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陡逆掩推覆构造地区地震观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邓志文 《石油物探》2002,41(2):127-131
复杂高陡逆掩构造地区地表及地下构造均复杂,若采用同一种观测系统施工,难以适应构造多变的情况,甚至不能获得目的层的反射资料。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和表层结构,应进行分段观测系统设计。对激发效果差的山地地段,则采用将炮点和检波点向相反方向移动、将山体区的炮点移动至平坦地段,保持地震反射资料CMP位置不变的观测方式。本方法在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地区应用,明显地提高了资料信噪比和生产效率,采集的地震资料可以较好地用于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2.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油田开发到中后期,要增储上产,就必须寻找新的储量,无论是寻找新的构造油藏还是岩性油藏,都必须准确落实构造,而单一地采用地震或测井资料进行构造成图都有局限性。针对老油田目前构造研究存在的问题,有机地结合测井和地震解释的优点,提出了油田开发阶段的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包含测井构造研究、测井层位深度建模、精细地震解释、建立研究区变速场、高精度变速场构造成图、有利区块分析和井位部署。该技术在大港唐家河油田精细构造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勘探开发程度很高的G388-2井断块,根据研究成果提供的1口井位获得高产油流。图7参6  相似文献   

3.
本较详细地介绍了以色列PARADIGM地球物理公司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GeoDepth的原理以及在莺歌海盆地LD22-1构造的应用,该软件采用层速度相干反演与层析成像技术相结合,并进行多次迭代来获取最佳速度模型。LD22-1构造由于气层低速和强反射屏蔽的影响,构造形态在时间剖面上变形,反射同相轴的信噪比和频率大幅度降低,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消除了速度陷井的影响,恢复了构造形态,提高了信噪比,为重新认识该构造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阿尔及利亚416a—417区块构造精细成图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尔及利亚中北部416a-417区块的勘探程度较低,为了实现主要目标层的构造精细解释,在对区内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有效的地震剖面极性判别和层位精细标定方法,在构造成图过程中尝试了常规的时深转换、误差相关分析、空间变速等成图方法。实际应用表明,普通的常速成图方法只展现了研究区的大致构造形态,精度较低,地质规律和复杂构造形态表征不准;在缺少区域速度场资料的情况下,使用误差相关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展示区域构造特征和圈闭形态;变速成图方法可以精细的展示构造带、圈闭面积及构造幅度,保证了构造成图的精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目前极具煤层气勘探开发价值的高煤级煤盆地——沁水盆地为例,并基于丰富的煤储层试井渗透率资料和煤层气赋存的构造背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构造对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系统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样式对煤储层渗透率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中等构造曲率有利于煤储层渗透率的提高;煤储层渗透率随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差的增大呈指数形式急剧增加,但当埋藏深度大于临界深度时,这种控制作用越来越弱,而垂向应力的控制作用将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采用曲线拟合、函数构造和最小二乘法等数学方法,成功地建立了重催汽油和高辛烷值芳构化汽油调合时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检验,表明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规划,成功地实现了模型的最优化;采用枚举法和计算机编程求解,得到效益最大化的调合方案;指出了模型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是改造和建造的对立统一、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沉积类型及其发育分布受构造背景控制,而构造活动的状况,可以通过沉积类型和发育分布的物质表现出来,根据伦坡拉原型地构造特征,岩相特征及其内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钻井和物探资料综合地质解释的基础上,以YPZ构造和XMP构造为例,探讨了本区构造上下变异的特征和规律,认为其主要表现为地表无断层,地腹出现大型逆断层,导致地表与地腹构造在形态、面积、两翼产状以及高点位置等存在明显差异,这是不同构造层沿塑性滑脱层滑脱产生差异形变的结果,推测越靠近力源方向,越靠近高陡背斜带,越容易产生逆冲推覆和顺层滑脱,局部构造越容易产生上下变异,指出以地震为主的综合物探勘探方法是识别和研究局部构造上下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江汉盆地反转构造类型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汉盆地在陆相发展阶段,经历了早期(燕同运动晚期至喜山运动早期)的构造负反转和晚期(喜山运动晚期)的构造正反转。早期构造负反转形成的拉张断陷叠加在选期压性断裂褶皱带上,受北东向剪切带控制发育的负反转构造一般成为半地式断陷,沉积的白垩系和下第三系是江汉盆地的陆相勘的支纱;沿北西-北北西向挤压构造带分布的负反转构造成为地堑式断陷。喜山运动晚期江汉盆地发生构造正反转,时间东早西晚,反转程度东强西弱,反映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重力仪的出现,使重力勘探精度从毫伽级提高到微伽级。随着高精度重力勘探新技术的发展,曲化平与地改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从而发挥其轻便、灵活的优势。本次米仓山、大巴山推覆带及前缘地区的高精度重力资料处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曲化平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山地的地改问题,在高精度重力异常平面图上较高地反映出通南巴、九龙山等三个已知构造带;并推测镇巴地区可能存在三个潜伏构造带。  相似文献   

11.
