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天线的极化纯度是雷达或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在实际工程中,双线极化天线的非理想正交,导致天线具有较低的交叉极化水平,从而使得系统性能较差。针对该问题,对双线极化天线的极化误差进行分析,通过理论推导,给出空间合成电磁波的极化角与双线极化天线两正交通道的移相值、相位误差之间的量化关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极化误差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微波通信系统的使用,分析了其通信性能,为提高通信保障质量,从抗衰落,天线高度设计,天线极化匹配以及接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非自跟踪地球站对空通信天线的极化和方向图应与空间飞行体信标天线相配合统筹考虑,才能获得满意的通信效果。文中着重研究并指出:在飞行体用铅垂振子作为信标天线时,地面天线应采用θ极化山字形方向图。该新观点必将推动人们研究创造具有这种性能的新天线。  相似文献   

4.
基于极化可重构天线的天线选择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裕江  聂在平  乐铁军 《电子学报》2007,35(12):2252-2257
天线选择是降低多天线通信系统的硬件复杂度以及改善空域相关性能的有效途径,但对于天线安装空间受限的小型终端,天线的数目将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制约了天线选择算法的实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极化可重构天线的天线选择方案,该方案具有紧凑的天线结构和低复杂度的选择算法,适合于小型移动终端使用;通过理论以及数值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案能明显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双频带隔板极化器的设计思路及其应用实例.这种极化器应用了隔板极化器的双频带特性,在一个很宽的频带内实现了圆极化性能,轴比性能良好,且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在带宽比较窄的前提下实现收发共用,解决了一些小型天线对微波网络重量和体积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双极化天线的极化隔离度是多极化测向系统的关键指标之一,是系统用以正确测向的基础.针对正交双极化天线的极化隔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单极子阵列等效模型对不同结构的交叉极化机理进行分析,利用对称平衡化设计思路,提出小口径条件下提升交叉极化性能和极化隔离性能的技术方案,并结合全波仿真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天线空域极化特性的表征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充分诠释天线的空域极化,尤其是空域瞬态极化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天线空域极化特性的表征框架,给出了天线空域的经典极化描述子和瞬态极化描述子.分析了理论正交偶极子天线和实际干扰机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讨论由于天线在空域的极化变化及极化不纯对雷达接收极化损耗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天线的极化特性在不同空间辐射方向是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特性影响着雷达接收损耗、抗干扰性能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室内天线以及用于室内的双极化吸顶天线,接着对LTE系统进行了概述,分析LTE系统中双极化天线的应用,并对双极化吸顶天线进行仿真分析和微波暗室测试,然后在室内搭建LTE系统,测试双极化天线对LTE系统吞吐量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双极化吸顶天线具有良好的性能,适合于在LTE系统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LTE系统及现有室内分布天线进行概述,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LTE室内分布的三极化天线结构,对这种三极化天线进行仿真分析,给出天线性能指标,说明该三极化天线具有良好的性能,并可针对室内分布环境的变化进行波束调整,该三极化天线在LTE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测目标的极化特性,研制了工作在W波段的双极化单脉冲卡塞格伦天线.天线由主反射面、副反射面、馈源喇叭、正交模耦合器及和差器组成.天线主反射面口径为137 mm,馈源为五喇叭形式,正交模耦合器采用渐变波导匹配方案,和差器通过平面型定向耦合结构实现.通过将馈源喇叭、正交模耦合器及和差器集成设计,减小了连接损耗,压缩了天线纵向尺寸.测试结果表明,天线驻波带宽约3. 7 GHz,极化隔离度优于35 dB,和波束增益大于37. 9 dBi,副瓣电平优于-15 dB,差波束零深优于-25 dB.天线在W波段实现了较好地双极化单脉冲性能.  相似文献   

