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油脂为原料通过加氢脱氧方式制备烃基生物柴油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在烃基生物柴油的制备过程中,为降低油脂加氢脱氧过程中碳原子的损失,制备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至关重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Fe双金属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硬脂酸加氢脱氧反应;采用XRD、TEM、HRTEM、XPS、NH3-TPD、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探索了制备条件及金属Fe的加入对Ni基催化剂理化特性及加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还原、10%Ni金属负载量、Ni/Fe质量比=3∶1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较佳的加氢脱氧性能,Fe的加入与Ni形成了FeNi3合金,Ni和Fe金属的内部相互作用还促进了Ni-Fe团簇的高分散性和形成了较小的粒径尺寸。此外,FeNi3合金的形成还降低了Fe、Ni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升了Fe、Ni催化剂的中等酸活性和总酸度,这促进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初始H2压力、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硬脂酸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得...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碳纳米管改性的CuZnAl催化剂,并在浆态床反应器中测试了催化剂的CO加氢催化性能,用XRD、N2吸附、H2-TPR、NH3-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碳纳米管辅助制备催化剂对其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利于催化剂中生成难还原Cu+、较多数量的弱酸以及中强酸,适量碳纳米管的加入有利于C2+OH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二硫化钼催化剂的性质和国内外的几种制备方法,以及载体对催化剂的一些影响。对二硫化钼催化剂的应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加氢及加氢脱硫反应中的应用,二硫化钼催化荆中MoS2的形态对其应用的影响,嵌入金属的MoS2催化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煤液化先期工程1.0 Mt/a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改质装置,在首次工业应用中采用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改质技术(RCHU)及配套的RGC-1/RNC-2/RCC-1催化剂组合,该技术通过对煤直接液化轻馏分油进行加氢改质,以达到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品柴油十六烷值的目的.本文对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改质装置首次工业应用开工过程中的催化剂装填、干燥、预硫化、钝化、投料试车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该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工艺的应用过程.实践证明该催化剂对十六烷值的提高比较明显,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甲基异丁基甲醇的液相加氢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华章 《有色金属》1998,50(2):48-50
基异丁基甲醇(MIBC)广泛用于生产浮选药剂。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MIBC制备方法。使用自制的镍催化剂,异丙叉丙酮(MO)经一步液相催化加氢制备MIBC。MO转化率为100%,MIBC收率达98%。讨论了加氢过程的催化剂,助催化剂,温度和压力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温度120~125℃,压力≥1.2MPa,催化剂量1%(按MO计),并使用少量的助催化剂。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收率高等优点,既适合连续大规模生产,也可小规模间歇操作。  相似文献   

6.
使煤炭液化成油技术是解决我国一次能源中原油供应不足的措施.煤炭液化过称中主要以铁基催化剂为主.非铁系催化剂有sn和zn水溶液、含碘的煤液化催化剂、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碳酸盐、Cr2Mo2Ⅷ族的加氢催化液化催化和硫转移荆等.概述了近年来煤液化技术在铁系催化剂研究、回收利用、制备工艺和预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煤液化催化反应器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黄澎 《煤炭学报》2015,40(Z2):491-496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P比为1.25的磷化镍催化剂,并对不同担载量的磷化镍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相主要是Ni2P,催化剂仍保留着载体所具有的介孔结构形式。采用碱性氮化物喹啉为模型化合物进行加氢实验,利用10 mL固定床加氢装置对制备出的催化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磷化镍催化剂加氢能力高于硫化态催化剂,能将大部分喹啉优先加氢饱和成十氢喹啉,降低了1,2,3,4-四氢喹啉转化为邻丙基苯胺的比例,降低了由于竞争吸附对反应性的抑制,从而提高了喹啉的脱氮反应活性,加快了反应的进行;考察了催化剂对喹啉加氢反应路径选择性的影响,喹啉加氢脱氮产物主要为丙苯与丙基环己烷,磷化镍催化剂条件下丙基环己烷占91.6%,丙苯占4.9%。  相似文献   

8.
