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岩金硫化矿浮选过程的根本特征出发,通过山东某中温热液填充脉状富硫化物岩金矿床中,矿石无捕收剂浮选研究,及其对原矿性质的分析,确定了对岩金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的可能性,为更有效地浮选复杂岩金硫化矿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信息.并以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机理为依据,探讨了该岩金富硫化矿矿石无捕收剂浮选时,Na2S用量、矿浆pH值、矿浆电位、氧化时间对其浮选回收率的影响,其实验室粗选结果,可获得32.00g/t金品位,94.01%的金回收率,向传统的黄药类捕收剂浮选金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根据合金矿石的结构特征,应用现代电化学原理进行合金矿石自然可浮性的研究,显示出一个新的浮选领域──含金硫化矿石无捕收剂浮选.通过对山东某金矿石进行系统、详细的无捕收剂浮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金硫化矿石完全可以实现无捕收剂浮选,其浮选行为可以通过调整矿浆电位加以控制,浮选指标与常规有捕收剂浮选指标相当.  相似文献   

3.
以N-苯甲酰氨基己基羟肟酸(NO-6)、N-辛酰氨基己基羟肟酸(NO-8)和N-癸酰氨基己基羟肟酸(NO-10)三种新型的羟肟酸为捕收剂,考察了矿浆p H值、捕收剂用量对菱锰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O-8和NO-10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优于NO-6捕收剂,当矿浆p H值为6~7时,NO-8和NO-10浮选菱锰矿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矿浆p H值更高时,浮选回收率降低;当捕收剂用量相同时,NO-10对菱锰矿的浮选回收率高于NO-8。采用红外光谱分析、Zeta电位测定和XRD分析研究了NO-8和NO-10捕收剂与菱锰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O-8和NO-10在菱锰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4.
探索了矿浆pH值、分散剂和辅助捕收剂对含碳酸盐铁矿石一步直接反浮选影响.浮选实验结果表明,矿浆pH值由11.0增加到11.8时铁精矿品位陡增,pH值等于11.8时品位达到最高,此后品位变化不明显.矿浆pH值为12.0时,三聚磷酸钠是有效分散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是KS-Ⅲ有效辅助捕收剂,两种药剂都可同时提高铁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理论计算表明,浮选实验结果与菱铁矿的浮选溶液化学行为以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药剂结构性能计算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在铁矿石阴离子反浮选中有良好的选择性、乳化性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地白钨矿常温粗选作业进行了捕收剂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SD系列捕收剂在常温(矿浆温度高于20℃)下可获得与捕收剂731相当的钨选矿指标,但在低温(矿浆温度低于15℃)条件下,SD系列捕收剂获得的钨浮选指标优于捕收剂731,其工业试验指标为钨精矿含WO,3.01%,作业回收率为78.32%。SD捕收剂具有耐低温、对白钨矿捕收能力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据德刊《选矿技术》报道,在矿浆 pH值为3.5的条件下,烷基磺基丁二酸钠是浮选白钨矿的有效捕收剂。在此 pH 值条件下,用烷基磺基丁二酸钠作捕收剂浮选原矿品位为0.15% WO_3的矿石时,所得的浮选指标与在 pH 值为10.5的条件下,与用传统的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含钙矿物白钨矿、方解石和萤石在高碱度矿浆中的可浮性规律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白钨矿与方解石可较好地吸附捕收剂而可浮性好,萤石不能吸附捕收剂而可浮性差。浮选过程中采用高碱度矿浆,实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均可较好地实现白钨矿与萤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8.
张淑敏  刘建业 《黄金》1997,18(7):32-34
本文在硫化矿物无捕收剂浮选的电化学原理为基础,利用岩金矿石中地金与基载体矿物硫化矿的的共生关系,用硫化钠调整浮选回路的矿浆电位,工业试验实现了乳山市金矿岩石无捕收剂浮选新工艺。据16个月的统计,新工艺与常规浮选相比,浮选回收率提高了1.26%,为企业增加效益207.26万元,节约药剂费7.09万元,氰化回收率提高了1.61%,为企业增加效益279.50万元,节约氰化,污水成本192.50万元,为企  相似文献   

9.
降低铁精粉中含硫量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7^#矿样为试样,分析了铁精粉含硫高的原因,研究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捕收剂及活化剂用量等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磨矿细度、选择弱酸条件下的浮选、适当增加黄药用量、采用硫酸铜作活化剂等,都促进了硫化矿的浮选,提高了浮选作业回收率。最佳浮选条件为磨矿细度不小于70%、黄药用量200~250g/t、硫酸铜用量200~300g/t。应用表明,铁精粉含硫量平均降低了0.2%~0.3%。  相似文献   

