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典型印染企业废水尾水为研究对象,针对尾水回用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艺的适用性研究.同时对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中絮凝剂、G值、微絮凝时间、滤料等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铝系絮凝剂中的HPAC处理效果显著,当投药量为20 mg/L,絮凝时间为2min,G值控制在100 s-1时,处理效果较好;微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矿井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改善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回用,对某矿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工艺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改进后的处理工艺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高密度预沉淀+混凝反应+高效沉淀",部分出水采用石英砂滤罐进一步降低浊度后供给工人洗澡用水。首先通过对浊度为802 NTU的原水进行的混凝试验研究确定了2号PAC与PAM为最佳混凝剂和助凝剂,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40 mg/L、0.1 mg/L,出水浊度可降为2.3 NTU;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药剂投加量以降低水厂的运行费用,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并完成高密度预沉淀后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结果表明:当絮凝污泥回流比为原水量的12%时,混凝反应时最佳投药量PAC、PAM分别为80 mg/L、0.1 mg/L,PAC投药量降低了43%,出水浊度可降为2.1 NTU。  相似文献   

3.
化学絮凝法处理海产品加工中高浓度含磷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产品加工中高浓度含磷废水(1 000 mg/L)会恶化生物除磷的问题,通过化学絮凝法对高磷废水进行处理,分析了几种单一与混合絮凝剂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海泡石以质量比m_(聚合氯化铝)∶m_(海泡石)=10∶3制作的混合絮凝剂,在投加量为26 g/L,快速搅拌(160 r/min) 60 min,慢速搅拌(80 r/min) 30 min后,磷去除率最高,达到99. 68%。混合絮凝剂絮凝沉淀物的XRD分析表明,沉淀的主要成分为CaAl_3(PO_3OH)SiO_3,说明海泡石中含有的CaO和SiO_2成分对磷的去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化学除油器除油法是以投加化学药剂,经混合反应使水中的油类、氧化铁皮等悬浮物通过絮凝、凝聚作用去除.济钢中厚板高压除磷水系统采用化学除油法将浊水中的乳化油、悬浮物进行处理,使出水含油量≤5 mg/L,SS≤10 mg/L,提高了出水水质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利用传统絮凝沉淀法处理水电工程砂石骨料加工废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电絮凝处理砂石骨料加工废水中高浓度悬浮物的性能,并优化了相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铝适合用作电絮凝阳极材料,最佳电流强度和电解时间分别为0.08 A和4 min,初始悬浮物浓度宜控制在50 000 mg/L以内。电絮凝前,自然沉降能够有效去除粒径在8 μm以上的悬浮颗粒和总体悬浮物负荷,最佳的自然沉降时间为2 h。通过比较絮凝前后及自然沉降后的悬浮物颗粒粒径分布,发现电絮凝对粒径1~2 μm的细颗粒去除性能优异。若采取沉淀+电絮凝的措施,对砂石骨料加工废水高浓度悬浮物的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阜新矿区的微污染矿井水进行处理,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过滤特征。试验结果得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最佳投药量和絮凝时间分别为2~4 mg/L和3~4 min,最优滤速为10~14m/h,此时过滤周期可达到30~40 h,出水浊度和悬浮物浓度可分别达到1 NTU和5 mg/L以下,符合回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原水(城市二级出水)进行泥渣回流强化混凝试验研究,证明回流泥渣量在100~300mg/L时效果较好;当泥渣回流后,PAC投药量明显减少,只需5mg/L,基本能达到不加泥渣时投药量15mg/L的效果,节省了67%的投药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混凝条件:快速搅拌45s,搅拌速率150r/min;慢速搅拌20min,搅拌速率50r/min。并且污泥浓度为10000~20000mg/L时的污泥回流才能得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富营养化湖水絮凝新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以活性砂为载体的接触絮凝法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水澄清处理的研究成果。由半生产性试验表明:当湖水浊度为15~25度,含藻量275~300万个/L,液态碱式氯化铝投量5~10mg/L,絮凝时间3~4min。斜管沉淀液面升速2.5~3.0mm/s,可得沉淀水浊度小于3~5度,除藻率87~93%。  相似文献   

9.
