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范围已呈现从城区向郊区延伸、从浅层向深层扩散的趋势.地下水污染源调查评价研究表明,垃圾填埋堆放场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内存在被浸泡可能的27个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垃圾填埋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典型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和水、土、垃圾样...  相似文献   

2.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以受水区涉及的112座县级市(区、县城)为单元,进行生态水文分区.根据受水区的生态水文特征,建立生态水文分区的指标体系值数据库.经过SPSS聚类分析,共分为5个生态水文区.系统分析了各生态水文区的生态水文特征,尤其是对表征地下水超采严重程度的指标--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重点分析.分区结果可为深入进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生态影响评估及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河水利》2015,(2):59
<正>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自备井关停行动于26日正式启动。河北省政府决定市90个利用3年县(市、区时间,将南水北调受水区7个设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7 000多眼自备井全部关停。河北省水资源匮乏,长期依靠超采地下水维系经济社会发展,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区越来越大,造成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关停自备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受水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之一。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面向"节水优先"的国家水安全保障战略,开展受水区节水分析。基于对现有节水评价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够全面反映区域用水结构和全社会全过程用水效率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法,系统剖析受水区通水前后(2003-2015年)综合节水情势和各行业节水变化趋势,并利用所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对2015年受水区县、市用水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受水区大力节水,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但与国际先进节水水平相比较,受水区节水工作还存在很多改进空间,节约用水仍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市受水区(以下简称"受水区")水资源日趋紧张,部分地下水超采,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明显改善受水区水资源条件和配置格局,提高供水保障程度,为遏制地下水超采,逐步改善和修复受水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现对受水区在南水北调通水后水资源配置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受水区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供水区平顶山市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初步拟定受水区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使水资源能够支撑受水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汪易森 《中国水利》2022,(18):27-29
<正>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可研阶段将工程补水范围划分为供水区、补水区和受益区三类。供水区即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补水区是汉江中下游,受益区是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和引江补汉输水线路沿线的地区。受水区城镇节水工作和节水潜力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全区水资源需求预测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布局,所以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节水评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诸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及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综合考虑复杂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FEFLOW模型软件建立了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系统三维数值模型,经过模拟调试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基本符合水文地质勘查结果,计算所得的地下水流场基本反映了南水北调受水区的地下水位的实际分布情况,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效果和较高的可信度。使用识别后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分析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南水北调受水区深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超采区地下水综合治理措施和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调度的实际需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三级区为基本单元,从生态条件、水文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资源三级区进行生态水文分级,为研究中线受水区生态补水目标及优先级别提供依据;在分析生态补水目标确定原则的基础上,依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方式,初步界定中线工程生态补水对象主要有三类:湿地、地下水、河流;最后根据水资源三级区生态水文分级结果,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补水目标及优先级别。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系统特征,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并采用多级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受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现状年受水区水资源利用属于"严重不可持续"状况,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徐明 《水资源保护》2017,33(1):41-45
基于改进的DRASTIC方法,选择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净补给量、含水层岩性、土壤介质类型、地面坡度、浅层地下水水质、包气带介质类型、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潜水蒸发量9项评价指标,分别确定其评分体系和权重体系,并利用Arc Gis 10.2中的图层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天山北坡经济带东段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脆弱性较高区和中等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17%,地下水整体脆弱性偏高,而导致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偏高的主要因素为地下水埋深较小、含水层渗透性较强、浅层地下水水质差。  相似文献   

11.
坍塌是山岭隧道施工中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为了有效评估隧道坍塌风险,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岭隧道坍塌风险评价方法.首先,综合考虑隧道坍塌孕险环境和致险因子,选取围岩级别、地下水、不良地质、初期支护刚度、开挖方法等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其次,将评价指标与风险等级标准相结合建立集对,并将坍塌风...  相似文献   

