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1)
<正>寒地水稻是黑龙江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研究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寒地水稻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管理、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阐述,希望对黑龙江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黑龙江气候特点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日照时数多,辐射强度大,特别适宜寒地水稻的栽培,由于昼夜温差大,黑龙江寒地水稻口感好,深受广大省内外用户的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
针对寒地水稻旱育苗过程中出现的芽率低和长势弱的问题,采用高台大棚、毯式秧盘、控温节水和平衡施肥等先进的技术措施,培育水稻壮苗,从而实现水稻的优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7)
<正>东北地区早春气候条件好,水稻插秧6月初已基本结束,大棚旱育苗和机插秧面积明显扩大,插秧进度快、质量好。但栽插后温度偏低、光照偏少,导致秧苗生长缓慢,分蘖发生迟,长势不均衡。目前,东北水稻正处于分蘖盛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为此,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水稻期田间管理,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全力夺取秋粮丰收。方正县是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区,以米质优闻名全国。方正县是中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富硒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2)
<正>水稻育苗期管理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育苗期管理直接影响水稻在田间的生长和秋后产量。杜绝和处理好育苗期常见问题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忽视育苗前期的准备工作1.1备土不及时:过去是秋备土,近几年,农民都改成春备土了。春备土带来的问题是:如果遇到春天低温、雪大,不能及时备土而影响育苗,推迟育苗时间,所以建议农民秋季必须备好苗床土。1.2小棚取代大棚育苗:农民由于考虑大棚成本高,所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3)
<正>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田间水稻水稻大棚建设和育苗工作迅速提高。如果我县全面实现水稻大棚育苗,不仅提高水稻栽培水平和单产水平,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调查和分析我认为大棚建设和育苗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问题亟待解决。1水稻大棚建设情况1.1大棚栋数严重不足依据我县和周边县市种植水稻面积和发展趋势以及我省大棚建设任务和规划,大棚建设比率不足70%,仍有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8)
从苗前准备、搭建温室、做床施肥、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移栽和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北方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以期为寒地水稻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5)
<正>水稻秧苗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认真抓好水稻苗期病害的防控,培育无病壮秧,对实现水稻增产、增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寒地水稻育苗的不利因素黑龙江省属于寒地稻作区,水稻育苗期间温度较低,而且,昼夜温差以及床温与地温温差较大,造成地上部茎叶徒长,地下部根系发育不良,抗病力降低,易被各种病菌侵害,严重影响水稻秧苗质量。二、水稻苗期主要病害简介1、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病源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2)
<正>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北方由于气候、温度等条件的特殊性,要想种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必须有适应北方温度的优良栽培技术。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本文简要介绍了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提供参考。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水稻产量高、品质好,满足人们对稻米的食味要求。但是在水稻生产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产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
建三江垦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地处高寒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通过水稻育苗基质、覆膜方式、插秧方式和收获时期的研究,系统地针对建三江地区寒地水稻栽培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垦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7)
<正>目前我国北方寒地水稻生产土地面积越来越大,自然对水稻种植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我国是一个人人口大国,也是一个重视粮食资源生产的国家,对农业发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以不断对北方寒地水稻种植进行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此推动对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1.寒地水稻种植前准备1.1优质种子的选择优质种子的选择是北方寒地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