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扬子改造型海相盆地的多期生烃及晚期生烃资源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念发  姚柏平 《勘探家》1999,4(3):15-20
下扬子盆地属改造型海相盆地之一,具有多期生烃、多次成藏的特点,印支运动改造前的成藏属于早期成藏,印支运动之后在陆相覆盖条件下的成藏过程属于晚期烃源岩的晚期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早期烃源岩和晚期烃源岩均对海相油气资源聚集有重要贡献。它们主要分布于苏北的兴化,海安及苏南的湖熟,丹阳,江阴等地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地震、钻井、重力、航磁及地表露头等资料的分析,认为由于基底及沉积盖层的不同特点,海相中、古生界经多期次挤压、拉张改造后,各区具有不同的地质结构特点.应根据各地区的不同地质结构来选择油气勘探方向,在洪泽高邮区块应为古潜山和不整合面油气藏;滨海-大丰区块为内幕构造油气藏;句容-海安区块为下古生界构造油气藏,同时要兼顾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宜兴-常熟区块为目前勘探暂缓地区.  相似文献   

3.
苏皖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皖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在苏皖下扬子区具有一定的条件,陆相中新生界覆盖区是今后勘探的重点地区,在"高形变、差保存"的区域地质背景中寻找相对"弱形变、好保存"的有利勘探区带是海相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下扬子区地震勘探方法攻关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论下扬子地区多期构造格局叠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扬子地区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期构造格局叠加,决定了海相古生界、中生界及其烃源岩的复杂保存情况及成藏条件。该地区早期受秦岭洋和华南洋( 两大缝合带) 演化控制,构造格局表现为“一台两盆”和“南台北盆”;印支期至早燕山期受华北、华南两大板块之间北西南东向挤压对冲作用控制, 大致以沿长江的中央台地为对冲向斜带,形成北东向成带分布的推覆构造带,伴随近东西向左旋走滑活动,发育火山沉积盆地;燕山晚期,构造应力场转换,北东向、近东西向构造控制了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的断陷沉积,形成高、中、低台阶古地貌,区内北西分带、南北成块的构造格局定型。综合分析不同时期构造格局的特点,对下扬子地区构造区划、区带评价和勘探部署有重要指导意义。认为:中、低断块油气地质条件较好,其中推覆前缘山带、后缘凹陷可寻找多种类型油气藏,而对冲向斜带(无为、句容等地) 是海相中生界、古生界油气勘探的优选地区。  相似文献   

6.
下扬子区中古生代发育了多类型的盆地,构建了海相下组合、上组合2套成油气组合,但受印支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改造和盆地叠加,海相层系油气生成演化、运聚成藏十分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有利区带优选。从“源—盖控烃”出发,通过对加里东末期、印支末期、中燕山末期及现今等关键时期烃源灶与盖层的匹配组合关系研究和有利油气聚集与保存区的预测,利用多层多期多元复合成藏预测模型预测了有利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扬子区下古生界烃源岩发育,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储盖条件良好,具有形成大型天然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虽然印支运动对下扬子海盆沉积实体构造改造严重,对油气藏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但是由于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巨厚泥岩的封闭覆盖,下古生界油气藏的保存条件优越,从而在油气勘探领域的评价方面,下古生界明显优于上古生界及海相中生界.  相似文献   

