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置住区兼具乡村与都市特征,居民之间具有原有乡村邻里关系,有很强的交往意愿,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居住空间的变化,导致邻里关系逐渐解体,居民之间渐渐疏远,住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户外交往活动的场所,在凝结邻里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座谈、走访踏勘、问卷调研合肥新站区5个安置住区现有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公共设施设置状况,深入...  相似文献   

2.
安置住区兼具乡村与都市特征,居民之间具有原有乡村邻里关系,有很强的交往意愿,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居住空间的变化,导致邻里关系逐渐解体,居民之间渐渐疏远,住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户外交往活动的场所,在凝结邻里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座谈、走访踏勘、问卷调研合肥新站区5个安置住区现有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公共设施设置状况,深入了解安置住区居民的行为特征并分析其心理需求,剖析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的原因,思考安置住区公共空间活力构建的原则,从爱凝聚、爱交流、爱陪伴、爱健康四个角度提出活力重塑建议,加强邻里之间的交往,提高住区公共空间活力,以打造宜居的、有人情味和归属感的安置住区,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老龄化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老年人交往需求差异化的角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和研究,归纳分析了老年人群体住区交往的特征,整理出老年人对交往空间的行为偏好。研究成果对完善住区建设、提高住区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建设与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接踵而至的城市问题也应受到人们重视。而住区是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占较大比重的场所,因此,通过对住区中"陌生人"的交往现状及其共处的景观环境进行研究,结合调研分析,试图探索增进"住区陌生人"交往的新交往共享环境设计的理论依托,提出创新空间,设计具有本土特色和更完备的人性化景观,更新交往方式,构建住区景观环境中的情感空间,期望城市住区向更宜居、更和谐舒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居住小区步入老年型住区的行列,然而现有大部分住区的环境设计却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休闲需求.以即将进入高速老龄化阶段的济南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及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老年人对休闲空间的需求,从而对济南老年型住区户外休闲空间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济南未来的住区环境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寒地城市混合型住区公共空间是承载居民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其功能和形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与和睦相处.针对目前寒地城市混合型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对良好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提出有利设想.  相似文献   

7.
城市住区儿童户外空间或游戏场地在现代城市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常常被忽视,贫乏且不可亲近的环境限制了儿童的参与和兴趣。基于儿童户外活动的安全性和活动价值,从分析儿童行为特点入手,提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应从场地设计、植物配置、环境营造和设施安排等四个方面入手,为城市住区儿童户外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明确住区用地强度与城市热环境的关联性,选取深圳市城中村、多层住区、高层住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5 TM影像和建筑普查数据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3类住区地表温度特征及其与相关规划建设因子的关联度.结果表明:3类住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岛效应,其中城中村平均热岛强度最大3.53℃,多层住区次之2.62℃,高层住区最小1.60℃;住区地表温度与建筑密度呈正相关,与地表湿度、植被覆盖、建筑平均高度、建筑平均最近邻距离、容积率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地表湿度和建筑平均高度是引起城市住区地表温度分异的主导因子.该研究可为城市住区热环境的评估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老旧住区更新涉及面广、改造量大,是我国城市进入存量优化阶段重要的更新改造对象,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诉求。基于对张家口市五一路片区住区分布、道路与交通、住区户外活动场地、住区边界空间和各住区开放情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针对片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连接内部道路、打通交通微循环,更新边界形式、构建开放型住区,修补户外空间、提升土地利用率,创新停车方式、营造步行化住区的更新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宜人住区室外公共空间设计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区室外环境空间质量也越来越关注,更加渴望真正促进人们进行室外活动及交往的空间,从而提升居住品质.提出了在住区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峭岭  陈宙颖  常乐 《宁夏工程技术》2003,2(2):171-173,176
从调查银川市旧住区的外环境现状着手,以具有代表性的凤凰碑西北角的住宅群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外立面与周边环境严重不协调”,“绿化面积不足”,“违章建筑占用户外空间”,“旧有煤房影响环境美化”等有关景观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进行景观整治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率经营”的设计指导思想与“扩大居民从事户外活动的空间”,“增加户外绿色植被的面积”,“填补宅问应有的景观服务设施”,“建构住宅外立面的可识别性、归宿感”,“融入代表地域、传统文化特点的设计符号”和“协调住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具体措施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将儿童友好理念与儿童认知发展科学相结合,对影响住区游戏空间适宜度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使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适宜度评价的合理性并加以完善,提出六项针对住区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住区发展新趋势与城市空间形态互动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居住建设改变城市空间形态"现象的反思,重新审视住区建设给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本文不是孤立地研究城市中的居住模式问题,而是以城市空间形态为着眼点来对其加以分析与探讨.以"城市空间与现代城市住宅模式变化的互动关系"为研究目标,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观察城市住区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住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住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当前老旧住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存在规模不足、位置不当等诸多问题,亟待更新改造.以"城市修补"为理论指导,在对张家口市典型老旧住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可用空间、贯通步行系统、提升设施质量、丰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深圳城市发展进入存量空间优化为主的阶段,城中村有机更新改造已成为深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治理与空间实践的重心逐渐下沉至社区的背景下,以转型社区治理的视角考察深圳城中村更新改造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作为转型社区的深圳城中村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存在社区意识淡薄、社区空间异化、社区权利排他化、社区管理制...  相似文献   

16.
为使建筑产品更人性化,切实处理好"共享空间"的设计与应用,讨论介绍了住区环境私密性与公共亲和力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了有效改善交往空间实用性的构思设想.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现象及改造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城中村”对城市的建设质量和发展秩序的影响.以“城中村”为研究对象展开深入分析,揭示了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中“城中村”产生的内在原因及其外在条件.从城市发展及其管理层面对"“城中村”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再认识.指出了“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外生型”经济社会机制的结果.提出了以均衡化和利益机制为核心,以智力支持和教育补偿为支撑,以空间改造和功能重塑为重点的综合化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解放至今淮安市主城区的住区建设大致经历了起步、缓慢发展、加速发展三个阶段,同时住区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圈层状向外扩展,住区开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此外,淮安市主城区的中、高密度住区也由最初主要集中于主城中心,逐渐演变为在更大的城区空间相对均衡的分布,而以"产城融合"、"智慧宜居"、"绿色文明"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住区必将成为淮安市未来住区建设的主导。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住区空间模式逐渐解体,大面积封闭式的住区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从历史发展纵轴上分析国内外住区空间模式演变过程及存在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多学科视角横向研究我国住区空间模式及设计要点,提出大开放、小封闭的住区空间模式,为我国住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它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大、中、小城市中.我国在城市化建设初期,城市发展更多的体现为人口和面积的机械扩张,大量仍保留集体所有制的农村社区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成为现在的城中村.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内涵式城市化被提上议程,对人居环境及人口素质较低的城中村进行更新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对西安市城中村的整体状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并以典型的城中村西八里村为例,采用实地勘查、访谈及问卷等方法,对其居住形态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社会形态和空间形态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城中村"中人口、住房、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为城中村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