12.
蛤蟆通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蛤蟆通流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掌握其水化学特征规律,可以为该区水质评价和水文循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积累理论依据。结合蛤蟆通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的数据,运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及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沿地下水径流方向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型和HCO3-Ca+Mg型转化为HCO3-Na+Ca型;地下水水化学作用以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渭河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近20年地下水质监测数据,探讨了地下水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地下水质综合评价,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平原区域地下水质量总体尚好,秦岭山前和渭河上游局部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优良等级,渭北黄土塬部分地区及渭河下游卤泊滩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较差或极差等级;不同地区超标物质各有不同,主要超标项归纳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三氮、氟化物等;主要城市集中开采区地下水质受开采量影响较大,水位埋深与硫酸根、硝酸根、总硬度等污染物质含量高度正相关。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工开采、天然背景值、局部污染、大气降水等。研究结果对渭河平原地下水水质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城市化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观测资料,揭示兰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城市污水排放、蓄水设备修建及农业灌溉等因素使垂直渗入补给量增加,引起地下水上升,其中西固区地下水位上升剧烈,受地下水开采的影响,水源地地区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下降显著;兰州市区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较多,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带来污染源强的增加、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以及水位下降等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老城区和工业区地下水总硬度、NO-3、氟离子、有机组分等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污染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北京西南部山前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7口监测井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丰台区地下水水质Ⅲ级以上占比为53%,未达标水质占比为47%。污染指标以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等为主,其中总硬度为水质超标最严重的指标。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山区地下水水质优于东南平原区。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西北山区主要受地质条件及农业污染等影响,东南平原区主要受区域降水蒸发、工业和生活污染、地下水开采等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对焦作地区42个地下水样品进行了采集和测试,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运用单因子评价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Ca2+、Mg2+、SO2-4和HCO3-占主要优势,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按地下水径流方向由HCO3-Ca型逐渐演变为HCO3·SO4-Ca·Mg型和HCO3·SO4·Cl-Ca ·Mg型,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型,局部为HCO3·SO4-Ca·Mg型;水体离子组分变化主要受碳酸盐、硫酸盐和岩盐等风化溶滤作用影响;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TH、Mg2+、TDS、SO2-4等组分的超标是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浅层及深层地下水质满足Ⅲ类水及以上标准的采样点,分别占总采样点的61%和75%。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水质评价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的在沈阳市应用地下水源泵空调系统,需要对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的适宜性进行分区。现在分析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在该市的A、B、C、D 4个区中,D区是适宜区;A区是较适宜区;C区是一般适宜区;B区是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水源之一.目前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失衡,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安全保障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兴平地区渭河南岸为例,利用DRASTIC方法,选取潜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类别、土壤介质类别、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类别以及渗透系数为防污性7项评价因子,构建了潜水防污性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的潜水防污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将兴平地区渭河南岸的潜水防污性分为防污性差和防污性较差两个等级,并绘制了潜水防污性评价分区图,为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渭北旱塬区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北旱塬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成为城市和农村的重要供水水源,为了掌握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本文以渭北旱塬区2000-2009年间水文气象和地下水浅层监测井实测资料为依据,根据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自然、人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区地下水动态成因分为灌溉-开采、渗入-蒸发、渗入-开采和径流-开采4种类型,对各类型地下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地下水位埋深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拟合程度较高,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边坡稳定性研究内容具有非线性,复杂性,影响因素繁杂等特点,为了寻求对于边坡稳定性更加准确的评价,提出基于K-means聚类及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并发现K-means神经网络运用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可行的预测性及良好的精确度。针对K-means聚类对数据内在结构高效分层归并能力及神经网络自学习能力的优缺点,选定45组实验数据,并选择其中容重、内摩擦角、黏聚力、坡角、坡高、孔隙水压力比6个影响因素,通过改进的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分析并筛选出有效数据,再通过神经网络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大量训练不断调整权值,输出稳定性评价安全系数。预测结果显示,此模型对边坡稳定性评价预测能力高于同类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