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敏 《通信世界》2002,(32):28-28
2002年上半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飚升,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7.7%(根据信息产业部数据),其中以TCL、波导、厦新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家在市场上面表现突出,TCL和波导这两个厂家都已经进入了国内手机销售量的前六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和国外厂家竞争的实力。长期以来,国外厂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在中国几乎垄断了手机市场,国产手机生产厂商在国外手机厂商的夹缝中生存,陷入两难境地:如果生产低端  相似文献   

2.
家电行业惨烈的竞争,已让家电厂家的利润越来越微薄,而手机厂家正处在怎么做都赚钱的阶段。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海尔、TCL、厦新、康佳等家电厂家先后都推出了手机;创维、奥克斯等,也都表示要进入手机领域。去年,TCL成为国产手机中上升势头最猛的品牌,销量达到150万部左右,销售额突破30亿元大关,利润接近3亿元。海尔则利用家电产品拓展海外市场的经验,把新款“奔风”笔形手机推向  相似文献   

3.
秦立超 《数字通信》2005,(23):108-109
黑手机——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最热的词之,也是被国产手机厂商们诅咒最多的一个对象。在这个国产手机灰色的2005年里,黑手机就像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年销量1500万部,吞噬了中国三分之一的手机市场。年销售总金额300亿~500亿元!每年偷逃国家税款近100亿元!偷逃漏税,于国不利;扰乱市场秩序,于产业不利;产品质量、服务无保障,于民不利。”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和罪状都似乎在痛诉着这个“杀手”的罪恶。与此同时,众多国产手机巨头们也纷纷把黑手机纳为自己利润颓滑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4.
2003年,夏新电子的财报显示其净利润达到6.14亿元,波导股份的净利润也达到了2.45亿元;到了2007年,夏新电子亏损达到8.44亿之多,波导亏损为5.39亿元.反观其他刚进入市场的手机新军,2007年的表现则是一片繁荣,国产手机这种现象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5.
李鹏 《通信世界》2008,(20):I0007-I0007
2003年,夏新电子的财报显示其净利润达到6.14亿元,波导股份的净利润也达到了2.45亿元;到了2007年,夏新电子亏损达到8.44亿之多,波导亏损为5.39亿元。反观其他刚进入市场的手机新军,2007年的表现则是一片繁荣,国产手机这种现象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6.
《世界电信》2008,(9):7-7
最近,8家上市国产手机厂商相继发布上半年财报。中兴通讯的财报显示,其2008年上半年手机产品的收入为42.94亿元人民币,居国产手机上市公司第一名;第二名为TCL通讯,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3.4亿港元;第三名为长虹手机,上半年手机营业收入达到17.38亿元。波导、夏新、康佳分别以12.915亿元、11.65亿元、5.25亿元的销售收入位列其后。联想移动因被联想集团出售,未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中显示。而熊猫、科健则基本放弃手机业务,仅有少数代工业务。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和阵营核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波导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依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凭借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把握,公司适时推出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多媒体手机系列,抢占了市场发展先机.在国内市场上,波导销量稳定增长,继续保持国产手机国内销量第一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波导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对外手机出口再创佳绩,成为国产手机出口的佼佼者.2005年,波导以良好的市场表现,成为国产手机阵营稳健的领舞者.在2005年第六届CCID中国手机用户满意产品调查结果发布中,波导又摘得"用户满意品牌"、"用户满意娱乐手机"、"用户满意质量"、"年度海外市场开拓成就奖"等四项大奖.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是中国手机年。定下这个基调原因有二,一是国产手机在是年迅速崛起,国产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为首的洋品牌独霸国内市场的坚冰首度被打破。二是在2001年的时候,国产手机还集  相似文献   

9.
2003年,国产手机风头正旺,打下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占有率达到54%。有人预言,国产手机将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力量。然而半年过后,已有多家手机厂商宣布市场份额在明显下降。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据表明,2004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到48.1%。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当国产手机刚刚进入中国的手机市场时,很少有人敢断言国产手机能够像国产彩电那样完成在国内市场的绝地反攻,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因为那时国内手机市场基本上被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等国际知名品牌垄断,而国产手机无论在品牌还是核心技术方面都无法与国际品牌抗衡.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底,国产手机再遇寒流,市场份额节节下降,但与"大盘"走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以金立、高新奇、中兴通讯为代表的"深商"却逆势而上,大有后发制人之势。金立内部人士透露,2007年金立手机利润超过3亿元;中兴通讯宣布去年产销超过3000万台;手机新军高新奇则由海外市场转战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2.
1国产手机发展历程的回顾1997年,东方通信公司成立了中国第一条手机生产流水线,标志着国产手机开始起步。1998年10月,中国第一台国产手机科健KGH—2000型上市。1999年,我国有关部门决定从手机入网费中拨出14亿元人民币支持国产手机产业的发展,国家还成立了四个研发中心,每年把电话初装费的5%拨给研发中心,而在此之前,还从国债中拿出4亿元人民币扶持具备一定技术及经济实力的手机生产企业。此外,从1999年开始,中国已停止审批外商合资、独资的手机生产企业,这样我国政府从资金扶持和政策上重点保护国产手机产业。2000年,瑞典爱立信手机亏损1…  相似文献   

