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波系数阈值估计的改进模型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讨论了小波阈值去噪中估计小波系统的软阈值和硬阈值方法,然后针对硬阈值法不连续和软阈值偏差的缺点,提出了3种改进方法,即多项式插值法,软、硬阈值折衷法和模平方处理方法,并给出这3种估计器模型,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克服了软阈值和硬阈值方法中固有的缺点。通过数值试验对这些方法比较,结果发现,这3种改进的小波系数阈值估计模型用于信号去噪时,比单纯的软阈值和硬阈值方法均获得了更高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超硬刀具材料的WEDM线切割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硬刀具材料在机械装备制造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超硬材料刀具的切割是超硬刀具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分割各种不同形状的复合片材料是符合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可选之法。本文从超硬刀具的主要品种及特点,超硬刀具材料的线切割加工主要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加工参数与工艺指标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线切割机的超硬材料回转表面加工装置,对超硬刀具材料的WEDM线切割加工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根据目前硬电缆在套管井大斜度段固井质量测井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测井过程中各种受力状态,依据力学平衡原理,建立了硬电缆测井过程中缆头张力的理论数学模型,提出了下入过程中缆头张力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VBA的编程实例,模拟计算了硬电缆下入过程中缆头张力变化,研究了电缆下放速度,硬电缆的长度、尺寸结构等对缆头张力和下入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井身结构的参数是影响硬电缆缆头张力分布、下入深度的决定性因素,增加硬电缆的长度及减少硬电缆的外径对下入深度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覆岩关键层位置的判别方法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建立了判别覆岩中关键层位置的实用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KSPB。首次 相邻两层硬岩同步破断的理论判别式,并就相邻两层破断顺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硬岩层厚度、间距以及上层硬岩所承受的载荷大小是影响相邻层硬岩民支破断顺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极硬极高磨损岩石将增大TBM刀具磨损、降低掘进速率,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为了应对该类地层,设备制造商和研究人员通过提高TBM性能和开发辅助岩石破碎方法,进行了大量探索.本文首先通过案例分析,概述了极硬岩中TBM施工的诸项挑战;其次,综述了硬岩TBM的技术突破和各种可以用于独立/辅助破碎硬岩的方法;而后,详细阐述了高压水...  相似文献   

6.
硬切削取代磨削加工的关键是如何获得理想的加工表面完整性,以硬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白层、残余应力分布等表面完整性因素的形成机制、影响作用规律、预测方法和服役性能为对象,总结了PCBN刀具切削淬硬钢表面完整性的研究状况,提出了从零件使役性能角度来控制和优化硬切削加工表面完整性的研究思路,为硬切削加工表面完整性的控制及其疲劳磨损性能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和实用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速、小余量、硬车削是轴承淬硬钢加工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研究小进给条件下轴承淬硬钢硬车加工后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问题,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轴承淬硬钢AISI 52100硬车加工过程进行了仿真,获得了加工后材料表层残余应力。基于Konti Cut用户子程序对稳态切削过程进行建模,并对加工后的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预测。通过不同加工参数下的残余应力仿真与实验对比,得出仿真与实验预测趋势基本一致的结论,在工件表层0.02~0.06mm以上形成了较大数值的残余压应力。  相似文献   

8.
矿渣的结构特性对其水硬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 x--射线衍射、x--萤光分析、红外光谱、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合成 CaO-SiO_2--R_2O_3系矿渣的结构特征。讨论了矿渣的结构特性对其水硬活性的影响。作者认为:矿渣的相组成对其水硬活性的影响很大,玻璃相与结晶相的比值越高,其水硬活性越高,而对于矿渣玻璃来说,其网络体的聚合度和强度对水硬活性的影响很大,玻璃体的聚合度越大,强度越高,则其水硬活性越小。  相似文献   

9.
研究硬旋铣加工时工件的热变形对提高工件加工精度、掌握硬旋铣加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基于高效环保的滚珠丝杠螺纹硬旋铣工艺,围绕提高硬旋铣加工螺距精度问题,针对加工过程中的工件热伸长及误差补偿方法,通过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热伸长研究及补偿实验研究,探索了工件热伸长变化的特征值提取、BP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热伸长误差的补偿方法。结果表明:根据特征值法建立的BP神经网络热伸长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根据模型预测结果进行螺距误差插补补偿加工能够提高滚珠丝杠硬旋铣加工的螺距精度。  相似文献   

