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服装款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衣柜中因过时而长期未穿着的服装也越来越多。它们通常被当作废弃的纺织垃圾来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面对这个现状,废旧服装二次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废旧服装的二次设计可以让废旧服装重复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服装的造型,通过对废旧服装进行改造,让过时的服装重回潮流前沿,再次被人们穿着。对于破旧的牛仔服装也可以采用特殊的修补方式,在不影响服装外观的基础上修复影响服装穿用的部分。废旧服装面料的循环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整个服装产业的生态化也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阐述裁剪类针织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意义,并从4个方面分析以线迹为其创新设计手段的原因,包括:线迹种类与功能的多样性,线迹对服装构成的重要性,线迹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分析影响裁剪类针织服装面料线迹效果的因素,包括缝线材质和色彩,线迹类型、线迹密度与宽度、线迹形状、线迹排列与分布等线迹形成的视觉轨迹,以及面料对二次设计最终效果的影响。基于此,结合大量实例,提出裁剪类针织服装面料二次设计中的线迹创新应用方式,以期拓宽裁剪类针织服装面料二次设计中线迹的设计思路,启发裁剪类针织服装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3.
多梳拉舍尔花边在服装中的应用已经从最初的服装辅料成为服装的主体--服装面料.之前的多梳拉舍尔花边主要点缀于领口、袖口、裤角、门襟、袖山、袖克夫及裙子的边饰上,在服装中起装饰作用,现多梳拉舍尔花边作为服装面料大面积使用在服装中已成为一种潮流.多梳拉舍尔服装面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文章从花型设计、布局设计、色彩设计、规格设计以及在服装中的应用方式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多梳拉舍尔花边面料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4.
陈正英 《印染助剂》2020,(3):I0003-I00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进步,各行各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在服装设计行业,伴随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服装款式、色彩组合等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为此,广大服装设计师越来越关注服装面料的设计及服装设计的艺术性。通过将印染应用于服装面料设计中,不仅可使服装的鲜明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还可赋予服装面料更深厚的艺术内涵。现如今,服装面料设计与服装设计已实现了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各式各样的面料处理工艺数不胜数,印染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有效应用,不仅是对服装面料设计的有效创新,还是对服装设计方式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5.
非织造工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富有朝气的生产行业,产品和材料已经涉及到产业、装饰、服装等应用领域。据有关资料统计,非织造布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增长最快,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应用在服装辅料(如服装内衬、保暖絮层等)以及防护服、隔离服等一次性服装,对于耐久性服装面料的开发研究很少,本文主要从服装面料以及面料基布两个方面讨论服装用非织造布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服装设计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的艺术,在进行服装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呈现出最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服装面料与服装的动感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服装面料去呈现服装的动态感。从服装面料本身,面料改造,以及服装的展示和人体功能学等多个方面举例论述了两者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欧洲品牌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借鉴促进了欧洲品牌服装的市场竞争力。为了促进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对欧洲品牌服装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宏观上从款式元素、服装面料、服装色彩以及传统服饰四个方面,分析了欧洲品牌服装中较为常见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然后从欧洲品牌服装设计风格、欧洲品牌服装功能设计以及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欧洲品牌服装中的直接应用三个微观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对于欧洲品牌服装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服装面料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朱松文 《棉纺织技术》1999,27(8):453-456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服装的发展情况及流行趋势,分析了由于市场的竞争,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使服装的技术含量大为提高,要求服装面料的设计,生产与销售要符合服装的潮流并需要信息灵通,快速反应,此外,还介绍了服装潮流对服装面料的发展的影响以及一些新型的纤维原料与功能性,智能性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9.