8.
江苏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源岩二次生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安定 《南方油气》2006,19(1):8-14,41,F0003
苏121井和黄桥气田地球化学研究证实,江苏下扬子区存在下古生界源岩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热解分析和盆地模拟对二次生烃潜力进行了定量。根据构造演化史和生烃进程延缓因素分析,早古生代为台地、中生代为向斜、第三纪为盆地的地区最有利,晚期/二次生烃强势区叠合有利保存区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9.
下扬子区古生界海相盆地晚中生代(T2末)以来经历了晚印支-早燕山期(T3-J2)对冲挤压、中晚燕山期(J3-K1)左行走滑错移及喜马拉雅期(K2-E)伸展拆离3期性质完全不同的构造运动的变形改造,使得海相实体的赋存状况和地质结构极其复杂。与之对应,下扬子海相成烃-成藏分为加里东期-早印支期初次生烃-早期成藏、晚印支-燕山期破坏调整、早喜马拉雅期二次生烃-晚期成藏3个阶段。对黄桥、句容含油构造及泰山古油藏等典型解剖表明,现实的油气聚集主要以晚期成藏为主,海相实体赋存状况及其地质结构、有效烃源、有效保存条件成为晚期成藏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
浅议中扬子区海相有效烃源岩的产烃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扬子区六套海相烃源岩研究,探索地提出了海相有效烃源岩的划分标准,同时结合江汉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系建立了有效烃源岩体的识别方法,描述了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对各烃源层产烃能力进行了预测。对中扬子区海相油气勘探部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埕北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位于渤海浅水海域。埕北凹陷是埕北低凸起上埕岛油田的主力供油凹陷。埕北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富集生油层发育.生储配置极佳.排烃效率及聚集效率均为高值。应用盆地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该凹陷的生排烃量和资源量。指出了有利区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2.
江汉盆地南部上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烃史与晚期生烃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地评价江汉盆地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烃过程,特别是晚期生烃对早燕山期形成的很多局部构造能否得到后期的烃类充注是判断其含油气性的关键,因而生烃演化、特别是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对研究区海相上古生界勘探显得十分重要。从烃源岩的成熟度变化、地层推覆倒转剖面2个方面证明晚期生烃在研究区存在,但不同剖面之间、同一剖面不同层系之间晚期生烃现象存在差异。埋藏史研究认为,研究区内主要存在持续深埋型、深埋—剥蚀夷平型、深埋—抬升—深埋型、深埋—抬升—浅埋型4种类型的埋藏演化过程,其中前2类对于晚期生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烃史与晚期生烃潜力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上古生界烃源层晚期生烃潜力当阳地区略高于沉湖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沙海域的油气资源及地质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南沙海域面积为82.6×104km2,该区含油气沉积盆地发育,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量为136.7×108~246.7×108t.周边国家已发现大量大中型油气田,已成为世界海上重要的产油气区之一.我国应大力加强南沙海域的油气勘探,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形成相当规模的油气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白音查干凹陷是一个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湖盆,其主要生油、储油层系为下白垩统,主要发育冲积扇及扇三角洲沉积。油气以向南部斜坡带的侧向运移为主,构造背景及砂体分布规律控制油气富集,南斜坡带是油气主要聚集区。该区主要发育自生自储油藏和下生上储油藏,且自生自储油藏优于下生上储油藏。勘探经验是下洼找稀油、近凹找富集、斜坡带浅层找稠油。  相似文献   

15.
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是准噶尔盆地南缘主力烃源岩,为进一步加深对其生烃特征与分布的认识,梳理了准噶尔盆地南缘9口井和9条露头剖面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开展了泥岩、碳质泥岩和煤3类岩性的生烃热模拟实验,并结合油源对比,开展3种岩性生烃演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发育中等—好烃源岩,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发育中等烃源岩,煤是重要的气源岩。侏罗系来源的原油主要来自暗色泥岩的贡献,而八道湾组泥岩在3套烃源岩中有机质类型最优,规模最大,是主力生油层。侏罗系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达到0.9%~1.8%时,进入快速生气和排气阶段,是形成大规模天然气藏的关键时期,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烃中心,镜质体反射率普遍大于2.0%,是寻找大型天然气田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地区热流史及成烃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热流史及剥蚀量恢复结果对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及上三叠统两套主要烃源层的成烃史进行了研究。热流史恢复结果表明,在晚二叠世初期古热流值达到最高(可达62~70 mW/m2,井底热流),此后热流持续降低直到现今(平均约45 mW/m2,井底热流)。研究区中-新生界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最大,平均可达2 100 m. 二叠系烃源岩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早三叠世、晚三叠世及早-中侏罗世,而上三叠统烃源岩快速生烃时期是在中-晚侏罗世及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
海侵事件是松辽盆地的重要地质事件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存在着甲藻甾烷和C31甾烷,朝长地区长20井原油为典型的未熟-低熟油。油源对比表明,未熟-低熟油的源岩与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海侵地层有关,因而说明油气的早期生成与海侵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下刚果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刚果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有较大勘探前景。但由于其储层是碳酸盐岩储层,受复杂的盐岩活动影响,其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特征也非常复杂,因此给地质认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文通过对该区区域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的综合分析,认为下刚果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四个时期。主要发育盐下和盐上两套主力烃源岩。盐上及盐下地层均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盐上地层构造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和两个演化序列。研究区主要发育盐下生~盐下储、盐下生~盐上储、盐上生~盐上储共三种成藏组合。认为白垩系碳酸盐岩构造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盐上地层是下一步勘探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盐下构造也是较好的潜在勘探领域。研究成果对我国石油公司参与下刚果盆地或类似盆地的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