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吕允超 《中国酒》2004,(3):20-2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酒业潜在的问题太多了,品牌纷繁,令消费者无从选择;而生产企业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局限,而失去了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因盲目生产而破产的企业比比皆是。作为行业内的专业媒体,为企业、为消费者服务是我们的义务,规范市场是大家的心愿,我们更是责无旁贷!为此,《中国酒》特派记者深入酒企一线,探根求源,力求以翔实、真切、独到、一手的材料,奉献给关注白酒品牌生存状态的各位同仁。吕允超系《中国酒》资深记者,多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谙熟于企业营销与市场操作,推出了一系列酒市场和营销力作,在行业卓有盛誉。  相似文献   

2.
"论酒"漫谈     
溢香轩 《酿酒科技》2003,(6):117-118
酒具有两重性,古今对其评价分为三大派:功派、祸派和中派。功派认为酒具有健体强身之功,舒筋活血之效,激发诗文书画创作灵感之妙,是“百药之长”。“诗给酒添点味儿,酒给诗添点劲儿”;祸派认为酒是“祸水”,是“万恶之源”。“大则亡国失天下,小则败家丧身”。“君子以之败德,小人以之速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亦不小,诸如酒后车祸、酗酒犯罪、酒精中毒引起的痰病等触目惊心;中派则认为“酒无善恶,在人所用”。酒之祸,罪不在酒而在于人,归罪于酒不公平。酒能益人,亦能损人;既可药用,又会伤身惹祸;既是兴奋剂,又是镇静剂;“利增则祸减,祸增则利减”。罪不在酒,而在人的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招聘     
《新食品》2013,(5):195-195
贵州国台酒业集团诚聘 贵州国台滔业有限公司,是我国现代中药领军企业——天士力集团在贵州省茅台镇精心打造的现代化大型优质酱香型白酒企业。现已发展成为社会公认、政府授牌的“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并荣获“贵州十大名酒”“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国台酒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文化创新引导市场消费,严格秉承茅台镇传统酿造之法,结合现代先进科技成果,以国台·品牌酒、国台·专属定制酒、国台·名人珍藏酒等类型产品赢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国台已树立了“贵州国台酒·酱香新领袖”的品类地位、区域地位、行业地位,成为贵州一线白酒企业,是中国酱酒领域当之无愧的实力企业和主流品牌。  相似文献   

4.
李振江  程鹏 《食品界》2023,(5):56-61
<正>总的来说,酒水行业的竞争还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高水平的酒企已在品类竞争的道路上持续前进。而大多数酒企还挣扎在品牌的拼杀中难以自拔,在几个价位段上与各大品牌刺刀见红却收效甚微,难以谋求价位带的延伸,难以建立消费者的沟通,而众多区域型酒企的产品与品类化的酒企又高度同质化。在品牌的加持下,必然是要被挤压的。  相似文献   

5.
互动     
《新食品》2013,(19):32-32
理论可行,落地困难——陕西微得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小军 在行业“寒潮”冲击之下,高端酒的尴尬处境让许多酒企特别是名酒企业感到无所适从。依靠政商务团购渠道快速消化,并占据企业较大份额的商端酒,其未来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方焰 《新食品》2012,(15):42-42
其实在危机公关这方面。企业新闻发言人起着非常关键的因素.且往往会因为一些言论而招致祸事。也会因为言论得体从而规避一些风险。从黄酒龙头企业的古越龙山陷入“致癌门”风波开始,整个酒水行业在面对突发的企业危机和公众媒体的质疑时,所显示出来的公关能力就越发显得薄弱。而如何在这些危机中获得信任,进而转化为有益于自身的影响,这是酒企所必须有所准备以及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光 《新食品》2012,(7):108-110
板城、山庄、衡水老白干是河北白酒界的“三大家族”。河北市场的其他白酒企业如沧州三井、邯郸丛台、保定刘伶醉等,均属于我们所说的中间型酒企。然而,河北白酒品牌的知名度绝大部分局限于河北省内。即使是领军企业也缺乏省外市场基础。河北省中间型酒企在省内市场的品牌发育也不均衡。它们不仅要在全国性品牌与“三大家族”的夹缝中生存下来,更要想方设法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许洁  李静 《食品界》2023,(8):32-33
<正>“目前市场上除了飞天茅台价格坚挺外,白酒多出现出厂价高于零售价的价格倒挂现象。”某贵州酱酒品牌经销商对记者表示。为探寻市场真实状况,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大型商超、白酒专卖店发现,目前多个白酒品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对记者表示,酒企库存高企,市场价格倒挂,  相似文献   