从废加氢催化剂中提取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油加氢脱硫过程失活的钼镍催化剂为原料, 采用加碱焙烧-热水浸取法分离提取钼。研究结果表明: 在催化剂粒径为-0.154 mm, 焙烧温度700 ℃, 焙烧时间4 h, n(Na2CO3/Mo)=1.8时, 钼的浸出率可达90%以上。母液中钼浓度达到20 g/L时, 采用CaCl2为沉淀剂, 当n(CaCl2/Mo)=1.1~1.2时, 钼的回收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9.
陈羽  李泽  荆洁颖  李文英 《煤炭学报》2023,(3):1413-1424
煤焦油中富含稠环芳烃菲,菲加氢饱和后的产物全氢菲因具有高能量、高密度、高稳定性等优势是高能量密度燃料的理想组分。高效加氢催化剂是菲加氢至全氢菲的关键因素之一。贵金属催化剂加氢能力强,但价格昂贵,传统镍钼硫催化剂加氢能力较弱,镍基催化剂成本较低且加氢能力强被广泛应用于稠环芳烃加氢饱和领域。课题组前期利用活性金属镍与载体镍铝尖晶石之间强相互作用合成了Ni/NiAlOx催化剂,活性组分镍处于“缺电子”状态,有利于芳烃的吸附与活化,使得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初始全氢菲选择性,但随着反应进行全氢菲选择性逐渐下降,主要是在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镍电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考虑到钴与镍具有相似结构,容易溶到镍晶格中直接调控镍电子结构这一性质,采用先溶胶凝胶法再浸渍法制备出不同钴掺杂量的催化剂,考察了钴掺杂量对Ni/NiAlOx催化剂结构以及菲加氢饱和性能的影响。当反应温度300℃、压力为5.0 MPa、反应原料1%菲/十氢萘溶剂、进料速率为6 mL/h、氢气流量为60 mL/min、重时空速为52 h-1时,钴掺杂量为2%的催化剂在反应第6小时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专利商Axens公司推荐的加氢精制催化剂A能否满足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的操作要求,在小型加氢精制装置上进行了加工煤液化油品的研究,在中型加氢稳定装置上进行了利用蒽油和洗油混合原料制备煤直接液化单元首次开车所需开工溶剂和加工煤液化油品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初活性、低温活性、及适当的脱芳碳活性,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性能,能够满足利用蒽油和洗油制备煤直接液化单元开工用溶剂和加工煤液化油品,为煤液化生产循环供氢溶剂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氮化铁催化剂,并用于邻氯硝基苯加氢合成氯代苯胺反应,考察了合成温度、原料配比以及合成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TG-DTG、BET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400℃、m(NaN_3)∶m(FeCl_2)=4∶1以及反应时间为30h的条件下制备的氮化铁催化剂,在邻氯硝基苯加氢反应中,邻氯代硝基苯转化率为58.41%,邻氯苯胺选择性为100%.所制备的氮化铁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除了有介孔结构外,还有大孔结构的颗粒.提高合成温度,有利于提高所制备的氮化铁催化剂的结晶度和纯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普通浮选药剂里加入纳米级煤对煤泥浮选的影响,采用冷冻研磨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级超纯煤,并对其表面特性进行了分析.在煤浮选捕收剂正十二烷中加入纳米煤,制备液固混合浮选捕收剂用于煤泥浮选.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合润湿性分析表明,纳米煤颗粒主要以C元素为主,表面官能团以疏水性基团C-C和C=C为主,具有极强的疏水性.研究了正十二烷和纳米煤—正十二烷混合捕收剂对煤泥浮选的效果,并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2种捕收剂作用后的精煤颗粒表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结果 表明使用纳米煤-正十二烷混配的新型捕收剂得到的精煤颗粒表面微纳颗粒显著增加,说明纳米煤颗粒在浮选过程中能够粘附于煤颗粒表面,从而增强煤的疏水性,并且增加了煤表面的固体凸起点.在浮选过程中,当气泡粘附煤颗粒时,这些微纳颗粒能够加速水化膜的破裂,促进煤颗粒和气泡的黏附效率,提高煤泥浮选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Cu粉,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的纳米Cu粉取代Ni粉作为导电剂对储氢电池负极材料AB5型储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Cu粉为近球形颗粒,中粒径为150nm。采用纳米Cu粉取代Ni粉作为导电剂后,可以显著改善储氢合金负极的充放电性能和高倍率性能,在1800mA/h的放电电流密度下,以纳米铜粉替代50wt%的Ni粉作为导电剂,高倍率从7.65%提高至44.18%。