13.
李玉斌 《移动通信》1999,23(5):12-16
面对强手林立的手机市场和国内潜在的巨大用户群, 我国移动通信厂家终于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手机。本文将介绍自主品牌手机开发的过程、现状及国人对国产手机的厚望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手机近三分之一的产量和大约五分之一的销售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手机生产销售中心。2003年中国的手机产量达到1.72亿部,比2002年增长了43.3%,手机大幅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国产手机实现了重大突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迅速增加,其国内市场份额由2002年的30%左右飚升到2003年的60%以上,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的同时,他们的目标是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杨菠  刘宇斐 《通信世界》2003,(38):27-29
2002年是国产手机的春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波导、TCL等一批国有手机企业迅速成长,极大地动摇了外资企业在国内手机销售市场的垄断地位。1998年至2002年。我国累计生产手机27亿部,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10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700亿元。尤其是出口快速增长,2002年的出口量是1998年的225倍,手机出口额达53亿美元,名列出口产品前茅,已成为拉动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手机市场无疑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50多个品牌,上千个型号争夺每年6000~7000万部的手机市场。而国内的手机产能已经达到了22亿部,占全球的1/5,全球的手机巨头都已经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中国作为全球手机生产基地的趋势将不可逆转。本文试图从产业价值链利润迁移的角度,分析手机产业未来的利润变化趋势,国产手机是否还有机会,行业增长的潜力究竟在什幺地方。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国产手机奋起直追,终于使销售额超过了整体市场份额的50%,第一次超过了洋品牌。最新市场调研显示,2004年国内手机市场总容量将达到6900万,巨大诱惑让刚刚从“市场大清洗”盛世危言中挺过来的国产手机厂商欣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争抢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8.
摩托罗拉要在全国建3万个零售点的消息一传出,马上就有人说不太可能,原因是成本太高。且不说旗舰店,就是一般的零售点,即使只算柜台的成本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有人粗略算过,这3万个零售点的柜台成本加起来总共要9亿元左右。对于摩托罗拉来说,9亿元虽然不是什么天文数字,但如果对比其手机的销量,这个数也不算少了。自从波导、TCL等国产手机厂商通过渠道优势在国内抢占了市场以来,渠道就一直是国产手机厂商和跨国手机厂商之间竞争的重要环节。到现在为止,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依靠传统渠道销售模式的厂商,也在不断地使自己的渠道扁平化,以此来…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似乎成了国产手机年,除了信息产业部最初确定的9家国产手机生产厂家之外,许多厂家都在暗地里较着劲,争相把自己的品牌手机推向市场。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国内手机市场硝烟四起。然而,就在3月份,信息产业部宣布,首信集团成为第10家由国家重点扶持的国产手机生产厂家。作为国内通信制造业的龙头老大,首信进入手机市场是一种必然,其实早在1998年,首信集团就开始准备研制自主品牌的国产手机。经过长时间的准备,首信集团在今年开始推出“首信”牌国产手机,加入了这场“逐鹿中原”的手机大战。国产品牌手机的纷纷上市的背后,是因为利益在驱动。但是,一些早上市且已有了一些名气的国产品牌手机在市场上并不怎么“雄起”,而晚来了半步的首信,又将以何种神通切走一块“蛋糕”呢?拥有自信,知己知彼首信手机靠什么来赢得市场?这也许是人们对每一家国产手机生产商的疑问。经过成功的产品结构调整,正在“以科技为先导”进行二次创业的首信集团,如今是中国电子百强第七名,中国通信制造业排名第一。可以说,首信进入手机领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雄厚的实力。1995年,首信就跟诺基亚公司合资,成立北京诺基业移动通信公司,生产GSM手机。同时,成立于1993年的...  相似文献   

20.
回望过去的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国内厂商借助千元智能手机异军突起,抢得可观市场份额,而国外厂商则盘踞在高端攫取利润。看似风光的国内手机厂商均面临营收和利润的挑战。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依靠运营商这颗大树,部分国产手机厂商逐步发展起来。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本土"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共占据了中国智能手机销售量近50%的份额,接近半壁江山,成为国产一线品牌。国产手机占据半壁江山千元智能机成主流回望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千元智能手机的普及。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市场和用户需求所致。据相关统计,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