非织造工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富有朝气的生产行业.产品和材料已经涉及到产业、装饰、服装等应用领域。据有关资料统计.非织造布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增长最快.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应用在服装辅料(如服装内衬、保暖絮层等)以及防护服、隔离服等一次性服装.对于耐久性服装面料的开发研究很少.本文主要从服装面料以及面料基布两个方面讨论服装用非织造布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了智能LED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应用,从智能LED的概念及特点着手,分析LED在服装面料中的表现方式,明确了LED元件与服装面料的结合具有可行性。重点研究了智能LED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方法,详细阐述了智能LED在透明面料、半透光面料、不透光面料和钩编面料中的应用方法。最后,对智能LED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对智能LED面料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具体分析,拓展了LED服装创新设计的思路,为智能LED服装设计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残疾人相较于正常人群存在许多的不便之处,对于服装面料的设计有其特殊的要求.目前,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之一,服装面料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经济、资源和人类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残疾人对于服装面料设计的需求,总结了残疾人服装面料的常见设计与应用,旨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下,更好地利用服装面料设...  相似文献   

12.
羊毛服装广受消费者的青睐与喜爱,在强烈的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彰显材质的优越性,需对羊毛面料进行更加科学与专业的化学定形,通过明确羊毛服装化学定形的内在机理,并对化学试剂的影响作用及测试手段建立深刻认识。从服装面料设计视角出发,提出羊毛服装面料定形与使用的新主张,即化学定形过程中把控好服装面料色彩,实现羊毛服装面料的立体塑型,改变羊毛服装面料使用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服装面料再造的仿生设计为目标,从面料再造和仿生设计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对服装面料再造的仿生设计进行理论概述,然后分别从面料再造的图形仿生、色彩仿生、形态仿生、功能仿生和文化仿生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总结出面料再造的仿生设计对服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服装相关人员对于面料悬垂性的实用性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主要服装面料棉、毛、涤纶三种原料的悬垂性能,讨论了平纹、斜纹两种组织,以及不同原料、不同厚薄对面料悬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进行反复设计与测定,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服装面料的创意设计在现有设计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创新.在当代多元化的背景下,面料是构成服装设计的重要材料基础之一,人们对织物设计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艺术印染技术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彰显服装的个性,本文从残障人士穿着舒适性的角度分析了残障人士对服装面料设计的需求,从而将艺术印染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服装设计所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越来越多新型的服装面料被应用于服装加工领域,满足了人们对于服装外形、制质地以及设计等多方面的要求。立体提花结构纬编面料具备着质地柔软、花纹立体等多重优势,目前已经被较为广泛的应用于服装设计以及家纺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本文从立体提花结构纬编面料的编织原理入手,探讨立体提花结构纬编服装面料的设计于开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服装面料的材质、纱线规格、面料组织结构、后整理等因素对服装手感、质地及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服装的纹路、光泽、硬挺度、弹性等,进而影响服装的肌理效果。因此,在把握上述服装肌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者要充分运用肌理设计的加法设计手法与减法设计手法,才能设计出受消费者青睐的个性化、风格多变、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的服装,更好的诠释服装肌理设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服装材料能带给消费者什么,怎样提高服装材料的使用率,根据符号学方法,将服装材料和消费者意向进行解构,再运用结构主义来整合消费者获得感,消费者可从服装材料的质量、环保性、个性多元和科技智能4个方面拥有获得感,从而使消费者扩大对服装面料的认知度,获得了服装的舒适度和服装洗涤保养知识,提升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智能服装领域已经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生活。智能技术在服装方面的应用和融入是智能服装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智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智能服装的走向。现从智能服装的技术、面料再到结构造型和功能性等多个方面阐述智能服装设计方法。分析认为,面对特殊人群、可持续发展、增加回收率、面向广大消费者和商业大众化是智能服装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服装款式的细节设计是体现服装卖点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服装的风格和服装款式细节设计进行描述。服装细节变化有很多种方式,本文选择一款服装,以同一服装面料为载体,通过在款式上对其进行细部调整,分别分析每处变化对顾客群定位和风格的影响,并通过举例对服装款式细节设计与服装卖点的关系进行分析陈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