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11)
<正>林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效益,还可维持生态平衡。但是从我国林业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建设条件受到一定限制,我国森林总面积远远达不到实际用林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必须提高林业栽培种植水平,加强对林木种植管理,才能保障林业稳定发展。1、林业栽培种植的遵守原则1.1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树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有水土不服的现象,植物也不例外,不同的气候、环境、土壤,所种植的植物也不一样。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9)
综合应用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有助于林木成活率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从林木、牧草、枣粮复合林业生态经营模式三个角度出发,对具体的栽培种植技术及应用实践展开了探讨,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9,(16)
我国的农业生产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粮食生产,经济作物尤其是果树种植的经济效益也很大,相应地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我国的果树栽培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产量和效益。本文从可能对果树产量构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入手,列举了新时期果树高产的管理措施,分析了相应的种植技术要点,仅供广大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国大部分范围内都有种植,使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饲料兼用作物,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我省地处于玉米的黄金生产地带,是全国玉米主产省之一,为了满足玉米生产需要,我们必须需要广泛研讨玉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5)
<正>一、精细整地1选地: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两犁两耙,耕作层深30厘米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整地后按双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线开沟,并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豆饼50公斤和过磷酸钙50公斤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9)
<正>为了切实加强在高温干旱情况下林业生产防灾的技术指导,确保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科学开展抗旱,特制定了林业抗旱技术要点,供各地在林业抗旱中参考运用。一、主要技术措施1.遮阴。对造林与圃地的育苗,可以搭盖遮阳物,减少阳光照射和土壤水分蒸发。2.覆盖。用秸杆、杂草、碎石等物铺于树干周围,减少蒸腾作用。3.修剪。新植树木,可以剪除部分枝条,减少树木水分散失。4.浇水。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在早晨或傍晚浇水,浇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1)
<正>芹菜有水芹、旱芹、西芹三种,功能相近,药用以旱芹为佳。旱芹香气较浓,称"药芹"。芹菜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属半耐寒性蔬菜;不耐高温。干燥可耐短期零度以下低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4℃,最适温度15~20℃,15℃以下发芽延迟,30℃以上几乎不发芽,幼苗能耐-5~-7℃低温,属绿体春化型植物,3~4片叶的幼苗在2~10℃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0~30天通过春化阶段。1、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
大豆是所有豆科植物中营养最为丰富且易于消化的植物,同时其蛋白质的含量也较高,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大豆产量不是很高,加重了市场的供需矛盾,对此,加强我国大豆种植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下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正>向日葵又名朝阳花、葵花,属菊科植物。在我国各地区广泛种植,其种子油是制作各种药用软膏的基药;茎髓可作利尿消炎剂;花瓣及叶可作苦味健胃剂;果盘(花托)则有降血压作用。因其经济效益很好,被广大农户所青睐,下面将其高产栽培要点介绍如下:一、选择良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良种,以油用型、油食兼用型为宜,如甘葵一、二、三号、三道眉、龙96—1品种等,进行人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
<正>黄花菜又名金针花,为百合科萱草属植物,因其花瓣肥厚,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鲜嫩,爽滑、营养价值高,种植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随着农业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调整,黄花菜的面积逐年倍增,对种苗繁殖及生产技术犹为重要。切根分芽繁殖的优势有:提高繁殖倍数、降低生产成本、成活率高、成花期早、花蕾多。现将黄花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切根分芽1.1起挖母株。把种植时间超过5年的黄花菜植株,或种植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