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快速变模温注塑成型模具热响应分析复杂问题,对电热式变模温注塑模具热响应作了研究,采用随形加热系统设计方法,将复杂的电热式变模温注塑模具简化为单个加热细胞单元,以电热元件的规格和布局为设计变量,以加热时间和型腔表面温差为热响应指标,结合Matlab图形界面开发模块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发了基于加热细胞单元的电热式变模温注塑模具热响应辅助分析程序,并对其准确性做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辅助分析程序可以较好地预测模具的加热效率和型腔表面温度均匀性,可为电热式变模温注塑模具的设计、分析一体化提供一条快捷和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1.成型模具预热原因在挖掘机铲斗侧刃板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成型模具对其进行热压成型。此时若成型模具温度过低,加热出炉后的侧刃板在成型模具上散热过快,会造成侧刃板氧化皮过多、材料硬度及韧性不合格。此外,若成型模具温度变化剧烈,会造成其内部应力加大,容易导致成型模具损坏。为此,需要对成型模具进行预热。2.改进前的预热方法改进前的侧刃板成型模具预热是用预热钢板加热。将1块尺寸为300mm×300mm×30mm的预热钢板随侧刃板毛坯一起装炉加热。在侧刃  相似文献   

3.
针对半导体金属氧化物(MOS)气体传感器功耗大的问题,对加热电极的线宽和间距做了优化,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加热板进行模拟分析,并对加热板温度进行测试。为进一步降低功耗,提高温度均匀性,提出在加热电极一侧添加一层电绝缘、热绝缘的包覆膜。对添加不同材料不同厚度包覆膜的加热板进行模拟分析,并用红外热像仪对加热板的温度分布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添加包覆膜可降低功耗,提高温度均匀性,提高传感器响应速率,且包覆膜越薄越好。  相似文献   

4.
在对喷管模压料成型过程的模具系统进行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具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现有的加热方式进行瞬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出优化的加热方式,从而使得模具的升温过程满足了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手机外壳注塑模具为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手机外壳注塑模具的刚强度进行分析。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内壁会因热载荷及压力载荷产生变形对制品的成型精度产生影响,因此需对成型过程模具的变形量进行研究,保证制品的成型精度。主要以ANSYS workbench中的稳态热分析及静力结构分析模块进行耦合对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内壁的变形进行模拟,并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对模具质量进预测,为模具的设计及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小型柴油机气门毛坯是用圆棒料在电热镦机上局部加热成蒜头形状后,经摩擦压力机顶锻成型。其成型模具工作条件恶劣,每分钟要经10多次激冷激热的变化,并且承受较大的压应力。故一般都选用耐热疲劳性和热强性都较好的3Cr2W8V热模钢制造。对于这种模具,常规的热处理工艺为800℃中温预热,1050~1080℃高温加热后  相似文献   

7.
某新型无人机采用翼身融合结构设计,整个机身外形由一体化成型的上、下复材板件构成.从一体化成型的复材上板件结构设计特点和工艺方法出发,在热变形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此类复材板件成型模具的设计方法和热变形补偿条件判定,为此类翼身融合一体化整体机身板件成型模具的设计提供思路、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多点成型工艺对PEEK板的热压成型规律,提高PEEK板成型人工颅骨的质量,优化成型工艺参数.首先采用单向拉伸实验,构建了PEEK板的J-C本构模型,然后提出了多点成型工艺参数优化模型,为了对模型进行求解,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人工颅骨多点成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参数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对比不同工艺方案的优化目标函数结果发现:采用模具压力为30t,加热温度为250℃的模具工艺参数是最优工艺方案,此时表面形貌的误差为目标函数值最小为1.28mm.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热冲压生产线所用加热炉具加热时间长,能耗大的缺点,提出了"饼铛"式加热方法,并通过有限元模拟技术对不同换热系数条件下板坯的加热过程,以及5次循环加热过程中加热板和板坯的温度变化进行仿真分析,证明此种加热方法完全能够满足高强钢热冲压生产线对板坯加热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液态模锻成型是将定量的液态金属导入具有一定形状的下模中,用上模施压,使金属液在模具压力作用下充填到具有一定形状的模具中并在压力下凝固成型,从而得到结构致密产品的过程。分析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金属液的反复热冲击时其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模具结构并适当采取加热与冷却措施,调整模具内部的温度场分布,达到降低模具内部热应力的目的,进而减少模具因热冲击而造成的报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液态模锻模具散热过程的控制对提高模具寿命和生产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