10.
山东某铁精矿中硫含量在0.6%,硫主要赋存于磁黄铁矿中,与磁铁矿紧密共生,确定采用浮选法脱硫。试验了不同矿浆p H值、活化剂、捕收剂对磁黄铁矿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粗选药剂制度为:组合捕收剂(丁基黄药∶丁铵黑药=2∶1)用量200 g/t,矿浆p H值为6.5~7,活化剂(硫酸铜)用量为60 g/t,助选剂用量60 g/t,起泡剂30 g/t;经进一步优化助选剂用量和浮选时间,一粗两扫的浮选闭路流程,铁精矿中硫含量降至0.2%。  相似文献   

11.
某含碳微细粒金矿金含量为5.56×10-6,大部分金呈微细粒包裹于含碳硅质板岩碎屑中,有机碳和石墨含量分别为1.33%和1.50%,是典型的含碳难处理金矿。为实现该含碳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预富集,进行了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和直接浮选金等不同工艺流程的探讨试验,并在最佳流程基础上进行了直接浮选工艺的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浮选工艺可以获得品位较高的金精矿,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时,可获得金品位为30.01×10-6,回收率为76.18%的金精矿,金回收率较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工艺明显提高;调整工艺流程结构,采用一段粗磨浮选—扫选精矿再磨浮选工艺,可获得金品位为33.45×10-6、金回收率为79.93%的金精矿。该流程选矿指标相较于一次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的指标更优,是适宜含碳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石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2.
13.
东北寨难浸金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北寨金矿为古砷碳镘细粒浸染贫金矿石,直接浸金的金浸出率几乎为零 采用阶段窖矿、载体浮选工艺得金品位18~92 g/t的精矿。金回收率91.52,并甩掉了大量尾矿。浮选精矿焙烧--氧化提金工艺获得了良好指标,金总回收率达85.32%  相似文献   

14.
上宫金矿一次粗选作业采用浮选柱,选别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选别效率,上宫金矿进行了精锐微泡浮选机半工业试验,并与浮选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处理硫化矿、氧化矿、高铅矿还是混合矿,精锐微泡浮选机选别效果均优于浮选柱,其可强化对细粒级金矿物的回收,获得的金精矿金品位比浮选柱提高42%,为32.32 g/t,金回收率由26.39%提高到51.50%;精锐微泡浮选机适用于上宫金矿粗选作业替代浮选柱,可直接产出高品位金精矿,浮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卢辉畴  谢文清  李俊 《黄金》2003,24(12):32-33
某锌矿石中锌、金共生关系密切,极难分离。对该矿石采用优先浮选工艺,锌、金回收率低,效益差;采用混合浮选工艺产出锌金混合精矿,其经氰化处理后氰尾渣作为锌精矿出售。该工艺可获得较高的锌、金综合回收率及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温建康  阮仁满 《黄金》1997,18(8):30-34
本文对安徽省某金矿磁黄铁矿型高硫含铜金矿石提高金铜回收率的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采用了重选-浮选-氰化-浮选的联合工艺流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新工艺与原工艺相比,氰化钠耗量减少了3kg/t,浮铜捕收剂节省了75%,金铜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和15%,同时综合回收了有价伴生组分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安徽某金矿浮选尾矿中金的品位为1.28 g/t,浮选尾矿中的金损失较为严重.为了查明其原因,作者采用MLA等大型先进的仪器对其浮选尾矿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本矿石中金主要为自然金,而且主要为包裹金;其主要共生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及毒砂.颗粒金分布在5~10 μm,5 μm以下粒级的银矿物颗粒占比20.17 %.因此对于浮选富集来看,需要进一步磨矿,提高单体解离度.   相似文献   

18.
任宝箭  钱立堂 《黄金》1994,15(2):35-36,41
经试验发现应用一种化学肥料硫酸铵可以显著提高乌拉嘎金矿石的浮选回收率。闭路试验尾矿工艺矿物学鉴定证明,以硫酸铵作为调整剂的浮选过程中,微细粒单体金和金与石英边生体被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9.
周为民  熊卫桃  魏良  彭超 《黄金》2014,(1):52-55
探索了铅金分离的3种工艺流程,即"混合浮选"、"先硫后氧"、"先铅后金"流程。通过试验探索表明,"先铅后金"工艺优于其他两种工艺。其闭路试验获得较好指标,铅精矿中铅品位达51.11%,金精矿中金品位23.32 g/t;铅、金的总回收率分别为83.82%和81.03%;同时,银也得到了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