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某煤矿41盘区运输大巷的围岩特征,讨论了该巷道原有支护方案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该盘区运输大巷围岩变形及松动圈演化规律,针对巷道顶板、两帮、底板变形特征分别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在41盘区运输大巷试验段布置了2个综合监测断面和2个松动圈窥视断面,对巷道变形及锚杆(索)受力情况进行了监测。研究表明:(1)顶板离层量最大值为7.3 mm,表明顶板锚杆能够发挥支护作用,深部围岩完整性较好,未产生裂隙和离层;(2)顶板下沉量最大值为1.86 mm,两帮收敛量为13.1 mm,两帮收敛量大于顶板下沉量,说明巷道两帮锚杆支护优化后,对顶板变形的控制效果优于两帮;(3)锚杆受力最大值为25.65 k N,锚索受力最大值为32.4 k N,锚杆和锚索受力均未超过各自允许的抗拉强度。上述研究反应出,采用所提方案对该矿41盘区运输大巷进行支护后,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分析司马煤业公司1303工作面回风巷顶底板和两帮破坏情况及原因,优化支护方案,顶板采用短锚索+加强锚索支护,两帮采用锚杆+加强锚索支护方式.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回风巷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23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5mm,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庞庞塔矿9-101工作面回采期间其临近的北翼回风大巷出现明显的失稳变形现象,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矿压监测表明,北翼回风大巷主要变形形式为两帮内挤,其保护煤柱宽度大于80m时基本不再受采动的影响,设计将9-101工作面回风巷和措施巷内移50m,并采用锚杆锚索对北翼回风大巷两帮补强支护,采取以上措施后,两帮移近最大为30mm,顶底板移近量最大为13mm,能够满足其安全正常使用的断面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围岩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密市大磨岭煤矿深部破碎围岩回风开拓大巷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原支护回风开拓大巷矿压显现规律及变形破坏原因,提出了不对称"锚网索喷"二次联合支护方案。文章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确定了一次支护锚杆直径为22mm、长度为3000mm,巷道下帮、上帮肩部锚杆间排距分别为650mm×750mm、750mm×750mm,巷道两帮锚杆间排距750mm×750mm;二次支护方式采用"锚索+W型钢带"加强支护。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可知,17~49d后回风大巷围岩变形基本趋于稳定,平均变形速度约1mm/d,即优化支护设计方案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弱围岩条件下厚煤层大断面煤层大巷大变形、难支护的问题,以枣泉煤矿13采区辅运大巷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厚煤层大断面煤层大巷支护对策,给出了大巷围岩控制方案。现场应用表明,巷道两帮移近量最大为244.2 mm,顶板下沉量最大为181.8 mm,底鼓量最大为144.5 mm,巷道变形均在合理范围内;从锚杆、锚索受力监测分析,锚杆、锚索受力最大值分别为99.1、256.6 kN,说明锚杆、锚索充分发挥支护作用,且均未达到支护体的屈服强度。监测结果充分表明,"锚固承载结构+应力释放空间+高强钢棚支护"的多级支护方法较好的控制了厚煤层大断面煤层大巷的有害变形,保证了巷道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煤》2017,(12)
针对潞安五阳矿井深埋大巷围岩变形、锚杆破断难题,在开展地应力、煤岩体强度及围岩结构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软弱围岩破坏变形的机理;基于对称一次支护原则提出了高预应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对巷帮进行短锚索补强设计。现场监测表明,相距掘进面达50 m时锚杆锚索工作载荷开始稳定,锚杆工作载荷最大值稳定在154 kN,锚索工作载荷最大值234 kN。掘巷阶段两帮最大回缩量149 mm,顶板最大下沉量15 mm左右,底板变形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大巷支护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控制问题,针对信湖煤矿回风石门埋深大、应力高、围岩强度低的特点,在分析了信湖煤矿回风石门的围岩赋存条件、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原有支护方案已难以维持现掘巷道稳定的条件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信湖煤矿回风石门围岩塑性区范围,从而提出了控制巷道围岩的基本理念:采用小承载体控制围岩破碎区的扩大,采用大承载体限制围岩塑性区的发展,2个承载结构共同维持巷道稳定,进而提出采用“混凝土喷射+注浆锚杆/锚索+普通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对新掘巷道进行支护,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性试验对“混凝土喷射+注浆锚杆/锚索+普通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及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信湖煤矿回风石门新掘巷道经“混凝土喷射+注浆锚杆/锚索+普通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支护后围岩表面变形趋于平稳,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仅为36 mm,两帮移近量为67 mm,支护体与巷道围岩形成了稳定的复合承载结构,联合支护方案能够保持巷道的长期稳定,该联合支护方案可为其他类似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曹广民 《煤》2022,(6):80-83
为解决辛置煤矿二采区回风大巷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矿压监测、钻孔窥视等手段,研究回风大巷变形破坏规律,设计围岩加固方案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回风大巷应采用高强锚杆、锚索+注浆+反底拱联合加固返修技术,注浆后围岩的完整性和强度显著提升,返修后顶底板相对移近量保持在90 mm以下,两帮移近量保持在110 mm以下,能够满足矿井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急剧变形失稳问题,以朱集西煤矿西翼11煤运输大巷机头硐室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4种不同支护方案及不同支护结构(锚杆支护、锚杆+喷层支护、锚杆+锚索支护、锚杆+锚索+喷层支护)的围岩塑性区破坏深度与位移进行分析,得出方案三锚网喷初次支护+预应力锚索二次支护为最优方案。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耦合支护方案三后,支护结构的整体性承载能力和围岩的自承能力提高,机头硐室两帮移近量为25.98 mm,顶底板移近量为43.45 mm,有效控制了深部复合围岩的大变形失稳问题,保证了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0.
原开拓巷道投入大、成本高,为保证开拓巷道做到经济合理,有利于降低巷道综合成本,本文以花草滩煤矿+1300 m水平西翼回风大巷为工程背景,先进行钻孔窥视,采用钻芯法对岩芯岩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模型,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分别模拟+1300 m水平西翼回风大巷在无支护、锚杆排距600 mm、800 mm和1000 mm等4种支护方案下围岩塑性区、围岩应力的分布,分析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支护方案。根据围岩塑性区、围岩应力,选择800 mm锚杆排距,并进行了工业性实践。通过对新开拓的+1300 m水平西翼回风大巷的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的移近量进行监测,得到了该回风大巷的围岩变形数据,该变形量满足矿井的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