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柳钢4号2 000 m3高炉布料方式的特点。为了解决原燃料质量一般和后期炉役护炉生产条件下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的问题,4号高炉采用大角度、大角差结合中心加焦布料方式,其核心要点是适当压制边沿气流,发展中心气流。柳钢4号高炉生产实践表明,采用大角度、大角差结合中心加焦布料方式,边沿汽流相对较重,边沿十字测温温度在150 ℃以下,但是由于中心加焦的作用,中心煤气流较旺盛,高炉顺行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青钢1 800m^3高炉布料方式的特点。为解决原燃料质量一般条件下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的问题,青钢1 800m^3高炉采用了中心加焦结合大角度、大角差布料方式,其核心要点是,适当压制边沿气流,确保中心气流。青钢高炉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中心加焦结合大角度、大角差布料方式,边沿相对较重,边沿煤气温度在80℃以下,但是由于中心加焦的作用,中心煤气流较旺盛,高炉顺行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7,(2)
阐述了青钢1 800m~3高炉布料方式的特点。为解决原燃料质量一般条件下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的问题,青钢1 800m~3高炉采用了中心加焦结合大角度、大角差布料方式,其核心要点是,适当压制边沿气流,确保中心气流。青钢高炉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中心加焦结合大角度、大角差布料方式,边沿相对较重,边沿煤气温度在80℃以下,但是由于中心加焦的作用,中心煤气流较旺盛,高炉顺行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传辉  安铭  高征铠  戴建华 《钢铁》2006,41(5):6-10
济钢1 750 m3高炉采用串罐无料钟炉顶布料系统.建立了布料模型,并在高炉生产中不断验证,逐步消化和掌握了无料钟技术,摸索出一系列无料钟炉顶布料的相关规律;建立了布料矩阵调节的基本准则,以"稳"为前提,以"平台漏斗"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了布料矩阵技术优势,确保高炉稳定顺行.研究结果表明:焦平台一旦确定,靠微调矿石矩阵可以调整煤气流的合理分布,达到维持矿焦比合理分布的控制目标.通过布料矩阵的不断优化,使高炉的顺行状况改善,高炉的利用系数达到2.35 t/(m3·d).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济钢2#1750m3高炉在经济炉料结构条件下,取消中心加焦布料模式所做的试验及探索,这种炉料冶金性能比较差,通过优化送风制度,在维持中心加焦的布料模式前提下,拓宽边缘平台,拉宽角差,适当平铺,近中心环带适当增加矿焦比,形成了窄而畅通的中心气流,综合控制了边缘软熔带根部高度,缩小了软熔带层宽度,改善了高炉透气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水岛3BF第3代炉役实现更先进的布料控制技术,在其炉顶安装了3罐无料钟。该技术能够增加烧结矿分级入炉时的小粒矿的用量以及中心加焦量,作者还介绍了一种能强化焦炭和矿石的径向粒度分布的、新型的炉顶料罐,以及一种能保证料流均匀的实时控制系统。这些布料措施大大改善了装料功能,提高了可控性,使得以高于17%以上的比例稳定地装入小粒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法泉营  李传辉  陈丽 《中国冶金》2010,20(12):24-28
在不断摸索实践基础上开发出了以"大角度、大角差、大矿批、中心加焦"为核心的新型无钟炉顶布料技术。通过实施该技术,可提高炉况的稳定性,增强高炉抵抗原燃料波动的能力,稳定高炉气流分布,活跃炉缸工作状态,使高炉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对武钢4、5号高炉无料钟布料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武钢在无料钟炉顶布料操作方面,采用α_(矿max)=α_(焦max)控制适当的布矿区和中心加焦的布料形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覃管明 《炼铁》2001,20(9):84-87
对武钢4、5号高炉无料钟布料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武钢在无料钟炉顶布料操作方面,采用α矿max=α焦max,控制适当的布矿区和中心加焦的布料形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无料钟炉顶布料实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良勇 《钢铁》2004,39(7):12-15
在武钢2号高炉进行了串罐无料钟炉顶布料实践,分析了多角度中心加焦、折返布矿、拓宽布料区间等布料方式引起煤气流变化及改变煤气利用的原因,在2号高炉的原燃料条件下,采用折返布矿和拓宽布料区间的布料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布料模式的摸索还须继续;增加矿石层厚度或调整小粒度矿落点位置,可增大煤气阻力,有利于增加间接还原,提高煤气利用率;完善各种检测设备,开发和应用高精度布料技术,丰富高炉专家系统,可进一步优化高炉操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祖塔碳酸锰矿焙烧工艺中存在的矿焦配比和布料方式的具体问题 ,根据矿石特征 ,分析烧结矿的锰含量和在实验条件下锰矿石粒度与分解温度的关系 ;再结合圆窑的特点 ,测定不同焦配比条件下窑内温度分布规律和矿焦混装、层装条件下窑内气流分布规律。研究和试验表明 :矿焦配比为 6 6 6 %时 ,矿焦混装条件下 ,锰烧结矿最好 ,成本最省 ,经济效益最佳。适用于小矿山生产焙烧矿石  相似文献   