塔北隆起张性构造带形成机制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塔北隆起张性构造带分布于隆起轴部的轮台断隆上,主要为早期断裂受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左旋扭动在浅层派生的北西-南东向张性构造.断裂在平面上呈左行雁列展布,在剖面上为小型地堑组合,部分断裂向深部与先存断裂联合形成负反转构造.与断裂相伴的褶皱构造沿断裂走向分布,且受断裂活动控制.塔北隆起张性构造带位于极有利的构造部位,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2.
塔中Ⅰ号断裂带奥陶系灰岩裂缝特征探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断裂带奥陶系灰岩储层发育不规则的、复杂的裂缝系统,并以发育高角度的张剪性微-小缝为特征,非构造成因缝包括溶蚀缝和成岩缝,构造缝可分为方解石充填的高角度大-中缝、“X”型剪切缝和水平缝.根据裂缝的充填特征与切割关系可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四期成因裂缝,结合测井新技术分析发现有效缝的走向多与塔中Ⅰ号断裂带近于垂直,而被方解石充填的无效缝多与之呈低角度相交.综合分析表明裂缝的有效性受控于现代区域应力场以及长期继承性的古构造应力格局等,而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局部构造曲率的关系不明显,沿塔中Ⅰ号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寻找裂缝型油气藏是一重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3.
按照平台设计尺寸,建立以平台板、导管架和桶体为一整体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桶-土-结构相互作用,用弹簧-阻尼体系模拟软基的动力特性。不考虑外力的作用,确定桶形基础平台的自振特性。进而,输入天津波的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对平台板、导管架和桶体的位移时程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桶形基础平台中不同构件沿X方向的位移时程响应是不同的,以平台板响应最为明显,平台板角点沿X方向最大位移量为10cm;而平台板、导管架和桶体沿Y方向的位移时程响应很一致,桶形基础平台中不同构件沿Y方向最大位移量均小于1cm。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已在10 个层系(组)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4 大类13 种类型油气藏。结合烃源条件、圈闭条件、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 分析了油气藏的形成及演化。指出塔北隆起带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类型多、含油气层系(组)多、成藏期多、埋藏深、规模不大、沿断裂及不整合面分布。隆起带内的油气富集受区域构造格局控制,并可分为南部的海相油气系统和北部的陆相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测楚雄盆地波河罗构造油气勘探目标,对该构造上三叠统普家村组裂缝作了系统综合评价,通过野外露头样品点载荷抗张、抗压实验及三轴岩石力学参数测试表明,随着围压增加,不同岩类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增大,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成正相关关系;随着岩石孔隙度增大,岩石强度降低,更易产生破裂;通过应力场模拟及曲率计算,波河罗构造上三叠统普家村组靠近断裂带及其局部高点裂缝发育,为裂缝发育区;裂缝较发育区围绕局部高点,呈窄环带状分布;其余区域为裂缝不发育区;裂缝发育及较发育区应是今后勘探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宝岛 2 3- 1构造生物礁 (115 8礁 )位于珠江口盆地神狐隆起南缘一个四面封闭的块状碳酸盐台地上 ,礁体顶面 T5 2 层 (珠江口二段下部顶面 )的圈闭面积为 80 km2 。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岩石化学、古生物、岩心等资料 ,证明神狐隆起南缘存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礁。