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头铁矿含有大量的铌,目前包钢提铌流程是钢铁冶金主流程的分支流程,其中高炉是火法还原富集铌的主要部分。实验研究发现,在高炉碳热还原过程中铌会被还原成碳化铌(NbC),并在渣铁界面形成NbC滞留带。由于滞留带的存在,阻碍了铌进入铁相,影响了铌的还原回收率。NbC在碳饱和铁液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温度升高使溶解度增加,有利于提高铌的还原回收率。  相似文献   

2.
铌的析出和固溶对铸坯质量好坏和钢材性能优异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通过计算钢中碳含量、氮含量、铌含量和温度对碳氮化铌固溶的影响,发现钢中碳、氮、铌含量增加,碳氮化铌的全固溶温度升高;氮含量增加,NbN的有效活度增加,固溶铌含量下降;铌含量增加,在温度为800~1100℃范围内,氮化铌的含量增加;碳含量增加,钢中固溶铌降低和铌的化合物增加.随温度升高,固溶铌与总铌含量的比值增加,二者比值位于30%~70%之间.  相似文献   

3.
在切钢牌号硬质合金中广泛添加稀少昂贵的碳化钽,以增强其使用性能。但同时导致硬质合金的成本和价格上升,消耗大量金属钽资源,寻找硬质合金中碳化钽的代用品,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报道在切钢牌号硬质合金中碳化锆铌替代碳化钽的试验研究,采用X—ray衍射,SEM,费氏粒度仪及离心沉降法对碳化锆铌钨钛多元碳化物进行分析,并应用多元碳化物制备硬质合金,与常规的含碳化钽合金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当多元碳化物中碳化锆与碳化铌比例恰当时,碳化锆铌可以替代切钢牌号硬质合金中的碳化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间接碳还原生产铌时原料粒度对还原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粒度是影响还原周期的主要因素,合理Nb2O5与NbC的粒度,可以加快还原反应速度,使还原周期从平均26小时降至16小时。  相似文献   

5.
碳氮化铌在奥氏体中的平衡析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碳氮化铌和奥氏体之间的平衡,用X射线衍射证实析出相有相同的结构和成分;用Hillert和Staffansson的计量相规则模型多元析了的热力学性质,理论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6.
用氢氟酸、硝酸溶解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碳化铌中钽、钛含量,考察了样品基体铌对待测元素的干扰影响,优选元素分析谱线和仪器最佳分析参数,采用铌基体打底配制校准曲线消除对待测元素的干扰,建立了最佳测量条件。方法检出限为钽0.000 15%、钛0.000 23%,相对标准偏差<2%,回收率在97.8%~104.0%之间,与化学法比对,结果一致,表明本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日常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采用碳硫分析仪分析、化学全元素分析、能谱定量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溶解-过滤分离重量法,分析高比表面积碳化钼粉末中的游离碳含量。结果表明其他方法难以准确检测出碳化钼中的游离碳,采用溶解-过滤分离重量法分析游离碳,是一种具有较高准确度的分析碳化钼粉末中游离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化学试剂配制的含铌炉料和包头富铌低铁精矿中MnO_2的含量变化与其还原冶炼时铌收率(η_(Nb))的关系。结果发现,MnO_2的加入对前者会降低η_(Nb);而对后者则当其含量较低时有益于η_(Nb)的提高,较高时会η_(Nb)下降,同时发现MnO_2的增加使[Si]呈直线降低。本文讨论了上述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含铌16Mn钢的奥氏体晶粒粗化和NbC固溶析出行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含铌16Mn钢奥氏体化过程中第二相粒子的固溶析出及阻止晶粒长大的规律,并给出了奥氏体中的NbC固溶度积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结果发现,在氮含量较低的含铌16Mn钢中,铌的析出相以NbC为主。经试验确定钢的晶粒粗化温度(tGC为1100℃,tGC与第二相粒子的全固溶温度(ts)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通过对研制碳化铌新产品的整个过程的试验参数进行了归纳整理,阐述还原剂的选择过程;以及对物料粒度、混料方式、物料配比、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各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讨论,得出最优结论。重点涉及物料粒度和混合方式决定混料均匀度,进一步决定反应完全的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钢结硬质合金预合金粉组织的特征,研究了不同含碳量对预合金粉组织的影响,制定出针对钢结硬质合金预合金粉特点的制粉工艺,通过还原退火处理降低了预合金粉的氧含量,并使合金粉组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袁勇  陈二保  郭镇涛 《南方金属》2003,(1):31-33,51
用碳饱和法研究了1450℃时Mn-Fe-C系和Mn-V-C系有关的热力学性质,得到Mn-Fe-C系:Xc=0.27994-0.10044XFc,lnγc^0=-1.4558,εCC=9.896,εc^Fc=0.359,ρc^Fe=0.064,εc^F3=1.354,C的活度系数表达式为lnγC=-1.4558 9.896Xc 1.354XF3;Mn-V-C系:Xc=0.2771 0.3395Xv,εc^V=-1.225,ρc^V=0.751,εc^V=-4.584,C的活度系数表达式为lnγc=-1.4558 9.896Xc-4.584Xv.  相似文献   

