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阳离子共聚物的性能,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合成高固含量、高级分子量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引发剂种类单体浓度,共聚单体配比以及油水体积比对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特性粘数(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DMMC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MC)阳离子型高分子抗静电剂。采有正交实验方法分析讨论了聚合体系单体质量浓度、引发剂用量、聚合体系pH值,对聚合物特性粘数([η])的影响,从中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并对该高分子抗静电剂在丙纶地毯短纤维上应用的抗静电性能进行了实验室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的2,2,6,6-四甲基哌啶-1-氧(TEMPO)作为稳定氮氧自由基,研究了TEMPO的存在对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引发的苯乙烯聚合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自由基捕捉反应一步合成了带有羟基和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团的新型引发剂;由此引发剂通过简易可行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窄分散性的端羟基聚苯乙烯齐聚物,再经酯交换化反应合成了窄分散性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最后以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苯乙烯(PMMA-g-PS)接枝共聚物。研究结果表明端羟基聚苯乙烯齐聚物和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的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1.3左右(<1.5),而且分子质量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能够很好地吻合,合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可以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顺利进行共聚合反应合成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三元共聚物阻垢分散剂的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用作阻垢分散剂的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链转移剂及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和共聚物粘度对阻垢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合成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采用水溶液聚合,成本低,可广泛用作工业循环冷却水的阻垢分散剂。  相似文献   

5.
AM/AE/AA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合成了丙烯酸酯活性大单体(AE),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AM/AE/AA(丙烯酸酯/活性单体/丙烯酸)的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并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AM/AE/AA共聚物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耐电解质性能比较好的增稠剂,以丙烯酸和自制丙烯类单体ZXDW为原料,Span-80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共聚合成制备了耐电解质增稠剂,并对其进行了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实验表明:单体中和度对产品的增稠能力影响较大,其次为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水相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对产品的耐电解质性能影响较大,其次为单体中和度,水相单体浓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成增稠剂较佳工艺条件:单体中和度75%(对单体总物质的量),水相单体浓度40%,单体配比(n(ZXDW)∶n(AA))2∶8,交联剂用量0.1%(对单体总质量),引发剂用量0.1%(对单体总质量)。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铵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作引发剂,亚硫酸氢钠作链转移剂,制备分子量范围为3 000~5 000的聚丙烯酸铵.研究引发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单体质量分数等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探索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铵的最佳工艺参数:引发剂质量分数0.5%(占单体),单体质量分数为35%(占体系),聚合温度60℃,聚合时间为3~4 h;并把合成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铵用作氯氧镁水泥的减水剂,结果表明,分子量为4 200的聚丙烯酸铵的用量为0.8%时,达到了最佳减水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水为溶剂、丙烯酸和烯丙醇为功能单体、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双官能团的超分散剂.主要探讨了不同单体配比对超分散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双官能团的超分散剂的分散性能优于常规聚丙烯酸钠分散剂,其中烯丙醇质量分数为55%时的分散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淀粉为基材,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技术合成两性接枝共聚物的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解助剂用量、络合剂用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物特性粘数及溶解性的影响.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1%,m(单体):m(淀粉)=7:3,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4 h.所得产物的接枝率为217.92%、转化率为93.74%、特性粘数为543.31 mL/g.  相似文献   

10.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阳离子型絮凝剂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固含量、高分子质量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D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絮凝剂。文中对共聚物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絮凝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复合引发剂APS/SS/AIBN,油水体积比1.5,单体浓度为46.5%时,阳离子型絮凝剂特性粘数[η]较高。该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上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变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及聚合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在能获得轴向流型的聚合反应釜中,烯丙基葡聚糖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可以悬浮聚合,形成分布较窄的珠状亲水层析凝胶。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TC)为共聚单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去离子水和乙醇的介质中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结果表明:MTC与PS发生共聚;AIBN及PVP用量对共聚微球的尺寸及尺寸分布有影响;共聚单体MTC的用量不影响共聚微球的尺寸分布;在苯乙烯用量为20 g,MTC用量为0.2~0.4 g时能得到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陷的共聚物微球,并且MTC的加入有利于无机粒子TiO2的包覆.  相似文献   

13.
乙醇作溶剂,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引发剂类型对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共聚活性的影响,得到最佳聚合条件。通过GPC分析,测得共聚物分子量。通过红外、核磁共振的测定,证明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燃聚合时能有效地打开双键,并且聚合是按交替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悬浮法制备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工艺条件和过程,运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A2B1C3D3为最优组合配方,即用水量一定时,当加料分散剂45 g、引发剂1.0 g、助剂-1为1.2 g、助搅拌剂3×10-6g时,制得的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综合性能最好,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分子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和示差折光仪(DR)、紫外光谱仪(UV)联机,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组成分布(CD);建立含共聚组成、序列不均匀性对共聚物分子量影响的理论,并对联机测定结果进行修正;针对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原理,提出共聚物分子量模型;运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转化率等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苯乙烯/双烯A乳液聚 合过程中实时乳胶粒的生长 过程,结果表明,控制乳胶粒尺寸的最佳时间是在反应的最初阶段。同时还比较了引发剂和 乳化剂加入量不同对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发现,乳胶粒的粒径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大 而减小,对于分两次加入乳化剂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一次的加入量。  相似文献   

17.
Si/C/N纳米粉体具有活性高、难以在水中进行分散的特点.为改善其分散性,本论文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机械搅拌、调节pH值等手段,对Si/C/N纳米粉体在水-氨基甲酸乙酯溶剂中的分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相应工艺处理后的Si/C/N悬浮液中纳米粉体的平均粒度可达200nm左右,其中98.3%的颗粒平均粒度达到75.9nm,稳定时间超过一个月.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种RAFT活性聚合的新方法制备衣康酸改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首先合成用于活性聚合的小分子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三硫代碳酸酯(DBTTC)。然后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生物质原料衣康酸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丙酮/水溶液中进行苯乙烯共聚反应,合成了粒径分布窄的聚苯乙烯乳液。分别研究了苯乙烯(St)/衣康酸(IA)单体配比、丙酮/水配比、反应温度以及DBTTC用量等对乳液粒径的影响。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凝胶渗透色谱(GPC)、表面张力仪和电导率仪对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温度为78 ℃,n(St)/n(IA)为10,n(DBTTC)/n(St)为0.064,n(丙酮)/n(水)为4∶6,可获得平均粒径为98 nm的聚苯乙烯纳米乳胶粒。  相似文献   

19.
以CuBr/CuBr2/phen为催化剂,EBiB为引发剂,在水分散体系中进行了St与TFPA的ATRP共聚合。对三种乳化体系(SLS,SLS/OBS,SLS/SPFS)进行了考察,实验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这三种乳化体系都无明显的破乳现象。聚合物的结构用^1H-NMR进行了表征。所得聚合物的Mn和MW/Mn用GPC进行了测定,以四氢呋喃为淋洗液。用MICROTRAC UPA150粒径仪分析了所得聚合物乳液的粒径和粒子分布。  相似文献   

20.
选用β-环糊精为稳定剂,以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了微球合成过程中稳定剂用量、苯乙烯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地改变稳定剂用量、苯乙烯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可以得到不同粒径且单分散性良好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