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二甲苯基二丁基苯丙呋喃酮(HP-136)与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300#)复配对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料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出含有苯丙呋喃酮复合抗氧剂的高压绝缘料,并对其挤出性能、流变性能、氧化诱导期、抗焦烧性能等综合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HP-136的加入,提高了绝缘料的介电性能,降低了副产物含量,并改善了高压绝缘料交联后的颜色;当HP-136与300#添加质量比为1∶3时,高压绝缘料的氧化诱导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2.
超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具有绝缘厚度厚、电缆直径大的特点,在硫化管道中聚乙烯(PE)在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交联副产物并残留在电缆绝缘内部,严重影响电缆的电性能和使用寿命,对电缆后期带电运行产生安全隐患。采用热失重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几种XLPE电缆绝缘料交联副产物进行检测,通过相关配方调整,最终制备出一种低交联副产物的超高压绝缘电缆料。  相似文献   

3.
应用熔融共混法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抗氧剂制备出低含量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高压绝缘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老化性能、介电性能、挤出性能、流变性能等综合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剂的加入,在不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11%(质量分数)的DCP,保障材料热延伸性能稳定及长效老化性能;尤其是2#配方,在实现较高电气可靠性的基础上,有效改善高压绝缘料交联后的颜色。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同轴电视电缆物理发泡绝缘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乙烯同轴电视(CATV)电缆物理发泡绝缘料的配方和流变性能,并进行了应用试验,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主料,LDPE为改性剂,添加适当的抗氧剂,金属钝化剂及加工助剂,研制成功CATV电缆物理发泡绝缘料。应用结果表明所生产的CATV电缆的主要性能衰减常数优于进口同类产品。绝缘料属非牛顿流体,其剪切敏感性比温度敏感性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XLPE绝缘料的交联方法和工艺特点、探讨了过氧化物XLPE绝缘料的基础树脂与配合剂的选择、确定了试验配方、检测了粒料性能、验证了成品放线工艺。结果表明:其物理性能满足JB/T 10437-2004中YJ-10指标要求;工艺性能满足造粒加工与放线挤出要求。  相似文献   

6.
《塑料科技》2017,(12):17-21
以聚丙烯(PP)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M)为基础树脂,制备了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协同氢氧化镁(MH)阻燃PP绝缘料。研究了O-MMT对MH阻燃PP绝缘料主要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性能合格的无卤阻燃PP绝缘料的配方:PP为62 phr,EVM为20 phr,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为18 phr,MH为130 phr,O-MMT为3 phr,抗氧剂1010为0.3 phr,抗氧剂168为0.3 phr,金属钝化剂为0.1 phr。  相似文献   

7.
将受阻酚类抗氧剂4,4'-硫代双(6-叔丁基间甲酚)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交联剂DCP(过氧化二异丙苯)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抗氧剂含量的交联聚乙烯(XLPE).研究了抗氧剂含量对XLPE交联过程、凝胶含量、氧化诱导期(OIT)、热老化前后力学性能及热延伸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剂可以延迟交联反...  相似文献   

8.
田维生 《安徽化工》2013,39(3):41-43
研究了XLPE绝缘料的交联方法和工艺特点,探讨了基础树脂与配合剂的选择,确定了试验配方,检测了粒料性能,验证了成品放线工艺。结果表明:其物理性能满足JB/T 10437-2004中YJG-10指标要求,工艺性能满足造粒加工与挤出要求。  相似文献   

9.
《塑料科技》2017,(8):45-49
研究了基础树脂、改性材料、阻燃剂、敏化剂、抗氧剂、防老剂、润滑剂、补强剂、填充剂、着色剂等对耐油辐照交联无卤阻燃绝缘料的影响,确立了耐油辐照交联无卤阻燃绝缘料配方。对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该无卤阻燃绝缘料的拉伸强度为17.2 MPa,耐油性可通过100℃、70 h试验,烟密度(有焰)为65,氧指数为32%,载荷下伸长率为63%。环保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可交联低密度聚乙烯专用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低密度聚乙烯制备可交联低密度聚乙烯绝缘料(XLPE)的工艺流程,及试验条件的选择。试验证明,兰化公司研料的 XLPE 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LLDPE通信电缆绝缘料的配方、制造工艺、技术性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电力电缆用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料、聚乙烯护套料、无卤阻燃电缆料、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物理发泡聚乙烯电缆料和半导电屏蔽电缆料的产品情况、市场及效益、设备及技术,并对这些电缆料的开发提出了建议。从国内市场调研可以看到,需求量大、技术含量较低的电缆料品种已大部分国产化,并且产能过剩;而一些用量不大,但附加值高的电缆料仍主要依靠进口。建议主要研究开发XLPE绝缘料和半导电屏蔽料。  相似文献   

