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社区居家养老是对未来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主导趋势的认同,文章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并提出了"建立新形势下养老设施配置新标准、构建多元、人性、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调整养老设施空间布局方式"等三个方面的规划策略,以期对今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4)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的进程,我国现存的三种养老服务提供方式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仍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存在意义,但难以满足数目可观、需求多样的老年人养老需要。社区养老融合了两者的优点,由政府主导,社区配合,是未来养老服务供给的中坚力量。以社区养老为主体、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或许是我国可选择的一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龄化具有基数大、数量多、高龄化、发展迅速、未富先老等特征,除了带来社会财政负担、社会相应政策需完善等问题外,还有老人的居住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养老模式的经验分析,探索我国养老社区模式,总结出综合型养老社区模式、养老组团+普通社区模式、养老设施+成熟社区模式、度假型养老社区模式等4种主要养老社区模式;认为解决我国老龄化居住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养老社区建设和多元化养老住宅研究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找到适合我国老龄化特点、因地制宜的养老社区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及政策等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国家和北京市陆续出台的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政策文件均明确了以社区为主导的养老模式。因此,摸清城市社区养老设施现状与老年人需求的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战略迫在眉睫。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通过对三个典型片区的调研发现,目前高老龄化地区养老设施普遍存在设施类型与数量短缺、配建规模偏低、功能不全、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社区养老设施体系、调整社区养老设施配套标准、优化社区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养老设施智能化的四大规划战略。  相似文献   

5.
养老服务的社区照顾模式源于英国,而美国的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通过对英国养老社区模式的借鉴,经过多年发展,日臻成熟。中国早期形成的养老社区学习欧美经验,在老年公寓的基础上配备基本的养老服务功能设施,构成独立型养老社区。如今我国的老龄化发展浪潮促使各地政府和开发商积极开展养老社区规划建设。作为缓解养老压力、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养老社区规划建设不能简单复制国外模式,需要根据实际国情和地区特性不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养老模式探索的过程中,政府提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公建民营的ppp模式激发了新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出现与发展,它包含了传统社区养老和部分机构养老功能,同时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本文以新建成的北京万科嘉园(长阳半岛)社区养老中心为例,探究其作为新型养老模式下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社区养老是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桥梁与纽带,全龄化养老社区成为中国新兴的养老社区模式。本文对国外养老社区模式进行分析,针对中国国情提出全龄化养老社区模式,从概念、居住模式、公共空间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养老社区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模式是面对中国老龄化加速发展所走的必然道路。本文总结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功能匹配关系,分析走持续化照顾路线的中国社区养老模式,为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秦艳玲 《城市建筑》2014,(30):302-302
根据我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模式是面对中国老龄化加速发展所走的必然道路。本文总结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功能匹配关系,分析走持续化照顾路线的中国社区养老模式,为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龄化”养老社区规划布局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6,(10)
近十年我国进入了养老事业的高速发展期,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养老社区。"全龄化"养老社区作为其中的一种,是普通城市社区与一般养老社区的融合和进化,是既照顾老人生理又顾及老人心理安慰的人性化养老社区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的主要模式与存在问题,从总体布局、住宅布局和配套设施布局三个方面研究养老社区的规划布局,并对其模式、内容和所占比例进行了论证与明确,以期为相关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国内养老观念及养老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居家养老的发展在未来呈下降趋势,至于机构养老居住模式则多半是高龄老人、无子女老人或个别健康老人的一种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兼顾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因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在未来将会呈上升趋势,并将成为未来多数中国老年人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和相对滞后的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和老年住区宜居性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综合问题。文章主要从产品类型、老人生活需求和社区服务条件营造等方面,理性思考依托社区建设各类养老居住产品的形式,研究社区养老模式的宜居性,探索中国养老模式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2)
以需要理论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采用2016年C市老年人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与二步聚类等方法探究当前老年消费市场上不同的需要类型,基于养老偏好与购买力行为偏好的交互分析构建养老服务PPP模式并优化。结果显示,当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的载体主要是社区居家中心和专业机构,老年人入住偏好受便携性、信息、健康状况、收入状况、现行养老方式、分享和性别因子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显著性。细分养老市场发现,主要有两类消费者:养老服务偏好者和养老服务从众者。前者偏好入住机构养老,拥有充足收入来源,能提供稳定支出以获得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对应政企联合共建PPP模式;后者对养老服务没有过于精准明确的要求,对未来养老模式的选择倾向于社区居家,对应政府主导微利PPP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山西建筑》2014,(25):3-5
分析了中国的老年化趋势,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对当代社区的养老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中国人理想的养老模式——多代居养老模式,并对多代居社区、组团、楼栋、户型四种发展模式作了阐述,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夯实居家社区养老,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推进机构和居家养老一体发展”的精神,探索“物业+养老”多元发展模式,挖掘机构和居家养老模式的优秀案例,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提升社区居家养老幸福感,今年2月份,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同《城市开发》杂志社,以“养老服务模式多元探索”为主题走进沪、浙、江三地的标杆养老项目,进行调研交流。本文以绿城服务集团旗下标杆性项目为例,对“物业+养老”模式在社区的探索实践进行分享。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4)
伴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节奏,养老服务日益显现其严峻形势,面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弱化及机构养老模式的匮乏,社区养老服务更应担当起如此重任。那么,社区养老服务是否可以独当一面,社区养老服务的出路又在哪里?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笔者根据对西安市X县六大社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具有本土特色及具有推广价值的本土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家庭需求。然而,现阶段社会机构养老设施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养老已成为我国现实可行的养老模式之一。在已建成的社区,大部分缺乏养老设施,或养老设施无法满足现实养老需要。该文通过对漳州市区既有社区的实际调研,分析和总结这些典型社区养老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利用现有社区空间资源结合老年人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嵌入式养老机构作为一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综合了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优点,实现了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养老服务的愿望。但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嵌入式养老机构仍然面临多种问题。嵌入式养老模式的主要内容嵌入式养老模式是在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
"嵌入式"养老是我国新兴的养老模式,其克服了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劣势,集中了三者的优势,应作为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形式。在对"嵌入式"养老模式进行规范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嵌入式"养老模式进行了优势分析,并进一步对现有国内部分典型"嵌入式"养老实践进行了模式归纳和比较分析;在评估"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问题和挑战基础上,从政府、社区联合养老服务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三个层面分析了"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发展和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养老社区将成为重要的养老载体和未来新型的人居模式。全龄化适老社区是我国养老社区的一种主要发展模式,本文主要聚焦于全龄适老社区的规划设计,通过实践项目进行归纳,以养老产品为项目核心,以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为驱动力,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设施配套、绿化景观、居住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出全龄适老化社区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