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园林建筑规划和建设是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融入了我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智慧精髓,其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文化艺术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园林创作,全面体现了传统园林的美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7)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美学思想。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人是始终不变的主体,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在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条件下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汇了中国古代朴素的辨证法思想,传统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美学等多种思想成就,它折射着民族智慧与性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黄静  蒋涤非 《中外建筑》2007,(10):16-21
道家生态美学以自然美为核心,并关注审美过程中自然带给人的精神收益。将道家生态美学运用于居住区规划有助于营造安详、安静、和谐的居住氛围。藏珑滨湖国际社区将道家生态美学思想系统运用于规划理念中,并通过规划手法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诠释了该区的生态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刘德宝  张红星 《市政技术》2020,(2):71-74,80
近年来,我国关于桥梁美学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西方的美学体系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在认识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笔者研究了古代桥梁蕴含的传统美学观念,以及道家美学和儒家美学对古代桥梁建设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桥梁美学体系具有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晋媛  汪侠 《规划师》2006,22(8):42-44
道家生态美学以自然美为核心,并关注审美过程中自然带给人的精神收益.将道家生态美学运用于旅游规划是对传统旅游业进行哲学反思、适应国际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传承中国旅游文化的需要.老子山旅游区规划将道家生态美学思想系统运用于旅游地形象设计、空间布局、景区策划中,形成"一带、两园、五区"的总体格局,有效地诠释了旅游区的原生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从"天人合一"谈山西传统民居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论述了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精神,为进一步分析、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传统文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0)
明清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更是集众多光环于一身,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重视意境的营造。文章对私家园林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从师法自然、隐逸文化以及写意境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无论是造园手法,还是审美意境的创造,都是对古代园林创造的总结,它所体现的传统园林的美学思想,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观,并把私家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我国古代建筑的建筑思想博大精深,与古代传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其中焦循著的《群经宫室图》是系统阐述我国古代传统建筑原理的书籍,其中对建筑的形制以及建筑思想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尤其与古代"礼制"的结合,更加突出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精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的城乡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避免因种种原因导致的原有城乡特色在经意或不经意中丧失,城乡风貌日渐庸俗化,提出了如何使城乡风貌更具特色的问题。详细论述了我国古代城乡的演变过程,进而提出我国创造的城乡特色应保留传统文化精华、保持地域文化特色,且应适应全球化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罗强 《室内设计》2017,(5):14-20
在我国以木构为主的传统建筑大 木构架体系中,穿斗构架是南方地区常采用的 结构形式。而巴蜀地区的穿斗构架兼有南方 穿斗的共性,又有其个性。在特殊的地理条 件、民俗文化的影响下,巴蜀穿斗构架在构筑 技术、构架组合、审美特质与特色空间营造等 方面都体现出富有内涵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3.
浙江宁海明清宅第的石窗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炜 《华中建筑》2004,22(6):142-144
浙江宁海的传统民居中遗存有相当数量的明清石窗。这一当地传统建筑构建形式,具有采光、通风、防盗的实用功能,同时体现出它活泼生动的造型与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并以其精致的雕刻工艺水平,通过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纹饰表现,使宁海石窗在功能性与审美性上达到完美的和谐。是我国传统民族建筑装饰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4.
冯柯 《山西建筑》2010,36(29):6-7
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入手,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亭空间的营造手法,展现出中国古亭独特的空间环境,从而让原本无实用价值的建筑空间具有了“临观之美”的艺术精神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古文化自然观、古建筑美学、城镇选址模式、城市空间结构、园林文化等五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原始生态文明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必须扬弃西方现代主义的不良影响,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重建"人类——城市——自然"的共生关系,重建"人类——城市——历史文化"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园林艺术中文人园的隐逸精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吕明伟  胡晓雷 《中国园林》2003,19(12):63-65
从文学艺术审美的角度,探寻如诗如画的园林艺术发展历程,通过论述传统文化中文人士大夫所特有的隐逸精神的发展与审美情趣,指出古典园林艺术中,如何从消极避世的“隐于园“的观念,向积极看待人生的“娱于园”的观念转变的,以及古典园林意境对于现代园林发展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丰富。要保护就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而研究的内容要涉及到古代历史、建筑理论、工程技术、造园技术、美学、绘画、雕塑以及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既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理论方面的探讨,又有设计、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但我国真正的用现代科学理论对古代建筑进行研究的时间不长。古建筑、古园林研究工作的现状是研究的范围广,待研究的问题多,研究的历史短,研究的人员少。现阶段应集中研究古建筑史与理论、古建筑结构理论和结构力学、建筑“法式”、古建筑、古园林维修、传统工艺五大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邱盼  李为之 《安徽建筑》2009,16(6):22-23
传统的农耕文化促成了我国场镇发展,集市贸易使场镇成为地域内经济中心,集中了极具特色的乡土建筑,并因为经济条件较好而保留下来,成为现代人心目中的“古镇”。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古镇都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然而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对此,作者以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为例,分析古镇如何正确把握自身特色,并在合理适度开发的同时做好古镇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贺晓燕 《华中建筑》2012,(12):156-158
门,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构件,在中国建筑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态早在古代就伴随着空间理论而形成。传统民居空间深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理念,传统民居的门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千百年的延续与演进。追溯门的历史,从“门堂之制”中找到传统民居“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关系。从门的类型、布局与朝向、形制、装饰、细部构件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模式对传统建筑“门文化”的影响,探讨了“门”作为一种入口形态被赋予的社会等级、传统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晓燕  周典 《华中建筑》2009,27(5):214-216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三雕艺术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在建筑装饰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探讨了山西三雕的工艺手法和艺术表现,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审美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