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ot Potatoes网络互动练习开发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老师都很熟悉这样一个场景:一节英语多媒体课上,教师正在和学生完成一些填空题,在大屏幕投影仪上显示了这些试题,教师提问个别学生或学生集体作答,当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单击一下鼠标,正确答案就出来.这是学生在做练习吗?显然不是,但这种方式确实是多媒体环境下典型的课堂练习方式.这种练习方式显然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我们老师都很熟悉这样一个场景:一节英语多媒体课上,教师正在和学生完成一些填空题,在大屏幕投影仪上显示了这些试题,教师提问个别学生或学生集体作答,当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单击一下鼠标,正确答案就出来。这是学生在做练习吗?显然不是,但这种方式确实是多媒体环境下典型的课堂练习方式。这种练习方式显然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关键性学习资源是宁波的王建平老师提出的一个"新名词",以此为线索,王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案例及分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杂志面向的读者是教师,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相信这些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案例,会让您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4.
这是我在焦老师博客上看到的一张图片。不瞒你说,我们在《现代学习理论与技术》通识课上见到的场面,跟图片上也差不多。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怎样才能"抓住"学生?说实话相当不易!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加上个人意识很强,每个人的想法和需求也很不相同,要让他愿意放下手里的电脑,听你来长篇大论,没有三板斧是不行的。我们的课不是专业必修课,课后不考试,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好听,学生就来;不好听学生就走。即使给你面子,或惧于老师点名或提问不走,也是  相似文献   

5.
关键性学习资源是宁波的王建平老师提出的一个“新名词”,以此为线索,王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案例及分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杂志面向的读者是教师,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相信这些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案例,会让您有所感悟。本期开始连载,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小A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对待教学工作很认真,可是,学生却不喜欢听小A的课。学生说小A老师很负责任,可是上她的课就是提不起学习兴趣来,她上课时声音不算洪亮,但也不算太低沉,是那种平铺直叙的语调,是一年四季都不会改变的语调,无论你抱多大的决心和信心去听小A老师的课,要不了多久,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放弃。我听了小A老师的课,发现学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我真为学生心痛,我不知道几年来有多少学生在小A的课堂上放弃了学习。  相似文献   

7.
分组教学的必要性相比其他的基础课教学,信息技术课更注重学生的"操作性"。这就给教师的上课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讲解一定要直接面对学生,让学生将教师的"操作"实实在在地看在眼里。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让所有学生快速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借用学生资源,将学生交错分布就显得很必要了。  相似文献   

8.
到学校调研的时候,经常会跟老师们讨论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感不感兴趣的问题。很多教师都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不怎么感兴趣。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打造信息技术趣味课堂,抓住学生的心呢?通过多次调研和  相似文献   

9.
资源的建设与格式规范的确立 交互式电子白板时代的教师要比数学投影仪时代的教师轻松许多,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再也不需要请信息技术老师帮忙做课件,再也不必担心课件会在哪一个环节忽然不听使唤,课前教师要做的只是把各种上课所需资源准备好.因此,资源的收集、开发与利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到学校调研的时候,经常会跟老师们讨论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感不感兴趣的问题。很多教师都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不怎么感兴趣。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打造信息技术趣味课堂,抓住学生的心昵?通过多次调研和以前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下面几点。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育家维提斯洛夫认为: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信息技术课中的理论都是很枯燥乏味的,如果照搬书本内容,学生肯定会厌倦。  相似文献   