9.
白酒品牌生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灿 《中国酒》2007,(2):76-7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白酒行业,建设品牌,争创名牌已经成为众多白酒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全国38000家的白酒企业,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所钟爱的并不多,“茅五剑”等品牌为消费者持续追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比较成功地塑了该产品的品牌文化,而正是品牌文化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敬海锋 《新食品》2014,(24):62-63
在今年“双十一”电商大战中,作为非全国性知名品牌的金沙酒业不仅以7687776元的成交金额位居天猫酒类行业店铺第8位,更是超越诸多名酒企业直营店位列酒企旗舰店第二名,顺理成章成为酒业“双十一”最大的“黑马”。为什么是金沙?“黑马”是如何“养成”的?带着这些疑问,《中国酒业报导》记者走进贵州金沙酒业,对这匹“黑马”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白酒行业在经历了2013~2014年的低潮之后,销量和产量有了逐渐的改善,然而白酒行业的竞争依然激烈。 原材料的价 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涨,尤其是现在白酒定位的多样化、功能性的增强,加剧了白酒行业的竞争;另一方面外国酒企的加入,外国酒 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得中国白酒企业需要对自身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市场及消费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 改变。该文基于战略群组理论,以四川白酒企业为样本,通过对四川白酒企业进行战略群组划分,最终划分为3个群组,并分析其竞争 优势与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该研究对四川白酒企业解决目前问题以及提高四川白酒的市场竞争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湘酒保卫战     
陈薏霜  吴弩 《新食品》2014,(17):58-64
近日,上市酒企年中报陆续出炉,各项数据下滑成了主旋律,无论全国性品牌还是区域强势品牌,大多都未能幸免、其中,湘酒企业尤显愁云惨淡--历“塑化剂”之劫的酒鬼酒虽奋力自救,然终难以霍然而愈,交出了一份预亏3900-4900万元的成绩单;而具有全国化品牌基础的测阳河,则在近几年“梦游太虚”,现状亦不乐观。  相似文献   

13.
杨光 《新食品》2012,(6):106-107
正如上期所言,中间型酒企在省内的销售规模大多不足5亿甚至不足3亿,它们均面临着省内一线名酒的压制。它们需要把家门口市场打造成堡垒式市场;它们需要一支战略产品向外埠扩张,向全省机会性进军;它们需要有赶超省内一线品牌的加速度。而这就是它们的“科考”命题。通过对中间型酒企与中国一二品牌酒企增长模式的对比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出中间型酒企营销差距与策略突围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江苏纺织》2006,(5B):77-78
综观中国寝具用品行业,如果说富安娜是一个黄金品牌的话,那么“中国名牌”这个称号无疑是她头上一顶熠熠生辉的皇冠。尽管富安娜荣获了如此高贵的荣誉,但作为一个以品质为先,以顾客为上,努力走“国际品牌”。道路的寝具用品专业企业来说,“富安娜”从来都相信一句话,那就是“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金牌,银牌,不如消费者心中的名牌”。  相似文献   

15.
《新食品》2013,(24):60-65
宋书玉给出了封坛酒四个特性:品质优良、度数高、储存期长、体量小。“黄酒中的‘女JL#Z就是封坛酒的前身’,而白酒行业中的封坛酒,理论上应该是酒企小批量生产且面向高端消费的优质酒。”请注意,这只是“理论上”,在现实中却有着巨大的差别——为什么?封坛酒利润高、收入快。这也让封坛酒快速成为行业内炙手可热的概念。但是,在热闹的背后,隐隐有一些问题让人担忧,如果白酒品牌不重视这些问题,将有可能造成对自身品牌的暗伤。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名酒圣地茅台镇自古便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盛行,酒企众多、品牌林立,其中具有深厚历史的老酒企十指可数,赖世家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家有历史底蕴的老酒企,贵州赖世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赖世家”)始终坚持传承“匠”心品质,以百年不变的“真茅味”征服了众多消费者。当酱酒热的品类机遇来临,赖世酱酒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以匠心精神为魂、以品质为基,再次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7.
冯柯桦 《新食品》2014,(11):62-63
2013年以来,很多酒企都瞄准了大众消费市场.主流民众的消费渠道——商超(KA卖场)成为众多酒企的必争之地。成都是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代表,经济消费水平与多样化的市场消费,让成都成为备逻关注的城市。针对白酒行业来说,成都既是“川酒军引”的大本营市场,又是众多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在内的企业竞争的集中地,而竞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就是KA卖场。  相似文献   

18.
郭斌 《新食品》2009,(18):66-67
当“严打酒驾”冲击波席卷而来,国内酒企尤其是白酒企业几乎集体性失语。而对比一些国际知名的酒企,我们却发现,他们早就未雨绸缪,如立志“帮助广大中国消费者了解掌握正确的理性饮酒方式”的帝亚吉欧,从2004年开始就设立“理性饮酒”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各种方式倡导人们“理性饮酒”,同时在其所有产品的背标上加注“理性饮酒”字样,营造“欢乐无限,饮酒有度”的积极氛围。  相似文献   

19.
孙永才 《新食品》2014,(20):61-61
2014年,酒水行业进入调整“深水区”,国产葡萄酒企业正面临着“量”和“质”的双重压力。在我们看来,即使没有限“三公”消费的影响,随着进口酒消费群体的扩大,低价倾销和泡沫破灭后的去库存化,就足以让国产酒企头疼。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新食品》2008,(8):10-10
当经销商一个个被酒企的股票牢牢绑住的时候,谁能轻易撼动;“我们是在共同做一项事业,本身就是要相互扶持交流,才能持续地走下去。”;跨国公司留给中国的机会不多了,中国的企业只有三五年的机会了;进口酒将逐渐取代一部分原来由国产酒所占领的高端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