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针对海上H油田油井储层堵塞原因复杂、堵塞物种类多样以及常规土酸和盐酸解堵增产措施效果较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元复合酸化解堵液体系,主要由新型多元鳌合酸、防膨剂、缓蚀剂、助排剂以及互溶剂组成。室内评价了该酸化解堵液体系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该酸化解堵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溶蚀能力,对目标油田现场无机垢的溶蚀率达到90%,对有机垢的溶蚀率达到85%以上;该酸化解堵液体系对目标区块储层段岩屑的防膨率达到90%以上,对油井现场套管钢的腐蚀速率仅为0.713 2 g/(m~2·h),有良好的防膨效果和缓蚀效果;该酸化解堵液体系对目标区块储层天然岩心的解堵效果较好,可以使天然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达到100%以上,能在解除岩心孔隙内堵塞物的同时,改善岩心基质渗透率。该体系的酸化解堵效果优于常规土酸和盐酸,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化工设计通讯》2019,(10):32-33
在油田开发中,酸化解堵技术作为油田开发后期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对于消除底层污染、调整注水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延长油田实际情况,对多元缓速酸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中性酸酸化解堵是利用强度较低的固体酸与阻垢剂混合而成的一种解堵液体系。根据环江作业区堵塞特点,分析了主要堵塞类型,进行中性酸液解堵液体系酸化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环江作业区堵塞物主要以碳酸钙无机堵塞为主,通过中性酸体系酸化解堵后,酸化效果优良,渗透率提高20%以上,现场单井增油平均1t/d。  相似文献   

4.
锦州油田多数区块已进入高轮次采油阶段,油层堵塞已成为影响油井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油层堵塞原因,针对不同的堵塞采用相应有效的解堵方法,对以机械杂质、无机盐垢堵塞为主的井采用水力冲击压裂——化学复合解堵、压力脉冲解堵;对于以胶质、沥青质、乳状液堵塞为主的井,采用复合固体酸解堵;对于新井、侧钻井等以泥浆污染为主,采用酸化解堵技术。介绍了各技术的原理、主要技术参数、技术创新点、应用情况及取得的解堵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上砂岩油藏伤害的特点,研究了适应该油田酸化解堵作业的酸液体系.经过酸液类型及浓度的确定、酸液体系综合性能的评价以及物理模拟实验,确定了酸液解堵体系配方:前置酸和后置酸为3%HCl+1% 缓蚀剂+1% 铁离子稳定剂+1% 粘土稳定剂+0.5% 破乳剂+2% 助排剂,主体酸为6% 多氢酸+3%HCl+0.5%HF+1...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采油厂储层类型多样化,欠注矛盾突出,原因复杂,通过储层物性、岩性资料分析、酸液筛选,酸化施工工艺优化等一系列举措,解决了神泉、雁木西白垩系油藏强水敏、酸敏储层的增注技术,首次应用氟化氢铵解堵技术并取得较好成效,应用缩膨酸化解堵增注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雁木西欠注难题,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不同油田、不同储层特征的水井增注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对于低压、低渗碳酸盐岩气层 ,常规解堵酸化已解决不了问题 ,而越来越多地采用酸化压裂作为储层的重要改造措施。本文主要针对中原油田外围陕北探区渗透率小于 1×1 0 - 3μm2 的低渗碳酸盐岩气层 ,从多级注入酸压机理、闭合酸化机理及工艺实施三个方面对多级注入酸压—闭合酸化技术进行研究。拟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 ,达到提高气井产量 ,提高气田开发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重点研究负压酸化解堵技术一种新型的复合解堵技术。它集酸化技术、强负压解堵技术、正水击技术于一身,针对扶余油田的地质特点,对引起注入压力升高的各种堵塞有很好的处理作用。并具备施工工艺简单、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有效期长、对地层伤害小等许多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田储层和原油物性均较差,自然产能低,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油井污染堵塞严重,产量下降明显,而普通酸化措施效果不理想,为解决这一影响油田产能的问题,研究了热气酸解堵工艺技术,该技术可有效的恢复油井产能,目前已经成为一项成熟有效的增产措施.本文介绍了某低渗透油田十年多来热气酸解堵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措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为该技术在将来的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3):548-553
通过优化酸液体系性能,增加酸化渗透距离实现深部酸化和进一步降低地层伤害,提高酸化效果是目前酸化压裂的重点研究方向。对国内外螯合酸、有机酸、泡沫酸、转向酸、凝胶酸等酸液体系的技术特点与优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种酸液体系发展潜力,指出低伤害高效缓速酸液体系和环保酸液体系在未来储层改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液体——变粘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化是油气田增产的主要措施,但酸液滤失问题严重影响了酸化效果。为强化控制酸液滤失,90年代初国外开发出新型的变粘酸酸液体系,本文对其作了重点概述,包括作用机理、配方组成、主要性能和施工工艺,进一步探讨了今后酸化液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残酸离子浓度测定评价酸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燕 《化工时刊》2004,18(9):53-55
残酸离子分析是研究砂岩酸化反应过程及2次伤害的新方法。通过测定残酸中Si、Al、Ca、Mg、K、Na、Fe等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评价酸液的缓速及抑制2次沉淀的性能,进一步优选酸液体系。实验评价了常规土酸、低浓度土酸、氟硅酸、氟硼酸、有机缓速酸5种酸液对大庆肇州油田州2井岩心的酸化效果,表明有机缓速酸、氟硅酸、氟硼酸与常规土酸相比具有一定的缓速作用,对地层伤害小,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砂岩缓速酸使用。  相似文献   