13.
陈勇志 《中国钨业》2001,16(3):25-28
为了得到性能稳定的挤压硬质合金 ,需要控制挤压硬质合金的碳含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挤压硬质合金的碳含量 ,认为要控制好挤压硬质合金的碳含量 ,必须 :(1)控制稀有金属碳化物的添加量 ;(2)控制半烧结过程中的碳—氢平衡 ;(3)控制真空烧结过程中的碳—氧平衡  相似文献   

14.
通过添加W粉或C粉调整WC原料粉末的总碳含量(质量分数)为6.04%~6.16%,采用低压烧结法制备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研究碳含量对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C-Ni系合金中添加适量的Cr元素,得到无磁WC-Ni硬质合金,并且其无磁特性不随合金中碳含量的变化而发生转变。WC粉末的总碳含量为6.04%~6.16%时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为二相区的正常组织,只存在WC相和Ni相,没有石墨夹杂或η相;而且在此二相区范围内WC的碳含量变化对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的耐腐蚀性没有明显影响。随WC粉末的碳含量增加,合金硬度(HRA)与密度都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而合金的抗弯强度逐渐提高。碳含量由6.04%增加至6.16%时,抗弯强度由2 250 MPa提高到2 850 MPa,提高26.6%。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锌锭质量,对电积锌片含铅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锌电积过程的分析,分析了锌片中铅的来源,以及造成锌片含铅高的主要因素,论述了降低锌片中含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碳含量控制是WC-Co硬质合金注射成形技术(CCIM)的难点之一。作者分析了碳含量对WC-Co硬质合金注射成形制品的相组成、力学性能、尺寸精度的影响,指出引起碳含量变化的各注射成形工艺步骤和内在机理,讨论了精确控制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TMCP研究了低碳锰钢和添加微量Nb的低碳锰铌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Nb对实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Nb的添加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促进铁素体转变,对贝氏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低碳锰钢来说,铌的加入减少了贝氏体的体积分数,贝氏体强化效果减弱,钢的屈强比升高.通过增加冷速和降低卷取温度,可以使低碳锰铌钢获得一定量的贝氏体,综合性能较佳.低碳锰铌钢的主要强化机制有细晶强化、贝氏体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锌熔法回收的WC与钨粉碳化后的原生WC粉在化学成分、颗粒形貌和费氏粒度等方面的不同.以锌熔法回收的WC粉和Co粉为原料,经过调碳,制备不同含碳量的YG8混合料,再经相同的压制、真空烧结制度制得YG8合金,研究碳含量对该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重点探讨在真空烧结过程中的控碳问题.研究表明,对回收碳化钨进行适当的碳量调配,并通过工艺控制,可以生产出综合性能良好的硬质合金制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转炉终点碳氧质量分数的控制水平,通过对某厂两座转炉现场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转炉终点碳氧质量分数的分布状态,研究了炉龄、碳质量分数、终点温度等因素对终点碳氧积的影响规律,对完善生产工艺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Cr13系铸造马氏体不锈钢铌和碳的合理配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洋帆  臧其玉  张拓  杨弋涛 《钢铁》2019,54(3):87-95
 铌作为常用的微合金元素,常被用于细化晶粒、改善钢的强度与韧性,而在不锈钢中关于铌与碳化物质量分数的定量关系以及铌和碳的合理配比的研究工作尚不够深入。通过对不同铌质量分数的1Cr13与3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碳化物质量分数等进行观察和测量,总结出了比较合理的C-Nb关系式以及这两种元素对碳化物质量分数的影响的定量关系,并结合文献提出了铌元素对Cr13系列马氏体碳化物沉淀的影响原理。结果表明,铌会促进碳化物的沉淀并改变碳化物的成分(碳化物中出现铌元素),并且随着铌质量分数的增加,Cr13系列马氏体不锈钢中的碳化物都出现了指数型增长。得出Cr13系列马氏体不锈钢中碳化物的质量分数与碳和铌的质量分数存在指数型关系,同时合理的C-Nb关系配比呈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