11.
到学校调研的时候,经常会跟老师们讨论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感不感兴趣的问题.很多教师都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不怎么感兴趣.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打造信息技术趣味课堂,抓住学生的心呢?通过多次调研和以前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2.
常态课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的使用率并不高,一个一线老师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很少见的,更是难能可贵的.而针对于中职课堂的现状,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的精心备课得不到回报,更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多媒体一般会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屡见不鲜.结合中职生的现状,降低学习的难度,变抽象为直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效果,就更迫切需要多媒体技术成为中职语文课堂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13.
由张渝江、刘春林两位老师编译的<氧气溶解>(以下简称"氧气")和由张晓东、米大毅两位老师设计的<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塑料>(以下简称"塑料")是两个基于网络的探究课例(即WebQuest).在这两个课例的学习探究活动设计中,教师都呈现给了学生一个特定的假想情景,对学生提出了学习和探究任务,并提供了一些网络资源,要求学生对这些资源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以完成目标任务.然而这两个课例在情境设计、任务分解、资源提供和产品要求等方面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正表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基本功上还需要锻炼提高,在教育理念上还需要更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几乎都有同感--复习课不好上.一方面难在掌握学生的情况不容易,复习方式与内容常常出现针对性不强、效果差的情况,上复习课时明显感到课堂气氛沉闷;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复习的内容也不容易,尽管你已经提纲挈领或是面面俱到,按说学生应该能掌握了,但考试下来偏偏事与愿违.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入点浅、知识点多且操作性强,学生容易轻视,常常表现为眼高手低,有的学生就提出:"老师你就不要复习了,让我们自己看得了."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课更名为"信息技术课"已有几个年头,但是,在各校的课程表上,还赫然印着"计算机"字样,任课老师依然被称为或自称计算机老师.再看几年来这门课程内容的变化: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等应用软件的使用、编程语言和数据库构成了其基本内容.编程语言从B a s i c到QB asic、Visual Basic;数据库从DBASE到FoxBASE、Access;电子表格从CCED到Lotus 1-2-3、Excel;字处理从WordStar、UCDOS到现在的WPS、Word……多年来,我们的课本就像是各种计算机软件简易使用说明书的大汇编,我们的课堂就像是各个软件公司举办的一连串培训班.我们的课程安排告诉学生,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是训练学生学习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技巧的一门课.假如,语文课上教师只给学生讲解钢笔的用法,学生把语文课改称为钢笔课不也是很自然的嘛!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信息?"当教师向小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他们会对答如流:"信息就是有用的消息."因为这是信息技术第一节课中的概念,学生回答起来很容易.可是,你如果追问:"那信息安全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学生就不知如何回答了.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 数学公开课上:老师开始了一系列的鼠标点击,从情景引入、新课教学、例题分析、练习巩固到最后的回顾总结,只见图片与文字在幕布上快速翻动,期间夹杂了一些"掌声"等音效;整个教学过程,老师竟然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老师的语言最多也是一种旁白,一些对幕布上文字的重复;当最后一张漂亮的图片显示:"再见!谢谢老师们的光临指导!"一堂公开课结束.我听不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知道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难点,很难想象学生们又能在这样的课上学到些什么,很可能学生就象看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动作电影,过了一晚后就根本记不起任何情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几乎都有同感——复习课不好上。一方面难在掌握学生的情况不容易,复习方式与内容常常出现针对性不强、效果差的情况,上复习课时明显感到课堂气氛沉闷;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复习的内容也不容易,尽管你已经提纲挈领或是面面俱到,按说学生应该能掌握了,但考试下来偏偏事与愿违。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入点浅、知识点多且操作性强,学生容易轻视,常常表现为眼高手低,有的学生就提出:“老师你就不要复习了,让我们自己看得了。”转眼期末考试和会考将至,怎么复习?给您传授如下三招。  相似文献   

19.
碰壁与引导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几乎都有同感——复习课不好上。一方面难在掌握学生的情况不容易,复习方式与内容常常出现针对性不强、效果差的情况,上复习课时明显感到课堂气氛沉闷;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复习的内容也不容易,尽管你已经提纲挈领或是面面俱到,按说学生应该能掌握了,但考试下来偏偏事与愿违。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入点浅、知识点多且操作性强,学生容易轻视,常常表现为眼高手低,有的学生就提出:“老师你就不要复习了,让我们自己看得了。”转眼期末考试和会考将至,怎么复习?给您传授如下三招。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几乎都有同感——复习课不好上。一方面难在掌握学生的情况不容易,复习方式与内容常常出现针对性不强、效果差的情况,上复习课时明显感到课堂气氛沉闷;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复习的内容也不容易,尽管你已经提纲挈领或是面面俱到,按说学生应该能掌握了,但考试下来偏偏事与愿违。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入点浅、知识点多且操作性强,学生容易轻视,常常表现为眼高手低,有的学生就提出:“老师你就不要复习了,让我们自己看得了。”转眼期末考试和会考将至,怎么复习?给您传授如下三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