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桩基设计中负摩阻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软弱地基上、湿陷性黄土地区或有地震液化土地区建造建筑物,采用桩基础,将可能产生负摩阻力,使桩身发生破坏或使地基屈服破坏。因而了解负摩阻力产生的机理、条件及影响因素,探讨单桩及群桩设计中负摩阻力计算的方法对于搞好桩基设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用有限元法对桩侧负摩阻力进行了研究,采用邓肯-张模型,并设置了Goodman接触单元,为模拟时间效应,程序采用中点增量法,同时考虑土体的渗透系数,以计算加载后间歇期的应力应变。  相似文献   

3.
嵌岩斜桩是海上风电系统、港口高桩码头等设施常用的基础结构。嵌岩斜桩在穿越深厚软土层时,土体固结沉降不可避免地影响桩身轴力和弯矩的分布,威胁桩体安全。针对穿越深厚软土层的嵌岩斜桩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对5根不同倾角和直径的模型桩进行试验,通过较长时间地监测土层固结沉降下的桩体应变,分析了固结时间、倾角、桩径等因素对桩身轴力、桩身中性点位置、桩侧负摩阻力、桩身弯矩等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嵌岩斜桩的负摩阻力、轴力及弯矩的发展都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随时间、倾角的增加,桩侧中性点轴力及桩身弯矩峰值均增加,同时中性点上移、弯矩峰值点下移,最终中性点稳定于岩层上部0.1倍土层深度,弯矩峰值点稳定于岩-土界面处。  相似文献   

4.
李光宇  陈旭怀 《治淮》2008,(10):24-25
单桩负摩阻力计算有多种方法,其中有效应力法能考虑固结过程中的负摩阻力,也能考虑地面堆载的影响,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桩基负摩阻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芬 《水利科技》2009,(3):47-48,51
该文阐述了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总结了负摩阻力的研究方法及现状,并对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实例说明负摩阻力的计算及其对桥梁桩基的影响,简述减少负摩阻力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洋山港高桩码头后方挡土结构采用斜顶桩接岸结构,目前软土固结对该结构的负摩阻力影响研究仍较缺乏。为对我国今后深水建港积累经验,采用有限元仿真技术,以洋山港一期工程斜顶桩接岸结构作为原型,分析施工期抛填成陆后各桩负摩阻力随软土固结发展的规律,并以原型观测数据验证了数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固结导致桩周土体发生相对桩基的竖向位移,在各桩表面产生负摩阻力,且软土固结主要发生于主固结阶段。在该阶段内,负摩阻力的发展具有时间效应,会在桩基表面形成下拉荷载,其对板桩、支撑桩的影响更大,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削弱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结合新沂河海口枢纽南、北深泓闸除险加固工程实例,在工程地处海边淤泥土质较深条件下,采用钢板桩围堰截流施工技术,通过理论计算钢板桩围堰稳定性和可靠性,介绍钢板桩围堰施工工艺,为同类条件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方成 《中华建设》2011,(10):136-137
桩基工程技术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已广泛运用于交通铁路、水利水电、工业建筑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桩与土的相互作用研究也逐渐深入,对桩侧负摩阻力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规范及各文献对桩侧负摩阻力的定义为:因某些原因,桩体本身向下的位移量小于周围土体向下的位移量,从而使作用在桩上的摩擦力向下,这种摩擦力实际成为作用在桩上的下拉荷载,或者说对桩体增加了一个除建筑荷载外的附加荷载,桩的承载能力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力对摩擦桩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于荷载传递函数法和有限层法基础上的数值分析法对承受负摩阻力的单桩荷载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填土高度、桩顶荷载、桩端土刚度对桩身轴力、桩底和桩侧阻力的发展及桩沉降的影响,研究发现软土地基中,0.5的填土高度能导致负摩阻力较充分地发挥,承载负摩阻力的端承型桩与摩擦型桩一样,承载力需综合沉降确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计算与分析软土地基中基桩的受力与位移情况,采用土体弹塑性三折线模型计算桩侧土体的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考虑桩侧土体发生沉降时桩-土保持能量平衡,导出产生负摩阻力时基桩的能量平衡方程,进而给出不同位移条件下桩身轴力与位移的计算式。最后,运用该方法对某工程实例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证实了三折线模型的能量平衡计算式能够用于分析基桩在各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际工程运用山原法、Randolph法、murff法对扬州地区预应力管桩的土塞效应进行了分析计算,解释了管桩承载力较试桩提高的原因。建立了管径、管壁厚度、桩长与土塞效应相对关系,可为扬州地区预应力管桩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优化软土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参数,以广州市某软土基坑为背景,采用FLAC3D对其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围护桩排数、排距、桩长、桩刚度等对基坑桩体变形以及地表沉降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小时,基坑的开挖对软土基坑周边土体位移影响不大,但当基坑开挖深度由5.0m增至7.5m时,基坑围护桩位移则由5mm快速增长至24mm,且其变形模型由“弓形”转换为“前倾形”;随着桩排数、排距、桩长以及桩刚度的增大,桩体位移和地表沉降将逐渐减小,但其减小的幅度会越来越小;当桩排距设置为2d~4d、桩长设置为24m~32m、桩刚度设置为0.5EI~1.0EI时,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性价比最高。  相似文献   