12.
以某高炉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主要参数条件、装料制度,应用无料钟多环布料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炉料在炉内的初始分布,寻求中心较开放的凸台料面。研究发现:边缘增加布料圈数和溜槽大角差布料以及边缘矿增加布料圈数、增加焦炭布料溜槽角度和溜槽大角差布料方法可获得较平坦的凸台料面。采用减少布料溜槽角度布料方法时,调整布料参数一般难以获得中心较开放的凸台料面;采用增加焦炭布料溜槽角度布料方法时,缩小布矿焦溜槽角度,增大矿焦布料溜槽角度差易获得中心较开放的凸台料面。在生产中应用本模型将有助于炼铁高炉工作者定性和定量运用上部调剂控制炉料在高炉炉内的初始分布,达到保护炉墙、保证高炉顺行、改善煤气利用、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炉布料的焦层坍塌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炉料分布是影响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高炉布料过程中,矿石的冲击作用使部分焦层坍塌并堆积到炉中心区,考虑这一因素对料层分布的影响,在试验和统计分析基础上,采用一种简化方式模拟了布料过程的焦层坍塌现象。它以专家规则修正料面曲线,依据物料平衡关系求解模型参数,通过分析高炉径向温度和径向矿焦比分布,间接验证了布料模型中焦层坍塌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郭可中 《宝钢技术》1993,(1):5-10,34
本文主要介绍2号高炉无料钟布料的模式,总结了旋转溜槽倾角变化对布料的影响情况,及对气流分布产生的作用。并提出了较理想的气流分布是适当发展边沿煤气流以及判断煤气流分布是否合理的几个指数。  相似文献   

15.
王凯  李宏伟  纪鹏飞  唐瑞峰  郑凯 《炼铁》2021,40(1):54-56
首钢京唐1号高炉因炉顶气密箱故障导致α角无法正常布料,被迫休风51.5h.休风前,通过采取调整布料、降料线、缩矿批退负荷、附加焦炭等措施,确保了高炉煤气未发生较大变化.休风后,制订了详细的炉体保温方案,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热量损失.送风恢复时,采取疏导边沿煤气布料制度,控制赶料线、加风与加矿批加负荷节奏等措施,送风6h后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布料模型试验研究了双环布料时溜槽摆角变化对料面形状、径向矿/焦比以及径向粒度分布的影响,着重指出选择适宜的焦炭双环布料对疏通高炉边沿、中心两道气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COREX-3000投产后竖炉的生产实践,对COREX竖炉动态布料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总结了影响竖炉物料粒度分布不均或物料偏析的主要因素,并介绍四种典型竖炉布料模式,分析了不同炉况下布料模式的选择。动态布料器在布料模式和布料档位上的灵活性对疏导平衡还原煤气气流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边缘和中心均衡发展的竖炉还原煤气流分布的煤气利用率最高,主要表现在金属化率高,热交换效率高两方面。  相似文献   

18.
高炉装料制度与炉况参数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高炉布料仿真模型是装料制度与炉况参数的纽带.本文利用高炉布料仿真模型计算出区域焦炭负荷指数和炉料落点,并与煤气流参数K值、热负荷、炉喉钢砖温度建立了回归方程.研究了平台+漏斗和中心加焦两种布料模式下布料参数调整方式与煤气流参数的关系,得出了大型高炉煤气流控制方面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高炉无钟布料的重要环节—平台的形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杜鹤桂  郭可中 《炼铁》1995,14(3):33-36
高炉无钟布料的核心是料面平台的形成。平台基本为矿焦层状结构,粒度分布较均匀,对气流控制作用强,促进气流分布稳定,是无钟布料的重要基础。它是提高高炉煤气利用、顺行和强化冶炼的重要环节。大、中型高炉适宜的平台宽度一般分别为1.2-2.0m和0.8-1.2m。  相似文献   

20.
装料制度是当前高炉炼铁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也是影响高炉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承钢4#高炉为了改善经济技术指标,改变了原有的"中心加焦"布料制度,率先在全国钒钛矿冶炼高炉中优化"平台+漏斗"装料制度,实行"大α角、大矿角、矿焦同角、大角差、大矿批"技术。并探索了相匹配的送风制度和低[Si+Ti]冶炼优化措施。实施后,有效提高了煤气利用率,降低了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