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内螺旋无级浸取洗涤技术应用到硫化钡黑灰浸取工业上是完全可行的。这项技术在工艺原理上近似绞龙浸取,但又不研磨物料,残渣带损低,钡渣洗涤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3.
我厂生产立德粉,其主要原料之一是硫化钡。系重晶石在高温下用碳还原生成硫化钡,经过热水浸取而得硫化钡溶液。过去各厂重晶石煅烧使用转炉连续生产,但浸取过程大都为间歇操作。我厂过去采用转鼓浸取,也是间歇操作。因此工人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消耗高、粉尘大、环境恶劣、成了影响我厂生产的关键。在党支部领导下,学习兄弟厂尤其是河北省辛集化工厂搅龙浸取硫化钡的经验,结合我厂实际,于七七年四月将转鼓浸取改造  相似文献   

4.
1 前言浸取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单元操作,常用方法有搅拌罐浸取、槽子浸取等。但在残渣处理量太,液体易结晶的场合,这些浸取方法就显得能力小、劳动强度大且易结晶阻塞。浸取搅龙是从螺旋输送机衍变而来的,除保留密封  相似文献   

5.
硫化钡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二种:煤粉还原法和氢气还原法。目前工业生产以煤粉还原法为主,但此法生产一吨纯硫化钡约有0.6—0.7吨渣。 近年,钡盐产品特别是国外使用量日渐增大,为给生产钡盐产品的单位提供无渣的纯净BaS·6H_2O,我们在室内做了粗硫化钡的浸取及浸取液的析出试验。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内螺旋无级浸取洗涤技术应用硫化钡黑灰浸取工业上是完全可行的,这项技术在工艺原理上近似绞龙浸取,但又不研究磨物料,残渣带损低,钡渣洗涤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碳酸钡生产中,硫化钡黑灰的浸取,一直是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为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确定应用流态化技术连续浸取硫化钡黑灰,并进行了小试,在小试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规模为600公斤/小时(以干渣计)的中间试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硫化钡黑灰的浸取,黄水的沉清和污泥处理工艺和设备改进。  相似文献   

10.
从结构与性能、滞固率与压力降、流动模型与传质等方面综述了新型垂直管道浸取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其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12.
以内径为24mm的垂直管道浸取器的一根上行管为升液管,用水和55 ̄65目河砂配成各种浓度的悬浮液做冷模试验。在水的表面流速为0.15 ̄0.65m/s空气表观流速为0.05 ̄2.15m/s,固相质量分率为0 ̄15%,以及充气高度为2.280 ̄3.379m的实验范围内,观察了空气升液器的运行情况,测定了扬程、效率,还比较了进气孔径的影响。本文结合垂直管道浸取器的特点,引入气相滞留率和摩擦压力降模型,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PVC生产过程中所用螺旋输送器的结构及其设计和制造要点.  相似文献   

14.
前言由重晶石还原焙烧所得的硫化钡,加水溶解后,通入空气进行氧化,可以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钡。这是一条较新的工艺路线。较之国内现有的几种生产方法,可以省掉大量酸、碱,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并且有利于连续化生产,其副产物也可综合利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固体流态化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较快的新技术,独特的“三传”性能,使其广泛的应用于焙烧、催化转化、物料输送、干燥等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而流态化技术在固体物料的浸取和洗涤上的应用,亦为固相分离技术开拓了新的途径。我国六十年代以来,所获得的流态化浸取和洗涤的试验研究之重要成果,已由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螺旋输送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较全面论述了螺旋输送器的结构、类型及其螺旋叶片、内筒和轴颈等各零部件,并就各参数在选取时所存在的利弊和设计时需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中梁 《无机盐工业》1995,(5):40-41,45
高温粗制硫化钡不经冷却直接进行水浸泡的原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19.
《化工设计通讯》2019,(12):196-197
陕西安康江华化工公司100kt/a硫化钡黑灰改造生产线由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并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应用了水泥行业成熟先进的大型窑炉技术、原料预均化技术、燃煤细粉制备技术、粉尘治理及中央集控等技术,实现了多个突破,自投产多年以来产量稳定在100kt/a以上,设备运转率达到了95%,各项设计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真正实现了优质、高产、低耗的稳定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超音速天然气脱水装置螺旋导流器的最优叶片出口角,文中基于某天然气的实际组分,设计了超音速低温分离器的螺旋导流器,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其螺旋流发展段进行了模拟分析,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和同类设备进行性能对比,验证了其结构的合理性。分别对叶片出口角为20°,25°,30°,35°,40°螺旋导流器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出口角从20°增大至25°时,切向速度大幅度减小,继续增大,其值变化较小;不同出口角下,轴向速度基本不变,而径向速度变化较大,出口角30°时,径向速度波动最小,稳定性最高;通过比较动能与压降比值的差异,出口角25°—35°时,其值较好。综合来看,叶片出口角在30°左右其速度分布与压降损失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