线性极化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纳米Cu粉的电催化活性不如Ni粉,但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电极的导电性,改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工业偏钛酸(TiO2含量约380 g/L)为原料,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钛基特种催化剂载体, 研究了获得最小粒度的纳米TiO2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92%、酸钛比3∶1、反应温度110 ℃、反应时间1 h条件下进行酸解, 工业偏钛酸的溶解度最大; 在反应温度100 ℃、TiOSO4浓度38 g/L、尿素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比值为1条件下, 水解2 h并熟化30 min, TiOSO4水解率最大, 得到了同等条件下粒径最小的纳米TiO2; 在煅烧温度400 ℃、煅烧时间3 h条件下, 可获得锐钛型纳米TiO2, 且粒径最小; 加入BaCO3解聚剂, 可促进偏钛酸中的硫酸根生成BaSO4, 沉硫的同时解聚二次团聚粒子; 活性添加剂WO3可使催化剂载体具有特有的活化性能, 并可提供位阻效应, 有效防止煅烧环节颗粒的聚集。  相似文献   

15.
纳米Al2O3增强高温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昱  单玲 《有色金属》1999,51(3):90-92
为了获得高温性能更优异的铝基复合材料,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纳米Al2O3颗粒增强高温铝基复合材料,微观观察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的基体上均分布着大量弥散的细小颗粒,在室温及高温下进行了拉伸实验,难结果表明,用纳米Al2O3颗粒增强的高温铝基复合材料高温下的强度损失率比其它的铝基复合材料要小。  相似文献   

16.
几种常见制备纳米粉末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几种常见纳米颗粒的制备技术,简述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工艺,原料及所得到的产品,并展望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乙二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分散剂,将分散剂和纳米碳化硼颗粒以一定的质量分数加入水基础液中,通过两步法制备出稳定分散的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对钢环摩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作为传动介质的抗磨减摩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分散剂且质量分数为0.3%、纳米颗粒粒径为80nm且质量分数为0.8%、分散介质为去离子水时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当摩擦负载超过200N~250N范围之后,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的抗磨减摩性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超细陶瓷涂料中分别添加了不同含量的纳米金属镍粉,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纳米金属/超细陶瓷涂料中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微观形貌以及在涂层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摩擦实验评价了涂层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合理控制各工艺过程,用流涂法获得了纳米镍粉/超细高温无机陶瓷涂层,涂层中的纳米颗粒趋于靠近涂层/基体界面处分布;在900℃保温过程中,涂层中纳米颗粒没有明显长大;添加纳米金属镍粉可以明显提高涂层的耐磨损性能,随纳米镍粉含量的增加,涂层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刘建周  王永志 《煤矿安全》1999,30(12):42-44
通过对CO氧化催化剂配方和制备方法的研究,发现采用共沉淀法制 备的CuO—MnO-ZrO2-Al2O3催化剂具有很好的低温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改性高岭土酸性及催化C5烯烃醚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磷酸改性的高岭土催化剂,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催化剂表面酸性质,并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对C5烯烃醚化的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含有B酸和L酸,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总L酸量减少,强L酸比例增加,B酸量变化不明显;焙烧时间延长时,总L酸和强L酸增加;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醚化活性,在空速(LHSV)1.2,温度60~70℃,反应压力1.0MPa下,异戊烯的转化率达6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