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新颖的UART自适应波特率发生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华  万书芹  薛忠杰 《半导体技术》2007,32(12):1052-1055
实现了一种应用于UART中的自适应波特率发生器的设计.设计通过使用计数器和边沿检测器对串行线路上的一个低电平周期进行精确计数,然后经过一系列比较迭代,最终得出串行线路数据波特率.利用Quartus软件工具完成电路物理设计、仿真及综合,结果表明电路能正确地探测出串行数据波特率.最后将电路实现于CycloneⅡ系列FPGA上.运用该电路可以简化UART接收器部分设计.  相似文献   

2.
基于FPGA的通用异步收发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Verilog HDL语言作为硬件功能的描述,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的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波特率发生器,并结合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特点,实现了一个可移植的UART模块。该设计不仅实现了串行异步通信的主要功能,而且电路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可以将其灵活地嵌入到各个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薛艳 《信息通信》2014,(7):51-52
文章是单片机串行通信电路接收部分的设计,利用AT89C51单片机的全双工串行口来接收信号,通过汇编程序来控制单片机的通信,软件程序的编写需要定义串口的的工作方式,设置与发送部分相同的波特率,完成两部分之间的通信,并在两个LED上显示所收到的信息,完成设计功能。  相似文献   

4.
串行通信系统接口模块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串行通信系统以硬件资源简单、抗干扰强、易于实现等特点在数据通信及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以FPGA为实现平台,基于UART16550通信协议及工作原理完成高性能串行通信系统接口模块的完整功能设计与优化。采用三段式状态机设计方法和EDA优化、电路优化等优化手段完成设计及优化。优化后的设计系统时钟频率最高达到166MHz,功耗降低了63.9%,达到0.147W,且给出了典型波特率115200下的板级测试数据和Matlab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证明功能正确且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异步串行通信技术在电子通信设备中被广泛使用。随着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发展,按照异步串行通信的协议,采用VHDL语言编程,可以将异步串行通信功能集成到CPLD内,也就是用软件的方法实现硬件的功能,既减少了元器件数量、简化了电路,又提高了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在讲述了WINDOWS环境下的通信中行的编辑的同时,同时讲述如何发挥C++的语言优势,把WINDOWS环境下的通信串行编程的实现封装成一个类,最后再使用该类如何嵌入工程项目中。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多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其他异步串行设备(如PC)通信时面临DSP与PC通信接口标准不兼容的问题。以TI公司的TMS320VC5402型DSP为例,提出通过TL16C550C型通用异步通信电路来实现DSP与PC进行全双工通信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详细介绍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8.
RS-232通信线路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数据由于受到某些电磁干扰而使原来的数据信号发生错误。为此对RS-232通信线路的防干扰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中波特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论述了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中波特率的确定原则和方法,特别给出了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中非标准波特率的计算方法及不同环境下实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介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脉冲雷达高度表串行高度数据接收模块的设计,讨论了异步串行接收模块的内部结构、帧格式、同步检测与采样过程以及算法转移状态机。通过仿真波形验证了其内部时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FPGA的串口通信电路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计算机与基于FPGA控制系统需要进行数据通信的需求,采用有限状态机设计了一种串口通信电路。该电路实现了控制系统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包括计算机发送给控制系统的控制命令和参数;控制系统发送到计算机的运行状态信息。使用ISE软件中的嵌入式逻辑分析仪Chipscope对通信电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完成数据传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UART通信的FPGA实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UART异步串行通信原理,介绍了实现UART异步串行通信的硬件接口电路及各部分硬件模块,介绍了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来开发UART通信接口电路的FPGA实现。本设计使用Xilinx的FPGA器件,将UART的核心功能嵌入到FPGA内部,不但实现了电路的异步通讯的主要功能,而且使电路更加紧凑、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利用FPGA实现UART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VHDL语言作为硬件功能的描述,硬件采用Altera公司的EP1K30TC144-3芯片,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的发送器、接收器和波特率发生器。在Max-plusII环境下进行设计、编译和仿真,并结合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特点,实现了一个可编程的UART模块。上位机利用VB6.0编程实现PC机与UART的通信。  相似文献   

14.
基于FPGA/CPLD的通用异步通信接口UART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设备)是一种短距离串行传输接口。在数字通信和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FPGA/CPLD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半定制的集成电路。结夸计算机软件技术(EDA技术)可以快速、方便地构建数字系统。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实现UART的方法,将UART的核心功能集成到FPGA/CPLD上,本设计包含UART的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波特率发生器,所有功能的实现全部采用VHDL件描述语言来进行描述。设计、综合、仿真在QUARTUSII软件开发环境下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张伟 《电子科技》2012,25(7):95-98
针对前端射频及信号处理部分与中心机需要进行远程通信的需要,设计了一款由FPGA实现的通信接口模块。该模块实现了射频及信号处理部分与中心机的通信,包括中心机发给前端受控模块的控制命令;前端受控模块发送给中心机的状态信息;中心机控制通信接口模块实现信息转发控制的命令。通过仿真分析,该通信接口模块能够完成远程数据传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用FPGA实现异步串口与同步串口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亮  姚冬苹 《电子工程师》2007,33(11):52-53,70
美国TI公司的TMS320C64xx系列DSP芯片的McBSP同步串口不具备与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异步串口直接通信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扩展DSP芯片的使用范围,文中介绍了一种新的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来实现McBSP同步串口与UART异步串口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通过必要的硬件连接和VHDL软件编程,实现了两种串口的转换,经测试,数据传输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基于FPGA的UART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勇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1):154-156,159
介绍了应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和实现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的方法。采用有限状态机模型形式化描述了UART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编程实现了UART,并使用QuartusⅡ软件中的嵌入式逻辑分析仪SignalTapⅡ对数据传输进行了检测,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FPGA的UART模块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实现计算机与基于FPGA图像处理系统的数据通信,这里用FPGA设计了一款简易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模块.UART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处理模块与RS 232串行数据接口之间的数据转换,即将送过来的并行数据转换为输出的串行数据流,由数据处理模块传送给计算机,还可以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供数据处理模块使用.为了简化电路设计,减少电路面积,这里省略了UART系统中的奇偶检验模块.  相似文献   

19.
基于FPGA和UART的数据采集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一种基于FPGA和UART串口传输技术的数据采集器.设计中采用12位、20 Msample/s的ADS805高速A/D芯片和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FPGA芯片.整个设计完全采用硬件逻辑,集成在一片FPGA内,不需要微处理器,实现了数据的采集、缓存和UART串口的发送与接收,设计电路简单,具有较高的采集速度,传输接口通用性强,便于互联;FPGA的重构性和通用性,也便于设计功能的升级.  相似文献   

20.
串行通信在数字信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传统UART传输速率低、稳定性相对较差的状况,介绍了高速异步串口UART16550的工作原理与设计实现,并且给出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的实现与验证仿真。这项设计对于片上系统之间以及与PC机之间的串行数据传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