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葛麻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预酸、预氯、预氧3种不同的预处理工艺配以碱氧一浴法、尿氧浸泡法、生物酶法、碱煮法进行葛麻的脱胶实验,通过对不同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到预氯处理配以碱煮法为最佳的脱胶工艺。对纤维横截面形态、细度、长度、回潮率和强伸性能以及纤维红外光谱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葛麻纤维的长度偏短,细度较细,回潮率偏低,强度较低,断裂伸长较小;葛麻纤维光谱的特征波数及特征基团与苎麻纤维接近;葛麻单纤维长度在1~5 mm,宜采用工艺纤维进行纺纱。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波-生物酶-化学辅助-碱氧浴法脱胶工艺获取了乌拉草纤维,并研究了纤维的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截面及纵向形态发现:纤维有中腔,结构中有微孔,纵向有粗条纹。经测试,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9.45μm,线密度为1.50 dtex左右,平均回潮率为16.5%,断裂强度为2.96 cN/dtex,纤维长度为30~55 mm。综合各项指标说明,乌拉草纤维具有一定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别采用生物酶、水、硫酸对大麻纤维进行脱胶预处理,并用微波辅助脱胶预处理和碱氧一浴脱胶处理,通过脱胶后大麻残胶率和强力的测试来确定最优的脱胶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物理-生化联合脱胶法制取乌拉草纤维,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方法对酶反应时间、酶制剂浓度、碱氧一浴时间、NaOH溶液浓度、H_2O_2溶液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由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脱胶后的乌拉草纤维进行基本性能测试。联合脱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酶反应时间10 min,酶制剂质量浓度12 g/L,碱氧一浴时间100 min,NaOH溶液质量浓度8 g/L,H_2O_2溶液质量浓度8 g/L。制取的乌拉草纤维长度为66.2~89.3 mm,直径为63~70μm,断裂强度为275.3×10~(-6)~285.8×10~(-6)MPa,回潮率为7.8%~9.2%。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化学试剂用量,降低脱胶废液污染,设计并探究了新型“生物酶-碱氧一浴-弱氧漂”短流程脱胶工艺,以残胶率为评价指标对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试验结果得出生物酶脱胶工艺为:pH值4.5、温度55℃、果胶酶质量浓度6 g/L、木聚糖酶质量浓度3 g/L、时间4 h。碱氧一浴脱胶工艺为:氢氧化钠质量分数8.5%、双氧水质量分数5%、温度95℃、时间3 h。弱氧漂脱胶工艺为:双氧水质量分数2%、时间1 h、温度95℃。与化学脱胶法脱胶样相比,生物酶-氧化脱胶最优样各个胶质组分含量相当,含杂率、长度、短绒率更优,脱胶废液COD和色度更低。  相似文献   

6.
探讨乌拉草纤维的可纺性。通过微波-生物酶-化学辅助-碱氧浴法脱胶工艺成功获得了乌拉草纤维,测试了纤维微观结构和抗菌性能,并对棉/乌拉草60/40 14.5tex混纺纱进行了试纺。结果表明:乌拉草纤维有中腔,结构中有微孔,纵向有粗条纹;平均直径19.45μm,长度30mm~62mm,线密度1.80dtex左右,平均回潮率16.5%,断裂强度3.0cN/dtex~4.6cN/dtex,试纺单纱各项性能优良;经脱胶处理后的纤维大部分果胶和非纤维物质被去除,纤维呈现典型的纤维素结构,纤维的热稳定性优于乌拉草原样,纤维的抑菌率为42%,低于乌拉草原样。认为:乌拉草纤维可纺性能良好,吸湿好,染色性能好,可做为一种环保的天然纤维来开发使用。  相似文献   

7.
剑麻纤维作为绿色无污染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其复杂的结构特性直接影响了它的深加工和应用。文章通过碱煮、酸煮、碱氧一浴法和生物酶法的探讨,研究其脱胶方法,实现剑麻纤维中各组分的有效分离。对比精干麻的纤维素含量及残胶率和生物显微镜扫描后的纤维结构图,结果表明,碱氧一浴法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物酶—碱氧联合脱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对桑皮纤维的脱胶工艺进行优化,最优工艺为选用粉末状的碱性果胶酶,配制成50g/L的碱性果胶酶水溶液,水浴温度:53℃,常压,最适pH值9.0,浴比:1∶30,处理时间:12h.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马蔺叶化学成分基础上,通过化学预处理和生物酶相结合的方法对马蔺叶进行脱胶处理,提取马蔺纤维。测试并分析果胶酶NP浓度、脱胶温度、脱胶时间、p H值对脱胶效果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且对提取的马蔺纤维的结构和基本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最优脱胶工艺条件为果胶酶NP浓度为1.5 g/L,脱胶温度为50℃,脱胶时间为2 h,p H值为8;采用化学预处理和生物酶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马蔺纤维纵向外观成管状形体,有天然扭曲,纤维截面为扁圆形,有空腔;脱胶后纤维吸湿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木芙蓉韧皮纤维进行精细化研究,采用化学碱脱胶和生物酶脱胶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同时在减少碱用量和生物酶用量的前提下进行化学生物联合精细化工艺研究,对木芙蓉韧皮纤维进行断裂强度、细度等方面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生物酶脱胶后,木芙蓉韧皮纤维的可纺性指标较碱脱胶后的好;经化学生物酶联合脱胶后,木芙蓉韧皮纤维的各项指标均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光叶楮纤维的强力进行测试和统计分布拟合,并与棉、亚麻纤维的强力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光叶楮纤维和棉纤维的强力严格符合二参数的Weibull分布,而亚麻纤维的强力分布用二参数和三参数的Weibull分布拟合都很勉强。  相似文献   

