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素芬 《安装》1998,(4):38-39
介绍利用无机胶粘接技术解决一些在设备修复中用常规工艺难以解决的技术难关,在一定范围内,无机胶粘接可以代替焊接、铆接和螺纹连接。  相似文献   

2.
赵勇 《中国科技博览》2009,(11):251-251
本文说明了粘接技术原理、胶粘剂选择原则以及几种常见的粘接工艺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耐高温热固化硅橡胶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向硅橡胶中加入乙烯基三特丁基过氧化硅烷和金属氧化物等混合配成胶粘剂,这种方法可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和耐热性,解决了硅橡胶和金属的粘接技术困难,粘接件在室温下的粘接扯离强度达2.5MPa以上,在300℃下的粘接扯离强度达0.83~1.45MPa,最高使用温度可达350℃。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GH907合金的抗高温和抗热腐蚀性能,利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其表面制备了NiCoCrAlY 粘接层和NiCr粘接层,并对2种粘接层的抗热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CoCrAIY粘接层和NiCr粘接层经过10次热震后,表面都有裂纹产生,且NiCoCrAlY粘接层的裂纹较NiCr粘接层的粗大;在横截面上NiCr粘接层只有沿喷涂颗粒断裂的垂直裂纹,而NiCoCrAlY粘接层不仅有垂直裂纹,还存在沿界面扩展的横向裂纹;NiCr粘接层的抗热震性能相比NiCoCrAlY粘接层的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GH907合金的抗高温和抗热腐蚀性能,利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其表面制备了NiCoCrAlY 粘接层和NiCr粘接层,并对2种粘接层的抗热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CoCrAIY粘接层和NiCr粘接层经过10次热震后,表面都有裂纹产生,且NiCoCrAlY粘接层的裂纹较NiCr粘接层的粗大;在横截面上Ni...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聚苯硫醚-不锈钢纳米成型技术组合件的粘接强度,研究了注塑成型参数和老化条件对粘接强度的影响,主要考察了金属表面温度、塑料熔融温度、注射速度以及保压压力4个参数,采用正交分析法评估了各参数对粘接强度的影响程度,通过497 h的老化实验研究了不同老化条件(-20、23、90、130℃)与粘接强度保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表面温度对粘接强度有最大的正面影响,而注射速度的影响最小;在-20、23、90、130℃温度下的粘接强度分别保持了初始值的96.52%、102.86%、106.21%、110.83%,组合件的粘接强度总体没有明显降低,说明得到的聚苯硫醚-不锈钢组合件具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石墨高温粘接界面的组成及其与粘接强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酚醛树脂和碳化硼为原料制备了性能良好的调温粘结剂并对石墨材料进行粘接。通过XPS的测试,研究了石墨调温粘接样品在不同的温度热处理后的界面组成,相对含量变化及其与粘接性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粘接界面上主要存在着C,B,O等元素,其中,酚醛树脂(PF)炭化产生的无定形炭构成了胶层骨架,其相对含量的变化影响着胶层结构的致密稳定性;B在粘接样品中以B4C或B2O3形式存在,其存在形式对粘接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产业》2004,(10):6-6
2004年10月16—18日.2004北京国际粘接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CHINA SWISS BONDING (CSB’04在北京科学会堂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粘接学会和瑞士Swiss Bonding—Swibotech GmbH等共同举办。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的近200名领域内知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环氧树脂钢铅钢粘接工艺优化程度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钢-铅-钢粘接件的粘接可靠性,提高粘接性能,采取一套比较全面的综合评判方法,从粘接强度及其离散性、粘接的胶层粘附率、粘接断面的微观形貌及其表面分析五个角度的综合分析、评价钢-铅-钢环氧树脂粘接件的粘接工艺的优化程度.通过对粘接面的表面处理来改进粘接工艺,将试样的平均粘接强度从原来的4.2 MPa提高到10.9 MPa,同时强度离散性参数从19%下降到3.3%,总体胶层粘附率参数从50%提高到76%~97%,微观形貌下表面粗糙度有所改善,表面分析表明铅合金与环氧树脂胶层结合较为紧密.综合评判方法验证了改进后的粘接工艺具有较高的优化程度,该评价方法对评价粘接工艺是否优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医用骨粘合剂使用方便,能保证粘接部位的完整性,同时避免机械固定所引起的应力屏蔽效应,因而在骨修复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简要综述了几种常用医用骨粘合剂的综合应用性能,并重点介绍了常用医用骨粘合剂的粘接行为。结合医用骨粘合剂与骨组织的粘接机理,展望了医用骨粘合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用自制的装置研究了高温下铜与Al2O3陶瓷的直接粘接,重点考察了温度和压力对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在温度725℃,压力7.5MPa,粘接时间300s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粘接强度为15.1MPa。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站坝址旌工中高边坡的不稳定性,提出了无粘接预应力锚索格构梁高边坡加固技术,从施工准备、边坡土石方开挖、格构梁浇筑、造孔、锚索制作、安装、张拉等方面论述了无粘接预应力锚索格构梁的施工技术应用,从而更好地防止高边坡不稳定态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酚醛树脂基胶粘剂的高温粘接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酚醛树脂为基体,以碳化硼(B4C)粉末为改性填料制备高温胶粘剂,并对碳材料进行粘接.粘接样品在200℃固化后,随即在马弗炉中进行1200℃的高温处理.在1000,1400,1800℃测试粘接样品的高温粘接性能.结果表明,改性酚醛树脂具有较好的高温粘接性能,且随着测试温度的提高,粘接样品的粘接强度随之提高.高温下改性组分结构、形态的变化对酚醛树脂的高温粘接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适量B2O3的形成有利于在粘接界面处形成化学键合力,从而提高界面粘接能力;但B2O3在高温下熔融并呈现为玻璃相,致使破坏应力迅速扩展延伸,从而引起高温环境下粘接强度的迅速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B2O3玻璃相在粘接胶层中的含量逐渐减少,对高温粘接性能的影响降低,粘接制品的高温粘接性能随之提高,1800℃测试温度下的粘接强度达到5.22MPa.  相似文献   

14.