11.
移动载体上的卫星通信天线由于载体姿态变化、雨衰、多径效应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极化失配通常会导致通信质量差,严重时甚至无法通信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文中通过对极化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种电调极化技术,实现了天线的极化校准。该技术通过控制一对正交线极化波的幅度、相位,可实时进行极化调整,使接收天线的极化状态与发射天线的极化状态相匹配,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接收发射电磁波的功率,保证通信质量。经测试,采用该技术校准之后的Ku频段0.6 m动中通天线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可达30 d B以上,可满足卫星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12.
船载卫星通信三轴天线采用三轴稳定两轴跟踪体制,分析了船载卫星通信三轴天线跟踪线极化星时产生反极化干扰的原因,对跟踪过程中极化不匹配对通信质量和跟踪性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轴天线反极化干扰的解决方案。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表明,该方案能够消除由于极化不匹配产生的反极化载波干扰,提高了三轴天线跟踪和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极化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万幸 《电子学报》2009,37(3):454-458
 传统雷达采用单极化形式,没有利用目标和干扰的极化域特征,文章在分析了常规极化抗干扰原理和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交叉极化抗干扰天线阵列,分析了该种天线的极化抗干扰性能,仿真和实验数据表明,交叉极化天线阵列不仅具有较好的极化抗干扰性能,同时降低了整套雷达的设备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消除旁瓣对消器中目标效应的影响,文中提出了辅助天线自适应极化滤波抑制目标信号的方法。辅助天线采用正交双极化通道接收,调整接收天线极化矢量与目标信号极化矢量正交,在极化域滤除进入辅助天线的目标信号,以提高辅助天线的干信比,从而提高旁瓣对消器的对消性能。仿真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变极化跟踪装置是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系统关键设备之一。采用阶梯形脊和对称转门结正交模式转换结构设计了一种用于极化跟踪天线的快捷可变极化宽带高性能极化跟踪器,实现了射频信号两个正交极化分量的实时跟踪、分离和提取功能。电磁仿真和优化结果表明,设计的极化跟踪器具有宽频带和高极化隔离性能,在Ku频段大于2 GHz频带内,极化隔离度优于-34.7 d B,端口反射损耗≤-22 d B。  相似文献   

16.
束咸荣 《现代雷达》2000,22(5):52-55
讨论了通信、雷达领域使用的斜极化天线阵三维矢量辐射场,在源天线不同极化状态下对该天线阵的测试分析表明,天线的极化匹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无线电工程》2017,(4):58-64
针对卫星高速通信系统双圆极化、小型化及高可靠性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Ka频段双圆极化高极化隔离度天线,馈源采用大张角波纹喇叭,通过隔板圆极化器实现双圆极化。通过对环焦天线的赋形设计,提高了天线效率,增加了波束内增益。采用NX软件对天线的热环境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热变形对天线的性能影响较小。天线仿真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实测天线效率大于55%,各项性能指标优于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无线电工程》2017,(8):5-8
极化码作为一种新型的编码方式,具有理论上证明可以达到香农限、编译码复杂度低的优点。系统极化码比非系统极化码具有更优异的BER性能。将系统极化码与编码协作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极化码的协作通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协作通信方案相比于非协作模式,有一定的性能提升。同时,与已有的Plotkin结构方案进行对比,所提出的协作方案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多输入多输出(MIMO)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成为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和数据传输速率的有效技术。MIMO 通信系统中,终端天线的性能对系统通信容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天线端口隔离度,提出了一种在微带天线辐射贴片上加载缝隙阵列实现天线极化分集,提高天线隔离度的方法,并且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两个2 单元微带MIMO 天线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缝隙阵列加载不但抑制了微带MIMO 天线单元间的耦合,而且产生了更多谐振频点,改善了高频谐振频点畸变的天线辐射方向图,并且天线尺寸也得到了很大的减缩。最后对比分析了设计的两个微带MIMO 天线,实测结果与仿真计算比较可知,在工作带宽内,单元天线间耦合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抑制。这种在平面天线辐射贴片加载缝隙阵列改变天线极化方向的技术可以很好地用来抑制多天线系统中单元天线间的耦合,而且对天线的其他性能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磁电偶极子天线有着宽带、对称方向图、低后瓣和稳定增益等优越性能,在诸如基站天线设计等应用场合颇受青睐.另一方面,随着通信系统朝着大容量、高可靠性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可重构天线因其可重配置的天线特性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总结回顾了极化可重构磁电偶板子天线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一种高天线效率、三种极化选择和一种单端口、四种极化选择的磁电偶板子天线的设计和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微带天线的极化可重构设计,提出的基于磁电偶极子天线的极化可重构天线,具有交叠带宽宽,方向图对称,增益稳定等优点;并且通过采用如低损耗的可重构微扰结构和交叉阵子结构馈电等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天线效率或是更少的馈电端口和不复杂的直流偏压电路.其在未来高度集成化、绿色和智能化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