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城市绿地,社区公园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影响。然而,既有的恢复性环境评价方法缺乏针对视觉感知的客观分析,未能有效指导社区公园的健康化营造。以成都市中心城区8个社区公园为样本,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开展基于视觉感知的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试验,建立基于眼动分析的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模型,为探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提供了新的量化方法。研究表明:(1)环境要素丰富、自然特征鲜明的景观对人群更具有吸引力;(2)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与人群感知恢复性效益评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对感知恢复性效益进行有效解释;(3)基于眼动分析的恢复性环境评价模型可对社区公园做出视觉感知维度的客观评价,可通过客观视觉指标指导其恢复性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2.
长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前往旅行体验;旅行同时,视觉和听觉对人的感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长城的听觉和视觉感知与人的参观满意度和恢复性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研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07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音乐声的感知响度和广播声的感知出现频率与视觉吸引度呈正相关。而脚步声的感知出现频率与视觉的趣味性呈负相关。视觉环境感知(吸引度、和谐度、开放度)、声景愉悦感与参观体验指标(听觉满意度、视觉满意度、参观满意度)和恢复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地居民的参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参观满意度,而工作人员的参观满意度普遍高于游客的参观满意度。人的到访频率越高,对长城的参观满意度越高。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文化遗产地的环境保护、评估和设计提出具体策略,提升长城视听环境质量和人的参观满意度和感知恢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眼动追踪技术在景观领域的热点与前沿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及拓展该技术在风景园林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2个数据库中检索2000—2022年与眼动追踪技术相关的风景园林研究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眼动追踪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演化趋势与动态、热点与前沿。【结果】1)眼动追踪技术相关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景观疗愈、景观感知和景观评价3个方向展开;2)近年来研究视角呈现多学科交叉的趋势,研究对象逐步由景观扩展至人,研究方法从单一逐渐演变为多种方式的组合。【结论】归纳了眼动追踪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该技术在景观疗愈、景观感知、景观评价等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未来与眼动追踪技术相关的风景园林研究将形成以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为特征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革命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正在经历时代更新的考验,校园空间的功能体现与感知也因此日渐重要,校园空间在满足生活与学习功能的同时,也在向生态化、景观化靠拢,因此校园空间的更新与优化问题日益重要。空间中的不同要素与空间特征共同影响着使用者的主观感受与眼动行为。通过主观感受评价的调查问卷与眼球跟踪技术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地探究校园空间中空间高差特征及其内部元素与使用者行为的关系。为信息时代下高校校园规划转型提供理论数据支撑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罗映舜  沈守云  詹文 《中国园林》2022,38(5):98-103
以张谷英村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SD法并结合眼动分析法对张谷英村文化景观进行体验评价与综合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谷英村文化景观的整体体验评价处于中等水平。眼动数据分析、注视热点分析、SD因子分析突出表明张谷英村中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效果表现不佳,以及乡村绿地区与田园农业区是后期建设需关注的重点。综合评价结果为后续张谷英村文化景观的保护更新与发展传承提供了科学建议,也为乡村文化景观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冷嘉伟  邢寓 《世界建筑》2022,(11):38-39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空间品质认知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本研究采用人因工程学中的眼动追踪技术,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及人的空间感知经验判断开展实验,尝试搭建起对传统村落空间品质认知的方法与机制。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李巷村作为研究案例,通过眼动仪对被试者观察的过程进行采集记录,运用眼动分析软件生成相应的数据,结合基于语义差别法而设置的主观问卷的分析结果,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品质进行科学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体验评价更多基于主观问卷调查展开。为了突破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框架限制,构建多元评价模型,以广州永庆坊为案例,借助眼动追踪技术,辅以主观问卷调查印证,建立凸显定量特征的体验评价数学模型。首先基于网络大数据筛选永庆坊街区代表性场景,并依据城市意象理论进行场景分类。然后利用场景照片,展开眼动追踪实验,采集数据。进一步对各类眼动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构建基于平均绝对距离、眼跳次数和总眼跳时间3个眼动追踪指标的体验评价模型,并阐述体验过程中的主体差异和意象要素差异。最终将模型评价结果与问卷评价模型结果相互印证,确证眼动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校园绿地声景观对大学生情绪和注意力的影响,邀请30名大学生在实景环境中进行视听体验,通过眼动追踪技术、皮肤电响应来分析不同声景对注意力和情绪影响的差异,以及声景的视觉注意对情绪唤醒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低自然声相比,在交通声和人工声为主导的声景环境中,人的情绪唤醒程度显著增加;2)不同类型声景对视觉注意力产生显...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生活的节奏加快,加 剧了城市居民尤其是长期处于压力下的大学生群体罹患各类心 理健康疾病的风险。当前,高校校园恢复性环境建设研究成为 促进城市公共健康的重要课题。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压力缓 释理论与拉塞尔情绪模型,在高校校园生活区的情境下,将高 校大学生作为受试人群,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生理反馈技术和 正交试验方法、主效应分析、箱图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多重 比较分析等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26.0软件探究种植场景 的植被复杂度、种植方式、植被空间对比度3个因子对环境恢 复性效益的感知恢复性、情绪效价与生理应激恢复3个维度的 影响。结果显示,植被复杂度、种植方式、植被空间对比度对 环境恢复性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植被复杂度较高、群落 中的植物体型对比度适中、采用分散式种植方式的种植场景具 有最佳的环境恢复性效益。