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储层建筑结构分析中难题之一是各种建筑结构要素的识别。由双河油田岩心观察可明确识别出七种基本的建筑结构要素。在岩电关系研究基础上,尝试了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值交会图定性、定量识别结构要素的方法。提出了一套综合判定建筑结构要素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建筑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庆明  陈程 《河南石油》1999,13(3):14-19
应用建筑结构分析法解剖了双河油田的储层结构,提出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的九级界面系列,、七要素类型及其测井识别与平面展布特征,总结了六种建筑结构平面样式,并分析了建筑结构与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为油田后期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南襄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两地3个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分析表明,砂体建筑结果要素的空间排列发布影响了油砂体内部的储层物性特性和剩余油分布。利用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解剖油砂体,是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老油田挖潜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召38区块储层建构模式及其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是河流相储层研究的有效方法。在召38区块运用Miall分析法确定了1~6级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层系、层系组、大型砂体增生、单个河道和心滩、河道复合体、河道复合体群。识别4级建筑结构要素4类:心滩砂、河道砂、溢岸砂、泛滥泥。召38区块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布模式为:1)平面上,根据河道砂和泛滥泥发育程度分3类,即交织状模式、交织-条带状模式、条带状模式;2)剖面上,根据河道砂、心滩砂等建筑结构在垂向叠置和侧向连续特征分2种,即迷宫式结构、拼合式结构。召38区块建筑结构的发育受气候条件和基准面旋回的双重控制,而建筑结构控制着有效砂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在运用Miall的建筑结构分析法定义了辨状河砂体6级界面的基础上,通过水动力成因分析等方法在砂砾质、砂质辨状河心滩中识别出心滩充填(CB)、顺流加积底形(DA)、心滩尾缘(CBL)、落於层(FS)和泛滥平原泥(FF)等5种结构要素(其中心滩尾缘是尝试性初次提出),并建立了心滩沉积模式和4种单井心滩结构要素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通过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对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成因砂体进行了综合识别,其中河道成因的砂体是河流相储层的骨架砂体。总结出识别‘单一河道边界的五种标志,并探讨了单一河道识别对于油田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组是典型的浅水型陆相三角洲沉积,沉积体主要由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组成,主要沉积体和河流沉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该文以Miall的河流结构要素分析法来研究该区目的层,识别出13种基本岩相,在岩心沉积体内部识别出1~5级沉积界面,划分出具有成因意义的7种构形要素:①分流河道;②顺流加积底形;③侧向加积沉积体;④单一侧积砂层;⑤纹层砂席;⑥砂底形;⑦越岸细粒沉积。这些构形要素对扶杨油层组的沉积研究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储集层微型构造作图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储集层微型构造常规作图受层状模型束缚,对砂体结构、形态粗化严重,易产生假微型构造。提出以单一结构要素(目前井间可对比的最小单元)为单位编制储集层微型构造图,首先通过对河流相储集层的地质相、测井相的精细研究和层次结构的精细解剖,识别结构要素类型;其次在等时地层单元内运用多种河流相储集层砂体对比方法实现单一结构要素的横向对比;再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分析各类结构要素空间上的成因、形态及组合规律,建立储集层精细的平面建筑结构模型;最后以单一结构要素为单元分块编制砂体的微型构造图。这样作图更能体现砂体的结构性和空间真实形态,因而对油田的开发挖潜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0年以来,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勘探发现了巨大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百口泉组砂砾岩内部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给油藏评价和高效开发带来了困难,需要对砂砾岩体的沉积成因和建筑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建筑结构要素层次分析法,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的建筑结构进行了解剖。通过对82口取心井1 922 m岩心的详细描述,提出了以岩石粒度、沉积构造、颜色和颗粒支撑方式等4种属性为主的多属性岩石相命名方案,在百口泉组砂砾岩中识别出227种岩石相类型。依靠岩心、测井和地震信息,在研究层段划分了11级沉积界面。与11级沉积界面相对应,划分了11级建筑结构要素,重点对与岩石相和沉积微相对应的建筑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以第9级建筑结构要素为基本单元,通过地震资料约束下的连井对比,刻画了黄羊泉扇和夏子街扇的沉积体系演化过程,认为黄羊泉扇和夏子街扇百口泉组皆为一套砂砾岩粗粒沉积,都以河流为主要搬运动力,但黄羊泉扇沉积体系较短,具有更多冲积扇和洪积扇的特征,夏子街扇沉积体系规模大,更具有河流扇的特征。从百一段到百三段,随着湖泊水位上升,沉积体系从冲积扇和河流扇,逐渐退缩演变为扇三角洲。杂基含量低的中细砾岩是良好的储集岩石相,季节性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有利的储集微相,百二段是油层最发育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0.