13.
油气井中酸化反应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化是油气井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而酸化反应机理是进行酸化施工的依据。重点综述了用于砂岩储层酸化的盐酸、磷酸、氢氟酸、氟硼酸以及多氢酸体系,并简单介绍了碳酸盐岩反应机理,对优化酸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雷常友  叶文刚  杨龙 《辽宁化工》2012,41(10):1041-1043
介绍了低渗砂岩油藏堵塞原因,酸化解堵原理及常用的酸化解堵技术.酸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在油田应用极为普遍,成功的酸化作业能够有效解除地层堵塞,恢复地层渗透率,一定程度的改变地层物性,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但是酸化作业时,作业不恰当也往往对地层产生不可逆的永久性二次伤害,大大的降低地层渗透率,严重时甚至导致油水井停产.本文通过对堵塞机理和影响砂岩酸化效果因素的研究确定了不同储层和不同伤害类型的酸化解堵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酸化是油水井常用的增产增注措施。介绍了国内外自生酸、泡沫酸、稠化酸、乳化酸、化学缓速酸、胶凝酸和降滤失酸的发展现状,对其性能、作用机理以及使用范围和效果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锥板粘度计研究了聚酰胺酸溶液的流变性能及其粘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聚酰胺酸溶液属于非牛顿假塑性流体,还具有负触变性流体的特征。聚酰胺酸溶液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质量分数为15%的聚酰胺酸溶液的粘流活化能为20.83 kJ/mol。  相似文献   

17.
砂岩酸化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化是砂岩地层广泛采用的一种增产措施,而酸化反应机理是酸化设计及模型研究的依据。本文综述了砂岩储层矿物与盐酸、氢氟酸、氟硅酸、氟硼酸以及多氢酸的反应机理,对优化酸化增产措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内标法 ,利用填充柱测定了由异丁烯和一氧化碳经加压催化合成三甲基乙酸工艺的合成液中的三甲基乙酸。对三甲基乙酸合成液中的复杂组分进行了讨论 ,对几种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解决了有机酸拖尾问题 ,选择了较适合的内标物。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 ,回收率为 1 0 8%。  相似文献   

19.
酸化工艺是砂岩储层重要的增产增注措施之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随着酸液及其添加剂注入地层,在溶解储层矿物的同时,也溶解出许多易形成沉淀的离子,这些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将产生沉淀,给储层造成新的伤害。本文分析了对砂岩储层实施酸化工艺后的各种伤害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味精闭环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通过膜分离技术开发出来的味精闭环生产工艺路线。该工艺采用无机陶瓷超滤膜将发酵液超滤;用浓硫酸水解截留液;过滤水解液,在滤液中得水解产物;混合渗透液与水解过滤液,进行谷氨酸结晶;最后用味精结晶母液纯化谷氨酸结晶。该工艺采用蒸发与冷却耦合连续结晶工艺,结晶收率高,且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