结合虚拟动态三维场景对植物设计 要素的量化和精细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旨在提升高校 校园环境恢复性效益的种植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眼动追踪技术在 景观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为景观视觉评价 提供了更为客观的评估手段。首先,本文利 用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127篇文献和中国知网88 篇期刊文章,对景观领域中眼动研究的现状 和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定量分析并辅助定性分 析。总结研究发现:眼动追踪技术目前在景 观领域研究中主要应用于景观美学效应、实 用效应和复愈效应等方面。眼动研究的实验 设计尤为重要,实验结果和被试选择、实验 材料以及眼动指标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关系; 为保证眼动追踪技术的科学性,还应进一步 推进眼动数据的提取、解释以及实验过程的 控制等方面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与认知心理 学测试方法相结合,并加强与其他生理传感 器技术的配合,在景观领域进行多感官综合评价,有助于更好的探究和解释“人—空间—感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公园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健康恢复思想可以追溯到人们择居、医疗和园林建设实践。从治理与康复功能、缓解精神压力与消除疲劳、增强身体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社会交往5个层面论述了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功效,以及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机制。同时对研究重心、评价方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述,最后讨论了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以期为推动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公园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能承载各种游憩活动,为市民带来多种益处。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与炮台湾森林公园为例,利用GPS设备每隔10s采集一次游客的地理坐标位置,并应用栅格密度、标准差椭圆与热点识别3种空间统计方法分析相关空间位置点,识别受游客喜爱的游憩场地与景观空间类型。结果表明:游客在2个森林公园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共青森林公园西部与炮台湾森林公园南部吸引了大量游客;最吸引游客停留的区域包括儿童游乐设施区、广场、大草坪、烧烤区和滨江区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文  王伟峰  杨建军 《中国园林》2023,39(9):106-112
当前,对城市森林公园美景度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及要素量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对访客群体差异性及其机理研究不足。以南昌市瑶湖郊野森林公园为例进行景观美景度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分层选取4种类型40个景观样本,分别进行大众群体评价和设计要素细分。以正态分位数法计算每个样本的美景度值(SBE)。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法和最佳子集分析法,分别建立美景度值和影响因子的评价模型,结果如下。1)从类别看,美景度排序为:道路景观>建筑及小品景观>水体景观>植被景观。2)10个评价因子均与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其中“设施协调感”关联性最强。3)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设施协调感>空间尺度感>场景均衡性>画面联想性>景观主从性>形式统一感。4)不同性别群体对比,女性评价均值高于男性,离散系数低于男性。5)不同居住地和受教育程度对景观审美均产生影响。结论表明,公园环境美景度与研究所界定的景观设计评价因子有直接关联,但不同的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不同。6个评价因子对环境营造和设计方法有着直接的启示意义。通过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愈发重视景观所能带来的丰富感官体验,以往视觉环境特征主导的城市公园营造方法难以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视觉和听觉作为人们最主要的环境信息感知途径,探索二者与景观体验之间的关系可为优化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新的视角。研究选取了视景感知、声景感知、声源感知和公园功能特征4个维度共计13项指标,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都环城生态区内3类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公园视听感知品质进行评价,探索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总体感知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公园主导功能特征与其视景、声景协调时,呈现的总体评价结果相对较好,且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均不相同。研究在揭示案例公园视听感知品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视听交互影响间接提升公园景观体验的思路,为优化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和灵活策略。  相似文献   

15.
"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是城市郊野森林公园的建设主题。本案从公园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梯度景观和密度景观的应用、公园规划布局及公园主体植物群落的研究等诸方面,阐述了当今城市郊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方向,并提出21世纪应是保护环境的时代。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城市高速建设中,如何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森林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损益的前沿和热点,森林景观承载了社会文化、生产、生态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北京市森林遥感图像和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与景观多样性相关的指标,构建城市森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森林综合质量,分析北京森林景观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近年来,森林景观规模增加促进了北京市三生空间的融合,加快了森林生态资产的正向增长。北京市森林景观保护与修复工作已从增加规模阶段转变为提升综合质量阶段,中幼林和成、过熟林是未来改造提升的重点。持续实施碳汇造林、营林工程,提升森林景观多样性,是森林保护、修复与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卡普兰复愈性环境理论,运用脑机接口设备、智能腕带传感器等无线生理指标检测技术,测试大学生被试人群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情境下,对4种复愈性环境及城市环境在注意力恢复和压力减轻方面的反应及其作用强度,获得被试在不同环境中脑电、心率、肌电的客观生理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R语言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被试在复愈性环境中较城市环境表现出更好的注意力恢复效果。其中具有逃离性和迷人性特征的自然环境,复愈效果最为明显;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观赏城市环境图片也具有一定的复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