13.
遮帘桩的合理桩间距分析是遮帘式板桩码头设计中需要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平行墙理论及最不利荷载情况下的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推导出遮帘桩后水平土拱拱前自由区及拱后稳定区土压力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拱脚水平静力平衡条件及三角形受压区强度条件得到了遮帘桩合理桩间距的计算式。结果表明:与已有土拱稳定分析方法相比,由于考虑了拱前自由区土压力的支撑作用,形成稳定土拱所需宽度有所增大,遮帘桩的合理桩间距因此也可以有所放大,并根据一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齿桩的抗拔承载特性,开展了缩尺模型试验,针对齿部结构的层数与长度变量进行了11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齿桩相比光面桩表现出更优异的抗拔性能,齿距、齿长与模型桩的抗拉拔承载力都呈现正相关;在一定的弹性承载阶段,模型桩的抗拔承载力随着齿层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大;齿长相比于齿层数对模型桩的抗拔承载力和抗拔侧摩阻力均具有较大的影响。试验及分析结果对小改截面桩的研究运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工程实例 ,提出负摩阻土层的存在使桩基静载试验的结果失真 ,盲目相信试桩结果将导致桩基工程事故的发生 ,同时提出当桩侧存在负摩阻土层时 ,桩基静载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复打沉管灌注桩桩端承载力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桩尖处理形式的复打沉管灌注桩和静载试验的研究分析,从处理桩尖方面入手,探讨了沉管灌注桩进一步提高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GRLWEAP软件对PHC桩穿越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同时在工程现场开展高应变打桩监测试验。研究发现PHC桩穿越碎石桩复合地基除了需要选择合理的打桩系统和打桩工艺外,还须采用引孔措施并确保孔的垂直度。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桩土(岩)耦合机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力学问题。通过将桩土(岩)复合体看作由不同刚度地质材料组成的层状体,由桩土(岩)界面变形协调条件(界面分离瞬间,土(岩)、桩变形相差n倍),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建立了快速确定桩基侧阻力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①桩基侧阻力随土(岩)、桩弹性模量比值Es/Ep增大而提高,且Es/Ep越大,侧阻力变化越明显;②挤土效应越明显,侧阻力降低越明显;③采用快速确定桩基侧阻力模型对工程试桩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对类似场地桩基的侧阻力进行预测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量法的软土地基中基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有效计算与分析软土地基中基桩的受力与位移情况,采用土体弹塑性三折线模型计算桩侧土体的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考虑桩侧土体发生沉降时桩-土保持能量平衡,导出产生负摩阻力时基桩的能量平衡方程,进而给出不同位移条件下桩身轴力与位移的计算式;最后通过对某工程实例进行数值计算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使用三折线模型的能量平衡计算式能够用于研究分析基桩在各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为桩基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单桩m法入手,提出了软土中大直径超长群桩位移计算的方法。将单桩分析与承台以及群桩分析结合起来,考虑了底部转角、有效桩长的作用,以及大直径超长群桩受水平力转动所引起的弯曲和压缩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对所推得的公式进行编程,计算验证,讨论了不同桩距和不同桩径时的各种情况。将计算结果代回单桩公式中,可得桩身的位移和应力曲线,整个计算方法成为一个闭合循环的求解过程。以安徽省某长江大桥锚碇基础的群桩为例,选用实际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与三维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