据生物礁的发育特征和产状 ,宝岛 2 3- 1- 1井钻在礁滩相部位 ,储集性较好的礁核位于宝岛 2 3- 1构造的南高点。南高点的含油面积为 2 2 km2 ,圈闭资源量为 5 32 0万 m3,因此是值得钻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反转构造是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意义的一种复合构造样式,伸展盆地发育的3套层序和控制性断层上的零点是认识反转构造的基本参数:由此导出的反转率、位移—距离曲线和生长指数可用于运动学分析。含油气盆地中的2大类4亚类反转构造分别形成于面状断层的扩展褶皱作用和铲状断层的弯曲褶皱作用。构造反转可对油气聚集和油气勘探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法青藏地质研究队1982年科学考察内容的一部份,中法两国重力工作者在西藏的羊八井一聂拉本地区沿公路开展了1:1000万的剖面重力测量工作。在总长度近950公里的剖面上共布置了70个测站。本文就是利用这个资料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以及莫氏界面的深度作了一些定性与定量的解释,得到了以下一些主要成果:(1)羊八井一聂拉木地区莫氏界面平均深度大约为70公里。其地壳特点为:羊八井地区较深,大致平均为73公里左右,而工区的中间部份;定日~日喀则一带较平缓,深度大致为70公里,喜马拉雅山地区莫氏界面较浅并呈现由南向北大致以8°倾角逐渐变深的趋势。(2)喜马拉雅山地区目前仍处在重力的不均衡上升阶段,均衡补偿作用仍是该地区地壳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地壳厚度要比从均衡补偿状态预计的薄。另外,根据重力异常的均衡信息,可把该区分为两种类型,即:“高喜山”地区与“低喜山”地区。“高喜山”地区的均衡程度要比“低喜山”的低。相对来讲,“低喜山”地区相对较为稳定。(3)喜马拉雅山地区一系列断裂带,其主要形式是地壳断裂,对莫氏界面影响不大。(4)在雅鲁藏布江附近存在一个地壳上地幔变异带,这个变异带的存在可能是印度与西藏陆块碰撞的缝合线以及较大断层的显示。  相似文献   

19.
塔西南坳陷和田凹陷前陆逆冲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和田凹陷前陆逆冲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东部,剖面上由上而下、自南而北是由推覆体、多个冲断席片叠加而成的叠加背斜双重构造体以及弱变形的原地体组成.其中,推覆体厚5000~7000m,东西长205km,南北宽14~43km,向北推覆距离为40~100km,是一与上盘生长断层有关的转折褶皱背斜,受和田大型台阶式滑脱断层的控制;推覆体侧缘发育了与边界断层平行的侧断坡、斜断坡次级断层相关褶皱背斜;而在其前缘,由于沿推覆背斜北翼的轴面发生破裂,产生了一系列的次级断层及相关褶皱;在推覆体内部,沿东西向轴线发生了起伏变化,形成了背斜圈闭.在推覆体之下,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弱变形的东倾斜坡、皮牙曼叠加断坡背斜型的双重构造、桑株三角带构造与叠瓦冲断带.在剖面上,叠瓦冲断带位于三角带构造的前缘下方,平面上呈重叠分布.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圈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圈闭”和“块围闭”的概念对塔里木盆地已发现和钻探的圈闭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塔里木盆地的圖闭分类方案。将巳发现的圈团划分为构造图闭、非构造圈团和复合圈闭3大类,包括6个亚类和18个小类。分析了各构造区的圖闭的形成条件及发育分布特征。塔北隆起的圈闭主要沿断裂带分布,圈团的主要层位为新第三系、老第三系、白垩系、三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国闭类型以背斜型和断背斜型为主,兼有潜山型和岩性圈闭。塔中地区的圈闭主要分布在中央断垒背斜带及其南北斜坡区,圆闭主要分布层位为奥陶系和石炭系,奥陶系以潜山型圈闭为主,多分布在南斜坡区:石炭系以背斜及断背斜型圈闭为主,分布在全区。库车坳陷主要由。中新生界成排成带的地面构造和规模大、结构复杂的地下构造组成。在已获油气流的圈闭中,背斜圆闭占54%,断块断鼻圈闭占22%,岩性圈闭占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