马厂油田储层层次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储层层次分析法,将马厂油田划分为地层段,地层亚段,砂层组,小层,单砂体,成因砂体等9个非均质层次,识别出了马厂油田的6种基本结构要素,即河道砂体,河道间砂,前缘席状砂,砂坪砂,河道间泥和湖湾泥,在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以单砂体为制图单位建立了储层建筑结构模型,油田开发实践证明,所建模型与油田开发动态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建筑结构研究能有效揭示河流相储层发育规律。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例,阐述了建筑结构对河流相储层的控制作用;重点分析了该区7—25—34取心井段的岩石学特征,识别出Fsm,Fm.F1,Sr,Sp,Sh.Sl,St和Ss共9种类型岩相。在此基础上,依据岩相组合、界面性质、剖面特征以及粒度组成等微观分析,划分出向下加积砂坝、侧向加积砂坝、天然堤、废弃河道、决口扇和泛滥平原6类建筑结构。综合分析表明,在各类建筑结构中锗层性质差异很大,好的储层主要发育在向下加积砂坝和侧向加积砂坝中,在天然堤、废弃河道和决口扇中也有育效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12.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储层中的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愈来愈大。必须系统地理清储层的非均质体系,深入研究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等更深层次的非均质问题。指出层次分析法是研究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的基本方法,它将沉积旋回和层序地层研究、沉积体系和相分析、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流动单元分类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纳为一体。并提出了以Miall的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及露头地质建模为核心的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思路。认为流动单元的划分也是储层非均质体系研究的一部分,它必须建立在结构单元划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栗园剖面揭示了一个小型扇三角洲进入安静湖湾区的古沉积环境特征,主要由型辫状河和泥石流沉积砾岩体组成,在该剖面上划分出了五个级别的界面系列,5种砂体建筑结构要素类型.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露头调查认识扇三角洲的形成机理,特别是扇三角洲砂砾岩体的叠加堆积过程和内部结构,以期能为预测双河油田油砂体建筑结构要素分布提供定性和定量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划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计表明,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的石油采收率平均为35%,有20%-35%的可动剩余油由于储层非均质性被隔挡在地下,它们或者受砂体复杂的建筑结构控制分布于砂体的某一部位,或者分布于开发井距难以控制的小砂体中,在目前开发井网已经很密的情况下,砂体的建筑结构是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解剖砂体,认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要素的类型及分布方式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论文研究,找出适合大庆油田密井网条件下,划分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思路和可操作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江枝江段凤凰滩现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枝江段凤凰滩为一典型的加积心滩,沉积物自滩头至滩尾为砾、沙、粉沙和泥。滩头发育大中型沙浪、新用形沙垅和舌状沙垅;滩中发育大型泥裂,滩尾仅发育小波痕,层理类型以大型槽状和板状交错层为主,层理规模自滩头向滩尾逐渐减小。根据沉积物特征及沉积构造可划分为16种岩石相类型,它们构成了10种岩石相组合类型。滩体建筑结构要素分析表明,凤凰滩由纵向砾石坝、纵向前积沙坝、侧向粉沙坝、垂向河漫滩和弧形沙坝5种建筑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的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难以表征文79南断块局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砂体。文中以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为指导,利用岩心、三维地震、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调查和沉积数值模拟,综合应用层次分析和建筑结构要素法,对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精细解剖:将储层内部结构划分为叠覆复合朵体、单期复合朵体、复合朵体内部单朵体3个主要的层次格架;识别出叠覆复合砂体、单个复合砂体、复合朵体内部单砂体和薄层砂等4种结构要素及朵体主体和主体侧缘2种岩相。根据目的层大量的解剖实例,提出了紧密叠覆型和分离叠覆型朵体2种储层构型发育模式,初步建立了叠覆式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为剩余油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储层建筑结构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要求对储层的划分越来越细,而传统的储层划片对比方法匕不能适应储层内部更精细的描述。因此,地质学家们又把注意力放在‘露头”上,运用新的思想和方法深入研究沉积体系内部低级别的层序划分问题.1985年,Miall在对河流沉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相沉明的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ArctlltetllralFiementAnalysiS)。该方法立足于砂体,将砂体内部结构作为研究对红。争取在资料许可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精度,现已成为进行储层沉积做相研究确定计体内部结构而广泛采用的一IJ技术。建筑结构要素是指一个由其形态、相组…  相似文献   

18.
结合地质认识将研究区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细分为主水道、水道侧缘、天然堤和侧积泥等4类建筑结构要素,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软概率属性协同约束方法随机模拟得到了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要素控制下的储层物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软概率属性协同约束方法所得随机模拟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的空间结构、几何形态以及物性分布特征,可以为油田后期层内挖潜剩余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4):55-57,148
通过对胜利油区若干油田储层建筑结构研究,论述了该方法在储层非均质研究、地层对比、微构造、储量计算、剩余油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认为通过研究不同要素间组合模式及接触关系来认识储层非均质性,是储层非均质较深层次的研究方法,建筑结构研究有力的指导了储层的细分与对比,使储层研究无论在垂向还是平面上都更加精细。微构造研究应深入到单一的结构要素,刻画单一要素的层面起伏变化,这样可以摆脱传统层状模型束缚,使构造研究更加精细;储量计算也应分结构要素取储量计算参数,将会得到更加精确的储量值。另外,不同要素间因物性差异,导致驱油效率不同,可以进一步预测目前剩余油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20.
定量自动识别测井微相的数学方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此前的测井微相自动识别方法多侧重于数理统计定量分析,或仅采用少数几个数学参数进行识别,不能全面体现反映沉积环境的测井特征。本文从沉积成因角度,采取用反映沉积环境的全部测井相要素进行建模,识别的思路,建立了以测井曲线幅度,形态等9个测井相要素作定量描述的多个数学模型;再用优选的测井相曲线(特征曲线)按各个测井相要素(尤其是特征测井相要素)对各测井微相建模,并据此用不同井的各曲线提取的测井相要素识别测井微相,这样就建立了一种全面而有效的定量识别测井微相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