12.
构树果红色素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构树果实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红色素,并研究该红色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构树果红色素在43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水溶性极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色素在中性及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自然散射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除Fe2+、Fe3+、Sn2+外,对大多数金属离子稳定,对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如葡萄糖和柠檬酸相对稳定,山梨酸对色素有护色作用,抗坏血酸对色素具有减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树韧皮的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同一品种构树韧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构皮与其他韧皮类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差别较大,纤维素含量为43.13%。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以硬脂酸、卵磷脂为载体,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构树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结果表明,采用PEG400作助乳化剂和稳定剂,硬脂酸、卵磷脂配比为75:20时效果最佳。所得SLN的包封率为82.67%,载药量为33.73%,平均粒径为461.3nm。  相似文献   

15.
构树叶粉用作生长肥育猪饲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套算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构树叶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构树叶的总能、总能表观消化率和表观消化能分别为15.99MJ/kg、68.10%和10.54MJ/kg;粗蛋白质含量、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粗蛋白质分别为22.97%、76.5%和17.41%:粗脂肪含量、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粗脂肪分别为3.20%、30.13%和0.93%;粗纤维含量、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粗纤维分别为9.07%、32.61%和2.91%;无氮浸出物含量、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无氮浸出物分别为42.24%、83.22%和35.23%。氮沉积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分别为61.72%和70.31%。  相似文献   

16.
棉Modal锦纶赛络纺包芯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外包纤维为精梳棉、Modal,芯纱为锦纶长丝的赛络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锦纶丝、澳洲棉和Modal纤维的性能特点及纺纱工艺流程,通过纺纱工艺试验,针对原料性能,各工序优化配置了纺纱工艺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粗纱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重加压、大隔距、较小后区牵伸和较大粗纱捻系数的工艺,细纱工序减小后区牵伸倍数,放大后区罗拉中心距.实践表明,纺制的精梳棉Modal锦纶丝赛络纺包芯纱为低弹纱,成纱质量良好.在纺制锦纶丝包芯纱时,选用的外包纤维细长、长度整齐度高,可以改善成纱条干和包覆效果,保证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7.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竹炭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根据竹炭纤维的性能特点和纺纱实践,分析了影响竹炭纤维成纱的主要因素。针对竹炭纤维纺纱静电现象严重的问题,对各工序的工艺配置进行了优化,优选了纺纱配件,采取严格控制相对湿度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木棉纤维与棉纤维结构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木棉纤维的结构与性能.测试了木棉纤维的长度、线密度、外观形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及拉伸性能,并与棉纤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木棉纤维长度在20 mm左右,线密度约0.68 dtex,投影宽度接近细绒棉,无天然转曲,中空度达90%;木棉纤维中存在有木质素;木棉纤维与棉纤维同属于纤维素Ⅰ晶型,结晶度为46.4%;其强力与断裂伸长率明显小于棉纤维.  相似文献   

19.
无机非金属纤维制品的结构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总结无机非金属纤维的性能、无机非金属纤维制品的结构及其对复合材料的影响。对无机非金属纤维制品进行了分类,且将无机非金属纤维纺织制品分为三维机织物、三维编织物,对典型结构纺织制品进行了结构、工艺和成形方面的分析。认为在对无机非金属纤维纱线进行织造时要充分考虑纤维刚度大、弹性差、断裂伸长小和脆断裂的特点,需对某些机构进行改进并适当调整织造工艺,在设计无机非金属纤维制品的结构时要充分考虑三维织物中纱线弯曲对织物最终性能的影响,在复合材料成形时,三维编织结构是一种不稳定结构,2.5D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提出了对无机非金属纤维经纱进行上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顺利纺制Taly 29.5 tex纯纺纱,保证成纱质量,针对Taly纤维的性能特点,对纺纱工艺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Taly纤维强力较低,长度整齐度较好,清梳工序要减轻打击、柔和梳理,并条、粗纱、细纱工序采用重加压、大隔距工艺,细纱和络筒工序要减少纱线毛羽的产生.各工序采取相关工艺技术措施后,成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