13.
以伊拉克鲁迈拉油田150MW早期电站(简称EPP)项目76/132(145)kV Cu/XLPE/Lead+Copper wire/HDPE,1Cx1600mm~2单芯高压电缆敷设为例,详细介绍该电缆的敷设所用设备及其设备的详细布置、电缆敷设方法、电缆敷设注意事项等。为今后同等电压等级、类似长度和规格的高压电缆敷设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泳 《橡胶工业》2008,55(9):550-550
由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专利号CN100403454,公开日期2007—03—04)“核电站用电缆绝缘料”,涉及的电缆绝缘料配方为:EPDM-丙烯酸酯共聚物100,氢氧化铝50~90,氢氧化镁50~90,2-巯基苯并咪唑1~3,氧化镝3~10,氮化硼10~20、石蜡1~6,过氧化二异丙苯3~5,氧化锌5~8。该电缆绝缘料的电气性能、耐热老化性能和耐湿热性能优良,耐辐射性能强,无卤、低烟、低毒,阻燃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15.
一种达到国内通讯电缆原料标准要求的SY5311聚乙烯产品,日前由大庆石化塑料厂研制成功.目前,国产通讯电缆绝缘材料存在着助剂混配不均、加工成本高、产品纯净度低、质量不稳定等不足.为此,大庆石化塑料厂发挥技术优势,开展科研攻关,历时两年终于开发出一次性聚合、不需共混二次造粒的通讯电缆专用料,从而解决了共混二次造粒生产通讯电缆绝缘料存在的缺陷.用该技术生产的通讯电缆绝缘料SY5311的各项指标均与进口产品相同,可广泛应用于架空或埋地通讯电缆的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绝缘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硅烷交联聚乙烯(PE)电力电缆绝缘料。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基础树脂,考察了影响PE接枝交联的主要因素(如基础树脂的配比,交联剂的用量及种类,引发剂、抗氧剂的用量等),得出了具有良好性能的硅烷交联PE电力电缆绝缘料的配方(质量份数):LDPE为85.00phr,LLDPE为15.0H0phr,硅烷W为0.60phr,硅烷Q为1.40phr,引发剂为0.12phr,抗氧剂为0.20phr。  相似文献   

17.
改性LLDPE高速挤出绝缘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秉志  王成 《塑料工业》1995,23(6):41-42
为发展我国的通信事业,成都电缆厂等单位先后引进了全塑市话电缆高速挤出生产线.由于我国各石化总厂目前尚无生产高速挤出聚乙烯电缆绝缘料的专用树脂,因此,所需高速料大量依靠进口.为尽快实现高速挤出聚乙烯绝缘料的国产化,我们对国产LLDPE进行共混改性研究,研制了改性LLDPE高速挤出绝缘料.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新型硫代酚类抗氧剂736的制备方法,合成的抗氧剂736收率达到82%以上,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DSC法测定抗氧剂736及抗氧剂1010在聚丙烯中的抗热氧性能,以氧化诱导期(OIT)为指标评价抗氧剂功效.试验表明:抗氧剂736优于抗氧剂1010.  相似文献   

19.
<正>1电缆料现状生产电线电缆绝缘及护套用的粒料俗称电缆料(包括绝缘料和护套料)。一直以来,国内通讯电缆及光缆一般以高密度PE作绝缘层,6 k V及以上电力电缆全部采用交联PE绝缘料,而1 kV及以下的低压电缆则以PVC绝缘料为主。另外,电缆的护套基本上都采用PVC护套料。国内外电缆产量中份额最大的是低压电缆和电线,约占总量的36%;随后是高压电缆,约占总量的28%;绕包线约占总量的20%;  相似文献   

20.
针对润滑油配方综合评价需要考虑的指标多,且存在不确定性和相对性,最佳方案选择难等问题;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聚类决策法相结合,建立润滑油配方优选模型。首先,对润滑油配方进行灰色分类,并构建灰类白化权函数;其次根据AHP法确定各性能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运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润滑油配方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配方方案的灰类等级。以球磨机油配方为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润滑油配方优选是可行的,给润滑油配方的综合分析及评估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新思路和决策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