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博斯腾湖1956-2008年实测水位、入湖水量资料,分析了入湖水量与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关系,采用相关方法计算了博斯腾湖汛期设计入湖水量,并指出博斯腾湖水位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为汛期入湖水量,并不是短历时场次洪水,以此为计算基础,得出结论:博斯腾湖最大输水能力下,100年一遇洪水位为1048.6 m,50年一遇洪水位1 048.47 m,可为博斯腾湖水量调度、东、西泵站等输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于乌伦古河河川径流具有连续枯水年且枯水时段长的特点,且乌伦古河在连续枯水年份出现断流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需要在流域综合规划指导下,具体研究吉力湖和布伦托海入湖水量及水位变化情势,尽可能恢复乌伦古河流域原有生态,保障洄游性鱼类所需要的流量要求,显著减少布伦托海湖水向吉力湖倒灌发生的时间和倒灌水量,使乌伦古湖和周边生态系统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湖西区入湖水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收集、整理1986-2007年太湖流域湖西区实测入湖水量的基础上,从区域降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沿江口门引江水量变化等方面对湖西区入湖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主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降雨量为影响入湖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着湖西区沿江口门工况条件的改变,2000年后,引江水量成为影响入湖水量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4.
入湖水量计算是太湖流域水量动态控制的重要环节,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太湖湖西区1986年~2015年入湖水量的变化情况分析显示,入湖水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利用已有的各口门入湖流量资料(2001年~201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遴选出代表性口门,建立其流量与巡测段入湖水量的回归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估算得到的湖西区入湖水量与实测数据拟合度高;因此,该模型方法可用于实现监测口门数量的精简,完成简化入湖水量计算模型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黄明雨 《人民长江》2022,53(1):61-66
为了揭示洱海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特征,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以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cr)为污染物指标,对27条主要入湖河流进行水质、水量监测以及沿程追踪调查.同时结合同期降水数据和湖区水质监测资料分析,阐述了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特征,估算了入湖污染负荷,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54年来北半球500hPa环流指数与冬季洪泽湖入湖水量的关系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为副高)面积指数小于6,有83%的入湖水量大于16×10^8m^3,有50%的入湖水量大于20×10^hm^3;极涡强度在1-5hPa之间,下一年入湖水量上升10×10^hm^3。本文将月入湖水量分级作为预报量,利用北半球500hPa环流指数月平均值的变化指标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月入湖水量长期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实施黄河水最统一调度至2004年,在流域来水持续偏枯的情况下,取得了黄河连续5年不断流的斐然成绩,初步实现了人水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对下游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初步扼制下游频繁断流的局而,维持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廊道”作用;促进了下游水功能的实现;部分修复了作为重要水禽栖息地的河道湿地,保护并丰富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恢复,维持了二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完整;保证黄河非汛期输送一定的营养盐人海,对河口及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退田还湖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光贵 《人民长江》2002,33(5):39-41
在分析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获得了退田还湖能扩大洞庭湖行蓄洪能力,改善湖区局部气候和水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血吸虫病流行控制的有利结论。工程实施以后,洞庭湖行洪能力将增加10%以上,在特大洪水年,蓄洪垸和单退垸高水还可扩大湖面面积1343km^2,加上现有天然湖泊面积2625km^2,可达3968km^2 ,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天然湖面积。同时指出了不仅工程和移民集镇建设占压部分土地,破坏地表植被,产生水土流失,而且可能会因环境基础设施的缺乏或建设滞后,乡镇工业“三废”,居民生活污水与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带来安置区局部水质和土壤污染风险,并提出了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应用遥感技术、水文水质数据和调查资料,从水量调度的角度对黄河主要断面的水环境质量、湿地类型及面积、水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科学评价黄河水量10年统一调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水量10年调度初步改善了黄河干流水环境,修复了黄河三角洲的淡水湿地,促进了河口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入海营养盐通量,提高了近海鱼类的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达赉湖区水文地理情况,水文气象变化与达赉湖水位变化的关系,达赉湖在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上游区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保护达赉湖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00年3月艾比湖水面剧增到780km2的反常现象,利用入湖径流及有关水文、气象资料,通过分析河流丰枯变化对入湖径流的影响、农业引水与降水的关系,阐述艾比湖产生特大水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利用东平湖现有工程发挥其综合效益.工程建设有助于缓解华北地区工业用水紧张状况,并对遏制旱情、增产增收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污染状况,具有积极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就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议:(1)建立艾比湖自然保护区和相应的管理机构;(2)建设河岸林;(3)严禁地下水超采;(4)发展饲草基地置换天然草场;(5)规划好调水工程等。  相似文献   

14.
15.
1概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接上中游15.8万km2面积的来水,多年平均入湖水量330.4亿m3,多年平均出湖水量342.0亿m3。入洪泽湖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80%以上由入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确定河南省受水区的引黄规模,在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和对生活、农业、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河道外生态环境等需水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灌溉排水工程学、工程经济学、生态学理论,利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并对受水区的多种水源进行多方案优化配置研究,通过地下水、中水、地表水和黄河水的联合调度,尽可能削减引黄流量峰值,对引黄水量过程进行优化,找出灌溉工程规模与地下水生态环境之间的最佳切入点,最终合理确定河南省受水区的引黄水量为27 991万m~3,为总干渠规模的合理确定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灌区奠定基础,并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及周边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郊最大淡水湖柴窝堡湖每年有7 754×104m3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进湖,但目前每年开采量却达到9 500×104m3,这意味着柴窝堡湖的水每年超标开采1 800×104m3,目前正受到地下水位下降和污染的双重夹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亟待加以治理及保护。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已颁布的晋江下游分水方案,对晋江上游水量分配的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权责利相统一、公平兼顾效率作为分水的基本原则,将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作为分配对象,提出了以存量体现公平、增量体现效率的水量分配思路,构建晋江全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作为基础和保障,引入流域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其中补偿额度通过修正后的流域上游各区域的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确定,资金分摊和分配主要以上游各区水资源贡献率和下游各区域分水比例为依据。通过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有机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沁河入黄水量减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沁河流域大量水文、气象资料的分析和水资源调查评价以及其它影响因素的研究,客观地分析了沁河20世纪90年代流入黄河水量较以往大幅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冬梅  吴杰  张震  吕玲玲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47-150
为研究石臼湖水量回复后湖泊生态的恢复情况和变化特征,在2012—2013年和2014—2015年进行2个年度全湖水生态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调水后,水质有一定改善,但是在2年后恢复到干涸前的状态,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水深和透明度影响水生高等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结构,超过适宜水深,水生植物盖度与生物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浮游植物各门的物种数所占的比例没有很大的变化,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这三大门的种类都有增加,蓝藻门的种类比例增加了3%;浮游动物小型物种数增多;底栖动物种类、生物量有所减少。基于水位水质对于水生态的影响分析,提出石臼湖控制合理水位和换水周期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