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中小型建筑幕墙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通过分析其成长困境,界定其可持续成长内涵,从组织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绩效、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5个层次,确定16个影响因素,建立中小型建筑幕墙企业可持续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灰色关联度理论,构建中小型建筑幕墙企业可持续成长力评价模型;最后,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对4个中小型建筑幕墙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力水平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4个企业的成长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X企业F企业H企业W企业。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4)
企业的盈余质量作为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已被广泛认可,房地产行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资金需求量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较大,投资者更需要仔细考量企业的盈余质量以帮助其恰当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文章先从盈余的现金保障性、盈利性、持续性、成长性、安全性五个维度构建盈余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再基于熵权TOPSIS法建立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11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定量评价企业的盈余质量,盈余的持续性和成长性在评价企业盈余质量时占有较高的权重,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考察企业盈余质量时应着重关注企业盈余的持续性和成长性。  相似文献   

3.
在评述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中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企业文化能力、企业资源能力、企业经营能力、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和企业环境能力等5个方面建立了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该体系由72个指标组成,并基于PLS(Partial Least Squares)通径模型提出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为建筑企业制订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信息系统项目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可拓学方法,建立了建筑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的可拓评价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其他的评价方法相比,可拓评价方法充分地考虑了系统未来成长性给建筑企业带来的潜在价值,从而使建筑企业中的信息系统项目得到合理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小型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大勇 《施工技术》2002,31(12):3-5
建立了“三库”模型理论的基础 ,从中小型建筑企业特殊性角度出发 ,得出中小型建筑企业PIMS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6)
文章在结合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及成熟期三个阶段,逐一进行企业成长性与资本结构间关系的讨论。选取了上、深两所上市的687家公司为样本,运用动态回归模型分析后得出:初创期企业的未来成长性与资产负债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成长期企业的成长性与资产负债率显著不相关;成熟期企业的当前成长性与资产负债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
本文构建企业成长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深入研究代理成本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与作用机理,进一步研究在薪酬差距这一要素影响下代理成本与成长性关系的变化,本文利用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代理成本与企业成长性之间显著负相关;薪酬差距能有效提升企业成长性;薪酬差距显著削弱了代理成本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着建筑企业的价值,知识管理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共享更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可行的知识共享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是发掘建筑企业发展潜力、发现其知识共享能力不足之处的有效方法。文章分析了建筑企业知识共享的流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分析流程和影响因素,研究了对建筑企业知识共享能力进行评价的评价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对定性指标进行了定量化处理,使评价结果更具可靠性和直观性。  相似文献   

9.
理事动态     
《建筑》2012,(1):53
江苏省建:排名"中国建筑业最具成长性百强企业"第十三位本刊讯(记者史娇艳)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入选"中国建筑业最具成长性百强企业",排名第十三位。中国建筑业协会发起的"中国建筑业企业双百强"评比活动,激励了建筑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公益活动。活动宗旨是彰显中国建筑行业的综合实力,树立建筑企业"品牌"形象,着眼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潜力,弱化建筑企业规模评估指标,重点突出建筑企业市场拓展有特色、管理有水平、经营发展有效益、科技创新有亮点、凝聚人才有新招等成长性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国内建筑业深化改革的推进,EPC总承包模式成为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及国内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提升我国建筑企业EPC总承包能力,以应对国内外EPC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从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建筑企业EPC总承包能力的内涵,并对能力层级进行划分,从产业链视角分析识别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能力层级对影响因素的能力特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维矩阵能力评价模型;运用实例分析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以期为提高工程总包商工程总承包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永钢 《建筑》2003,(10):29-29
冶金建筑产业是冶金非钢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大力推进建筑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忽视的是中小型冶金建筑企业的发展问题。中小型冶金建筑企业是冶金建筑队伍的基本单位,专业不同,企业面貌迥异。在冶金企业体制改革日益深化过程中,随着冶金行业主辅分离步伐的临近,中小型冶金建筑企业如何健康发展——提高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对冶金建筑业乃至冶金非钢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一、中小型冶金建筑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外延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要不断提高竞争力,走向持续发展道路,中小型冶金建筑企业就必…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4)
成长性能够对企业未来发展能力强弱进行准确反映,是企业合理制定经营发展战略、保障公司顺利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开展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对加快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企业文化及高管特征两个方面对公司成长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沪深A股上市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高管特征与公司成长性显著正相关;企业文化与公司成长性显著正相关;企业文化能够增强高管特征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等调查方法,对湖北省的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及资料分析,以湖北省为例总结出了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从招投标、资金、管理等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以此改变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生存现状,提高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静 《四川建筑》2010,30(3):244-246,249
以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小建筑企业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以及对建筑行业竞争力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针对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解决现有问题的战略方法,提升企业在建筑业竞争力方面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能力的根本是技术创新能力,建筑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市场需求,需要强化“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观念,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技术。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得出6 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并对这6 项要素进行熵权值计算确定其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的模糊综合评价,确定评价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项指标,以求实现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管理突破,促进建筑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为企业技术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创新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由融资约束、市场竞争力不足和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导致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在考虑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大型建筑企业ESG绩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对大型建筑企业ESG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并提出有助于大型建筑企业ESG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大型建筑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高融资能力、防范经营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竞争现状,确立了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并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我国22个目标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为建筑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冀辉涛  程晓珂  宋建北 《建筑》2021,(15):16-1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建筑业企业数量为103805家,民营建筑企业数量为97737家,占比达到94.15%,其中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已经逐渐发展为中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中一股重要的力量.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相较于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无论是资质、技术、人才还是资金、管理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竞争劣势,有的正面临极大的生存和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9.
生命周期评价通过对建筑产品从原材料挖掘到报废拆除整个生命期的分析,为全面衡量建筑的可持续能力提供了工具。在介绍生命周期评价概念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生命周期评价三种主要模型(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了总结。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了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材料与部品和整体建筑产品的应用,对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领域中的发展给予展望。研究深入了当前对于生命期评价理论的认识与了解,指明了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在建筑可持续能力评估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推动了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在我国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企业管理、成熟度以及BIM全生命周期应用思想,对建筑企业BIM应用能力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建筑企业BIM应用能力量化评估模型。结合建筑企业BIM推广应用现状,将BIM应用能力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评价指标涵盖3大类共11种影响企业BIM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并将各评价指标进行分级,每级对应一个分值和BIM应用关键要求。通过调查统计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意见法进行各指标权重分析,得出归一化的各指标权重系数。将各指标等级分值与指标权重的乘积进行累加得出总分值,进而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评估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可对企业BIM应用能力进行量化评估,并识别企业BIM应用短板,推动企业BIM应用能力水平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