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系统静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滚珠丝杠副刚度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STC单片机的滚珠丝杠副轴向静刚度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串行A/D转换芯片TLC2543实现对测力传感器和电感测微仪输出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设计了以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为基准的刚度检测方案,并采用RS-232作为通信接口,对滚珠丝杠副的静刚度曲线进行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4.
车辆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系统地评述了车辆四轮转向系统的原理及其控制方法的发展,在上基础上指出四轮转向系统的研究必须以闭环综合评价为出发点,并与其它主动安全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采用负载敏感技术的自行走全液压载重车转向系统的设计,使用AMESim和MATLAB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了联合仿真,分析了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采用带死区的PID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相比,带死区的PID控制对载重车转向系统的控制效果更好,通过与现场试验所得数据相比较,仿真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STC单片机的滚珠丝杠副轴向静刚度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串行A/D转换芯片TLC2543实现对测力传感器和电感测微仪输出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设计了以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为基准的刚度检测方案,并采用RS-232作为通信接口,对滚珠丝杠副的静刚度曲线进行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PID线控转向系统前轮转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系统是乘用车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关系到整车的操纵稳定性以及舒适性.通过对乘用车线控转向系统结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Simulink与CarSim的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将模糊理论应用到前轮转角控制策略中,并在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模糊PID控制器,用于前轮转角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汽车低速行驶时,较小方向盘转角能实现较大的前轮转角变化,其传动比较小,驾驶员转向轻便;而高速行驶时,需要较大的方向盘转角实现前轮转角变化,传动比较大,可有效防止汽车高速抖动,提高汽车操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路感需要模拟生成的问题,分析了转向过程中转角和力矩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新型融合转角和力矩信息的双向控制方法。研究了路感电机和转向电机的控制方法,并参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出了用于转向力传动比设计的助力控制和回正控制方法。通过选取典型工况进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向驾驶员反馈路感,并保证具有汽车良好的回正性能。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基本助力控制算法及实现方法.确定了曲线性转矩助力特性,依据转向盘转动速度选择控制逻辑.目标转矩的控制采用专家PID调节器,使转矩调节更平稳,能有效地提高电机响应速度,使电机跟随性更好.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策略在实际系统应用中具有良好效果,达到了系统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汽车前轮转向阻力矩的分析和计算是主动转向系统设计和控制的理论基础,汽车前轮转向阻力矩可分为主动阻力矩和被动阻力矩两大类.从转向轮受力分析着手,利用虚功原理分析推导出了主动转向阻力矩计算公式,探讨了主动转向阻力矩与车轮所受外力以及前轮定位参数的相互关系和转向轮自动回正的条件;通过对被动转向阻力矩的分析与计算,得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前轴载荷、轮胎气压、转向器的摩擦阻力、阻尼系数和转向速度.这些分析和计算结果对汽车主动转向系统的设计和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CAE在轿车转向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针对前期方向盘振动过大的情况,通过CAE仿真分析找出转向系统薄弱位置,对结构进行改进,提高转向系统模态频率,减小方向盘振动。  相似文献   

13.
以汽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保证汽车转向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以车速和前轮转角来确定车辆动态转向系统理想传动比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确定的理想传动比保证了汽车转向增益不变,减轻了驾驶员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个基于转向系统总成特性的实时动力学模型,由于该模型基于阿克曼转向机构的角位移传递比、扭矩传递比、机构柔性等特性,不需要过多的硬点位置参数,因此,适用于汽车预开发阶段的建模。模型中考虑了转向系统关键部件的动力学自由度,能够反映其瞬态变化过程。将其嵌入到14自由度整车模型的仿真代码中,进行某A级车操纵稳定性工况的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场地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分别介绍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和自动转向系统的基础上比较了这两个系统的作用,结构和控制特点;另外还指出了电子控制的汽车转向系统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四轮转向车辆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辆操纵稳定性是影响车辆主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四轮转向控制可以提高车辆低速行驶时的灵活性,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但是传统的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大多建立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实际车辆很难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在考虑了轮胎非线性的双自由度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四轮转向车辆的神经网络正模型,并对其逆模型进行了辩识,用逆模型作控制器,使四轮转向车辆的质心侧偏角在高速行驶时基本保持为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定前后轮转向比控制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18.
为兼顾车辆转向轻便性和操纵稳定性,并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本文采用恩智浦32位MPC5634主控芯片,对基于模型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策略进行研究。通过Simulink/Stateflow搭建助力控制策略、回正控制策略及阻尼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通过功能性和结构性测试之后,自动生成嵌入式C代码,通过软件在环(software in-the-loop,SIL)进行仿真测试,并通过实车标定试验和转向试验,验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车辆怠速工况下,开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时,转矩传感器的转矩信号与关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时转矩传感器的转矩信号相比,转矩传感器输出的最大转矩信号AD值由210降至174,转矩差值由助力电机提供的转矩弥补,说明所开发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较明显的助力效果,能够满足设计需求。该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转向盘转角跟随控制算法。该算法在三闭环位置控制方法基础上,应用三步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位置环和转速环,以提高转角跟随的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工程实用性。为证明该三闭环三步法转角控制(TTAC)算法的有效性,与传统的PI三闭环位置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基于Car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对比和基于EPS原地转向实验台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转向盘转角跟随算法能使转向盘转角以很小的滞后和误差跟随上转向指令的输入,更适合自主转向。  相似文献   

20.
在液压系统中正确地选择和布置污染控制装置以实现目标清洁度,可直接提高系统性能、延长元件和油液的寿命以及减少维修,并且能够避免80%以上液压系统的故障。就系统中污染控制装置的布置问题及过滤器功能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介绍了油污染监控装置压差发讯器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