丝”影响下泉州古城的格局演化轨迹与规律,并依托“规画”六法解析城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营城智慧。研究表明,在“海丝”影响下,古代泉州历经从“港城临近”到“港城分设”,形制从规则到不规则,功能从单一到多元的演变,以及精神空间从“本土信仰”到“内外兼收”的显性转变;从“规画”视野上可发掘其具有“依江立城”“顺势立形”和“纾害归利”的营城经验。当代城市建设应从古代泉州的文化包容、革化调适、顺势立形等营城理念中汲取当代意义,弘扬传统营城的优秀经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2)
"新零售"是营销界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技术变革对传统运营的深刻影响,运用新思维、依托新技术对传统零售方式加以改进和创新,进而实现产品销售服务的所有活动。在"新零售"概念下,高等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基于此种变化,文章从"新零售"概念出发,探讨了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价值,论述了"新零售"概念营销人才塑造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评估体系的发展对可持续社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社区进行规划建设的标尺.英国可持续社区评估体系BREEAM Communities在欧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以该体系和《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二者在体系结构、指标内容及评估方法上的异同,抽取出BREEAM Communities评估体系的适用性内容,对我国可持续社区评估体系的评估流程、评估引导原则、评估内容增设、评估指标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适宜性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焦作市主城区内地表水匮乏、旱沟纵横、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质遭受污染的局面,综合中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净水技术等多种生态手段,结合造园手法,提出水循环优化策略及地表水、地下水保护策略,既能有效缓解主城区水环境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又可改善旱沟、塌陷区的不良景观状态。  相似文献   

8.
景观都市主义:生态策略作为城市发展转型的“种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尺度、速度和范围进行,其大地景观也随之发生着巨变,这给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他们需要:1)寻求一些设计策略和生态手段来解决环境危机并增强城市的弹性抵抗能力;2)重塑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文化识别性.与此同时,景观都市主义理论过去10余年在北美崛起,尽管这一理论能否适应中国的情境依然存在较大疑问,但它已经不可避免地来到了中国.更为重要的是,另一种从生态角度全面继承和发展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即生态都市主义,正在哈佛设计界兴起.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分析,解读从生态规划到景观都市主义再到生态都市主义的发展历程,旨在探索其潜在的对我国城市发展转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4):86-88
"携带"义动词从上古到近代经历了一个新旧词更替的过程。"携"是上古至中古时期的常用词。到了近代汉语时期,"带"在语法上进一步发展,逐渐取代了"携",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和理念决定了生态保护的方法与手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经历了4个阶段,其中以维持自然为核心的物种保护法和以生态服务为核心的生态功能法是当前生态保护规划的2种主流方法。从城市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和生态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基于生态服务-生态健康(ES-EH)综合评估的城市生态保护方法。以哈尔滨空港新城为例,选取影响重大的6个生态因子,以加权叠加法识别出生态保护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划定的10.36%的保护区保留了53.49%的生态调节、89.04%的文化服务和15.69%的生态支持功能,以及71.85%的重要生态结构和61.91%的生态高恢复力地区。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科学保护现存的生态资源意义重大,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及城市生态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解决传统河道工程规划设计一直以来面临的专业分割与隔离的困境与问题,广东万里碧道建设引入了景观水文理论,制定了景观水文理论指导下的《广东万里碧道设计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称《设计技术指引》)。在《设计技术指引》指导下,万里碧道江门段碧道开展了结合水文特征和规律的设计实践,即基于水文特征开展不同类型的堤防设计、基于水生态过程开展碧道生态修复设计、基于水文条件开展景观设施设计和绿化种植设计等。江门碧道建设工程实践体现了景观水文理论指导下河道规划设计工程的优点和问题,希望对于其他城市和区域的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表明,晋江-永安断裂带在泉州盆地深部切穿中、下地壳和莫霍面,影响宽度约2Km,表现为韧性变形为主的走滑断层;在浅部影响宽度约12Km,表现为一组北西向断裂,以正断层为主,兼有左旋性质,是泉州盆地控盆断裂。该组断裂上陡下缓,向深部呈铲式归并到上地壳与中地壳之间的界面上(深度11.0~11.5Km),均为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以来不活动,未来发生破坏性地震(≥6.0级)的可能性很小,对泉州市的工程建设有一定影响,但危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
泉州中心城区主要公园乔木树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泉州市建成区中的8个主要公园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各个公园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度指数。  相似文献   

14.
邱光荣  胡英 《华中建筑》2010,28(6):58-61
该文从总体布局与建筑单体两方面分析了泉州"手巾寮"传统民居的生态理念,进而就如何在现代农村住宅建设中实现对传统民居的传承,提出局部更新和适宜技术两点思路及具体做法,探索了乡土民居与现代技术的相互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海丝文化史迹是泉州市最重要的城市名片之一,是吸引市民与游客游览的核心文化旅游要素,风环境改善是提升人们游览满意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泉州市8处典型海丝文化史迹点现场测绘数据绘制对应的平面图与立面图,再借助Sketchup软件完成场景模型建立,然后使用Phoenics软件求解各处海丝文化史迹点冬季与夏季风力数值。最后,依照古今风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评估泉州市8处典型海丝文化史迹点的风环境舒适度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为海丝文化史迹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费凡  岳邦瑞  聂静 《中国园林》2024,40(4):77-81
生态美学是一门面向生态危机、致力审美体验与环 境健康共赢的规范性学说,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 义。如何借由景观感知研究助推生态美学观的传播,引导公 众审美意识转向自然关怀与伦理正义,是风景园林学科关注 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旨在借由理论综述与案例分析探讨以 景观感知为中介的生态美学践行途径。具体包括:1)在概念 框架层面,讨论了景观感知、生态美学观及风景园林实践的 关系;2)在价值规范层面,构建了践行生态美学的目标体系, 包含“安全氛围的暗示”“关怀意图的显露”“地方文脉的 反映”“生态规律的阐释”及“生态伦理的激发”5个关键维 度;3)在实践应用层面,凝练了围绕目标体系的一系列风景 园林营造策略。通过系统认识美学规范与景观实践间的作用关 系,以期为基于人本感知的、面向当代美学诉求的风景园林研 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福建传统民居对现代室内生态环境设计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居建筑中有许多符合现代绿色生态原理的朴素的自然生态观,原生的“绿色”思想和传统建筑技术的精华,体现了民间建设者在创造宜人居住环境时尊重自然、适应环境的高超智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这些观念和方法对现代室内生态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泉州西湖公园西大门和北大门设计,阐述如何在城市化的地域环境中进行公园大门设计,注重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的需求,以求达到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李海韵  王洁  燕翃翔  徐瑾 《风景园林》2022,29(8):102-107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南方林区的代表区域,东莞市的自然保护地面临一系列人地矛盾冲突。以东莞市为例,在基于土地覆被类型的传统人为干扰评价基础上,叠加坡位和地形起伏度2种地形因子,以三维视角评估人为干扰的空间分布强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评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现状和识别可能存在保护空缺的区域。结果表明:目前东莞市的自然保护地存在建设用地边界扩张倒逼自然保护地边界后退的风险,且现有自然保护地空间范围存在部分未与人为干扰冷点重叠的区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现状生态保护价值,提出东莞市自然保护地空间优化相关建议,即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将东莞市南部具备自然保护地设立条件的人为干扰冷点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以期为强化区域生态屏障保护功能和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范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颂  刘蕾 《中国园林》2020,36(2):11-16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