通过离心分离方式来收获城市生活污水持续培养的微藻,研究其体系中的藻体。对污水培养微藻系统中藻体展开研究,探讨了转速、进水速率、藻液浓度、pH等因素对收获效果的影响,进而对离心分离的运行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微藻净化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其收获微藻相对的最佳的工况是:转速28 000r/min、进水速率0.82L/min、藻液浓度1.2g/L、pH 7.0。在此条件下,离心分离方式收获微藻的采收率为84.1%、采收速率为0.76g/min、浓缩倍数为337.1倍。同时,出水的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的标准,部分指标已达到一级A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杨柳青水厂排泥水为处理对象,利用高效固液分离技术进行处理规模为2.04~5.44 m3/h的中试研究,确定了在管式反应器与静态混合器不同混合反应条件下的工艺控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处理给水厂排泥水是切实可行的,系统连续运行的稳定性高,稳定运行时的出水浊度一般低于5 NTU.进水SS在300 mg/L时,确定的适宜工艺控制参数为:PAC投量6~11 mg/L,PAM投量0.97~1.22 mg/L,机械搅拌转速为8~12 r/min,最大上升流速可达65~70 cm/min;前置混合条件采用静态混合器-管式反应器时的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低浊高藻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安市汤峪水库夏季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提出并采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对该原水处理进行中试研究.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是将微砂增效与结团絮凝有机组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汤峪水库低浊高藻水是切实可行的,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性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且处理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回流污泥的增效澄清技术.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浊度和CODMn;当微砂投量0.5 g/L时的过程控制参数为PAC投量15mg/L,PAM投量0.4 mg/L,机械搅拌转速8 r/min,上升流速达35 m/h时,藻类去除率可达80%,CODMn去除率达40%,浊度可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某地下水除铁除锰石英砂滤柱反冲洗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结团絮凝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得出了混凝剂PAC、助凝剂PAM、水流上升速度Uw和强制搅拌转速n对结团絮凝工艺的影响规律。在上升流速为34cm/min时,通过优化得出适宜的搅拌转速n为4~8r/min,PAC投量为20mg/L左右,PAM投量为1.0~1.25mg/L。适当增加投药量,最大上升流速可达42.5cm/min。在上述运行条件下,可使出水浊度小于10NTU,Fe小于1.6mg/L,Mn小于0.5mg/L,CODMn小于2.0mg/L;排泥含水率为90%~97%,污泥比阻值为(0.1~0.2)×109 s2/g。  相似文献   

13.
两级中和沉淀-混凝工艺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俊华  刘石虎  周健 《给水排水》2006,32(10):62-64
高浓度酸性氟磷废水回用处理中,一级处理后的低浓度含氟废水如采用传统活性氧化铝工艺存在操作管理复杂等问题.以某磷肥厂为例,提出了两级中和沉淀-混凝吸附工艺,并通过试验研究了中和沉淀及混凝的药剂投加种类及投加量,同时考察了pH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除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中F-为178~190 mg/L、PO3-4为146~155 mg/L、pH为2~4.2时,一级和二级中和药剂采用CaO,投加量分别为2.5 g/L和1.2 g/L;出水可达到F-≤10 mg/L、P3-4≤0.6mg/L、SS≤70 mg/L,在聚氯化铝投加量为1.5 g/L及pH为7.5的条件下,经进一步混凝吸附后,出水可达到F-≤1 mg/L、P3-4≤0.6 mg/L、SS≤70 mg/L,满足了回用水的要求,并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管理简便及运行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SS是陶瓷工业生产废水的主要特征污染物,其浓度较高,在废水中的分布差异较大。