表面处理是提高橡胶与金属材料粘接性能的重要工艺之一。介绍了目前用于硫化橡胶和金属表面处理的技术,如橡胶表面采用的硫酸法、氯化法、等离子体法、电晕放电法、UV及臭氧法等,金属表面采用的机械法、化学法、阳极氧化法等,提出了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薄壁金属与非金属环形粘接件粘接质量超声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薄壁金属与非金属环形粘接件粘接质量的常规无损检测方法缺陷定位、定量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本文采用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和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法,通过对环形粘接件人工缺陷对比试块、粘接产品件的检测,以及人工缺陷对比试块的解剖,对薄壁金属与非金属环形粘接件的粘接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方法能检出大面积的脱粘缺陷和气孔缺陷,而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法无法区分粘接界面的缺陷信号,粘接缺陷无法被检出.因此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方法对环形粘接件粘接质量具有良好的检测适用性和可靠性,是评价薄壁金属与非金属环形粘接件粘接质量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考虑粘接界面非线性的条件下,双层固体粘接薄板的振动特性。将双层板间的振动耦合看作一组非线性弹簧,理论上运用分离变量等数学方法,求解得到粘接层的应力应变关系为线性条件下的解析解,以及考虑非线性参量时系统共振的数值解。通过对双层铝板的环氧树脂粘接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发现界面的共振频率随着界面粘接强度非线性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界面强度弹性参量为300GN/m3时,共振频率的最大偏移量达到10%。在粘接强度退化早期,利用界面的非线性共振特性可以更好地检测粘接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书讯     
《包装工程》2006,27(2):299-300
现代艺术设计系列图书——包装色彩设计;包装用胶黏剂及粘接技术;纸包装材料与制品;食品包装实用新材料新技术;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软质塑料包装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李颖  梅园  王颖  孟凡彬  周祚万 《材料导报》2018,32(13):2295-2303
在交通运输和电子等行业,产品的能源消耗大、成本高,使得人们追求更轻、强度更高的产品。特别是在电子封装领域,与轻质、易加工、高强度的金属/树脂复合材料相比,纯金属或者纯树脂产品已逐渐失去竞争力。金属/树脂复合材料是指金属与树脂以某种形式粘接起来的复合材料,除粘接界面是两相相互贯穿的复合体外,其余部分以各自体相单独存在。因粘接界面间的化学作用和较强的物理锚栓作用,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粘接性能,而非界面区域两相的单独存在使得复合材料具有金属与树脂双重特性。金属/树脂复合材料的最大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实现金属与树脂两相界面的牢固粘接。由于金属与树脂的性质差异较大,这种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不同于金属之间的焊接加工,也不同于树脂之间的熔融共混。因此,如何高效地制得低成本、性能优异的金属/树脂复合材料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金属/树脂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层压、激光焊接、摩擦叠焊、搅拌摩擦焊、超声焊接和纳米注塑等。其中,层压法只能用于制备结构简单、尺寸较大的产品;激光焊接、摩擦叠焊和搅拌摩擦焊会损伤制品表面,影响美观;超声焊接工艺复杂。而纳米注塑成型技术(Nano-molding technique,NMT)可实现金属/树脂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同时兼顾两相的粘接强度和制品的灵活设计,从而成为制备金属/树脂复合材料的重要技术方法并得到广泛研究。为了制得性能优异的金属/树脂复合材料,NMT的原理与工艺技术被不断探索与完善。目前较为被认可的NMT原理是:胺系化合物和特定树脂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促进树脂在纳米孔中的流动;嵌入金属表面的树脂固化后在两相间形成锚栓作用,极大地增强了两相界面的粘接强度。NMT所适用的金属由原来的铝合金推广到了铜、不锈钢、钛、镁等金属。所用的树脂也由原先的几种工程树脂扩展到了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PBT)、聚醚醚酮(PEEK)、聚邻苯二甲酰胺(PPA)和聚酰胺(PA)等一系列树脂。文章重点概述了NMT技术的粘接原理、工艺流程、性能测试、技术研究进展以及相关应用,并对其今后发展方向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9.
B4C在石墨高温粘接过程中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及改性机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以酚醛树脂(Phenol-formaldehyde resin,PF)和B4C原料制备的高温粘接剂,对石墨材料进行粘接,并在200℃、800℃和1500℃进行热处理。对粘接样品的强度测试结果表明,粘接部件具有较高的面热温度和粘接强度。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粘接界面结构形貌及粘接剂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酚醛树脂中的B4C添加剂在粘接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其对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粘接接头内胶粘剂的耐热性能,采用X射线能谱分析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粘接接头内胶粘剂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行为,利用X射线能谱计算了胶粘剂的热失重率,进而计算出聚酰亚胺薄膜粘接接头内胶粘剂的热分解动力学,并与空气环境下胶粘剂热分解活化能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粘接接头内胶粘剂的热分解速率低于空气环境下胶粘剂热分解速率,这种分析测试方法为原位表征粘接接头内胶粘剂耐热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