10.
阈值改进算法在小波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小波变换进行图像去噪的阈值设定问题,本文在经典的小波软、硬阈值消噪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阈值选取方法。该算法采用一个矫正因子来构造新的阈值函数,调整了软硬阈值的恒定偏差。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此法同时克服了软、硬阈值方法的缺点,其去噪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变电站的一键顺控停、送电操作不当将导致投退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变电站硬压板状态检测与识别算法.使用一个共享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基于多任务学习方法建立3个分支联合解决硬压板位置检测、投切状态检测和标识检测这3个任务;采集标注了8 000张硬压板图片数据用于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提升硬压板状态识别精度的同时,也提升一键顺控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AHP的雷达抗硬杀伤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辐射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和电磁脉冲武器是地面雷达生存最主要的威胁源.结合装备和阵地两方面因素,对地面雷达综合抗硬杀伤能力进行了层次分析,建立了雷达抗硬杀伤能力的综合评估模型,给出了雷达抗硬杀伤能力的评估步骤.通过对不同雷达的抗硬杀伤能力进行评估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硬涂层复合结构共振衰减的时域响应,研究了基于Hilbert变换辨识硬涂层复合结构的非线性刚度及阻尼的方法。首先,确定了硬涂层复合结构共振状态下自由衰减的运动方程,进而推导了辨识该复合结构非线性刚度及阻尼参数的原理性公式;其次,用数值算例证明了辨识算法的正确性;然后,提出了将辨识算法应用于硬涂层复合结构非线性刚度及阻尼参数辨识的流程;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辨识出单面涂敷NiCrAlY+YSZ硬涂层的悬臂钛板非线性刚度及阻尼参数,并与未涂层试件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涂覆硬涂层后钛板的刚度非线性增强,阻尼增大,硬涂层具有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塑料的介质应力松弛是比静态浸渍试验更切合实际而又快速的耐腐蚀性试验方法.本文介绍了试验原理及方法;研究了硬聚氯乙烯在各类介质中的应力腐蚀行为;并总结出当硬聚氯乙烯与介质溶介度参数差的绝对值小于5大于2时易发生环境应力开裂的论点.通过试验还测定了硬聚氯乙烯在26种介质(50℃)中的极限应力值,并建议以该极限应力值作为硬聚氯乙烯设备设计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小波阈值函数的图像去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阈值函数在图像去噪中存在硬阈值函数不连续、软阈值函数会产生恒定误差的不足,在多层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对阈值选取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改变了传统软阈值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无论在视觉效果还是在信噪比定量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硬阈值法和软阈值法。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个普适性的理论方案,该方案使一切硬球密度泛函近似能被扩展到非硬球流体的情形。将该普适性理论方案与任意硬球密度泛函近似结合所形成的非硬球密度泛函近似,仅仅需要共存体相流体的二阶直接相关函数作为输入,因而能用于超临界与亚临界区域的情形。其中的有效硬球密度可由硬墙Sum规则确定。结果表明,如此确定的有效硬球密度可用于任意外势情形。作为代表性的例子,我们将该普适性理论方案与一个最近提出的桥密度泛函近似结合,用以预言硬核吸引汤川势流体在几个不同的外场影响下的密度分布。此理论与相应的计算机模拟数据符合很好,或至少与以前的几个密度泛函近似相当。并讨论了该方法相比于以前的几个方法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电镀单层超硬磨料蜗杆形砂轮的成形方法及其耐磨粒等高性的影响,得到了镍结合剂单层超硬磨料砂轮磨损规律及磨削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此种砂轮在低速磨削状态下加工硬击面的可行性,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电镀单层超硬磨料蜗杆形砂轮的成形方法及其耐磨粒等高性的影响,得到了镍结合剂单层超硬磨料砂轮磨损规律及磨削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此种砂轮在低速磨削状态下加工硬击面的可行性,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硬阈值函数不连续性、软阈值函数中存在恒定偏差的问题,基于2种改进的阈值函数,构造了一种新阈值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新阈值函数语音去噪方法。分别用硬阈值处理方法、软阈值处理方法及新阈值处理方法对系统信号和纯净语音信号进行去噪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阈值去噪方法能减小信号失真,使重构信号逼近原始信号,达到了良好的去噪效果,比传统方法更具优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文献[1]中超码的软判决思想应用到硬判决译码,建立了基于子码的硬判决译码器,从而展示了一条新的译码途径。对 Golay(24,12,8)码,本文找到了三个易于译码的子码:C_1(24,5,8)、C_2(24,6,8)和 C_3(24,8,8),并给出了寻找更大子码的方法。与文献[2]的方法相此较,本文的方法更利于用计算机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