通过分析高档卫生洁具厂废水性质,确定治理方案为絮凝沉淀—过滤工艺,在进水SS平均为8000mg/L的条件下,出水SS为20mg/L,SS平均去除率为99.8%,出水SS及各项重金属离子达到回用要求,工程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陶瓷生产综合废水技术可行,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某地表水厂设计参数条件下采用微山湖原水开展混凝搅拌试验,并与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际生产中絮凝池絮凝效果差、药耗明显偏高,存在低温低浊水处置困难现象。对工艺池进行测量复核后,发现折板絮凝池前两段淹没过水折板安装高程和絮凝池尾端配水墙高程均存在异常,影响絮凝沉淀效果,针对上述缺陷进行改造,辅以投加助凝剂,使絮凝沉淀效果明显改善。运行效果表明:在冬季,PAC用量4 mg/L(以Al_2O_3计)、PAM用量0.05 mg/L时,沉淀池出水浊度可稳定地控制在1 NTU以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室内模拟实验,以壳聚糖(Chitosan)和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采用絮凝法去除铜绿微囊藻。系统研究了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投加量、p H值以及沉淀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铜绿微囊藻絮凝进行优化。根据统计模型发现投加量、p H值、沉淀时间均对铜绿微囊藻的絮凝效果有显著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铜绿微囊藻絮凝的条件在温度为27℃下,壳聚糖的投加量为3.59 g/L,聚丙烯酰胺的最佳投加量为0.26 g/L,沉淀时间为13 min,p H为8.02。在上述的最优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为98.03%,与模型预测值98.01%相近,表明采用响应面法对铜绿微囊藻絮凝沉淀条件进行优化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浮—水解酸化—IC—曝气—混合反应—砂滤组合工艺处理造纸、制浆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当造纸废水水量12 000 m3/d、CODCr≤1 670 mg/L、BOD5≤750 mg/L、SS≤1 200mg/L,制浆废水水量6 000 m3/d、CODCr≤14 500 mg/L、BOD5≤5 100 mg/L、SS≤3 430 mg/L时,处理出水CODCr≤90 mg/L、BOD5≤30 mg/L、SS≤30 mg/L,可满足《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自来水加氟标准液为试验水样,采用铝电极电絮凝法去除饮用水中的氟,进行了pH、电极间距、原水氟含量、出水流量等因素对氟去除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去除饮用水中氟无需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和改变pH,对于氟>1.0mg/L的地下水,在电流密度为20~60A/m2、电极板间距离5~15mm、四级过滤条件下,氟去除率为70%以上,原水中铁、悬浮物等也有明显降低,处理出水氟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净水厂沉淀池排泥水回用的中试试验,探析排泥水回用工艺出水水质安全和生物稳定特性,探讨净水厂排泥水回用的可行性。试验表明:排泥水的AOC和BDOC浓度均值分别为98. 16μg/L和1. 92mg/L,且AOC和BDOC浓度与水温呈显著线性相关特性;污泥回流比(泥水∶原水)为3%时,出水未检出细菌总数,且出水浑浊度、氨氮、CODMn等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出水的AOC和BDOC浓度均值分别为88. 67μg/L和0. 21 mg/L,保障了水质的生物稳定性。因此,净水厂在合理控制回流比条件下,排泥水回用不仅具有可实施性,而且实现了净水厂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0.
高升平 《治淮》2005,(3):41-42
一、实验部分1、仪器与试剂721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一厂)PHS-3型酸度计Ni(NO)·6HO(分析纯):称取一定322质量该物质,用蒸馏水配制成含Ni2+离子为20mg/L、30mg/L、40mg/L、50mg/L、60mg/L的模拟废水。2、样品处理取自安徽省嘉山县的凹凸棒石粉碎,磨细后进行活化处理。活化条件是一重要环节,活化方法常用酸洗法和物理焙烧法。实验过程采用二者的综合方法。取1000g经粉碎的原矿石,加0.1mol/LHCl4L,搅拌下加热沸腾90min,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残酸后抽滤。每次洗涤使用1至2L蒸馏水。实验证明洗涤次为佳。最后一4遍洗涤后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