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针织内衣织物接触冷暖感与织物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关系,采用KES-F7精密瞬间热物性测试仪测试14种针织内衣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量。从织物密度、织物厚度等结构参数以及织物相关力学性能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织物结构越紧密,织物中静止空气含量越低,皮肤与织物接触冷感强烈;织物表面越光滑,皮肤与织物接触面积越大,接触冷感强烈;织物厚度越大,皮肤与织物接触暖感强烈。织物的结构参数影响织物中静止空气含量,从而对织物接触冷暖感产生影响。由织物最大瞬态热流量与织物力学性能参数相关性分析可知,减小织物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提高织物的蓬松性,有利于增强织物的接触暖感。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纤维种类和不同织物结构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规律。以羊毛、棉、亚麻、蚕丝、涤纶和锦纶6类纤维共36种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7THERMO LABOⅡ型冷暖感测试仪测试了36种织物的接触冷暖感值,并分析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羊毛织物的接触暖感最强,锦纶织物的接触冷感最强,棉织物、亚麻织物的接触冷暖感波动范围较大。相关系数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纬密与厚度对接触冷暖感的影响显著,经纱细度次之,总紧度最小,接触冷暖感与纬密、经纱细度呈正相关,与厚度、总紧度呈负相关。认为:纤维种类和织物结构参数对织物接触冷暖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织物接触冷暖感,针对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热量传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三维织物传热仿真模型分析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因素。通过Texgen建模软件建立织物三维几何模型,结合等效热导率的串并联模型,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提取最大热通量值与KES-F7型织物冷暖感测试仪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模拟值与测试值误差均在6%以内,且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织物毛羽层厚度增大时,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面热通量会随之变小;当织物内部加入高热导率纱线时,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面热通量值随之增加,且热导率增大时,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面热通量增幅趋缓;当高热导率纱线数量增多时,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面热通量值也会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33种色织衬衣面料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7接触冷暖感试验仪测试了织物的接触冷暖感,探讨了色织衬衣面料接触冷暖感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3种色织衬衣面料的接触冷暖感均值为0.196W/cm2,差异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表面形态、组织和原料。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对聚乳酸纤维针织物与棉纤维针织物冷暖感进行研究,比较得出聚乳酸纤维针织物冷感强于棉纤维针织物,更适合制作夏季贴身穿着衣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接触冷感产生的机理、冬季内衣接触冷感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改变织物的组织结构以改善织物的接触冷感。  相似文献   

7.
织物结构密度对织物导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同种涤纶纱线不同经密和纬密系列织物导热性能的差异,探讨了织物结构密度对织物导热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织物结构密度的变化导致织物表观密度、织物含气性变化,它们是影响织物导热系数的直接因素,并且都是线性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1 纺织品生理特性的比较测试 特殊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在不断增长,可透气防水纺织材料在工作服和运动服方面的应用也日趋重要。这些服装必须具有高质量。人们生产一些非常特殊的商品来满足各种复杂的需要。例如,运动服装必须经受极端条件的考验。滑雪跳跃或冰上运动需要能御寒防湿、防雪防雨的紧身衣。轻装潜水和帆船运动或冲浪运动所需的服装要能抵御冷水,特别对于帆船运动和冲浪运动而言,还要能抵御阳光的照射和海风的吹袭。特殊纺织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18.2tex棉纱、18.2tex阳离子粘胶纱及18.2tex玉石天丝复合纱为原料,试制18块仿棉交织织物,讨论了纱线的基本结构与性能,并测试了织物的接触冷暖感、热传导率、保温率、透气性及刚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玉石天丝复合纱具有蜂窝结构,与棉纱交织织物的导热性能较好,其中玉石天丝复合纱含量越高,织物导热性能越好;阳离子粘胶纱与棉纱交织织物的导热性能同玉石天丝复合纱与棉纱交织织物相比较小,却与纯棉织物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织物热传递机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影响织物热传递性能的主要因素。织物的热传递机理,以纺织品为研究对象,其传热方式包括传导、对流、辐射和伴随着水汽传输而发生的潜热传递;影响织物热传递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纤维导热系数、织物结构、织物结构参数和环境温度,现从这四个方面研究了其对织物热传递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织物的接触感,特别是光滑感与凹凸感,是作为服装面料的重要性能之一。人们很早以前就对与此密切相关的物理量——摩擦性能作了研究,但通过各种方法所测出的摩擦特性量与人的接触感怎样相关尚不明确,与之相关的物理试验法也没有确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日本KES—F7型冷暖感测试仪,测试了27种苎麻机织布的接触冷暖感,探讨了纤维材料、织物表面特性、织物结构、润湿等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情况,认为苎麻织物接触冷感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结得出织物的面积重量是影响其接触冷暖感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客观评价问题,开发了1台基于单片机的织物动态热传递测试装置.该装置能模拟织物接触人体时的热交换过程,通过单片机实时测试织物表面温度对时间的变化来表征织物的动态热传递性能.从理论上分析了测试装置的测试参数与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关系,并使用该装置对棉、毛、丝、麻4种织物的动态吸热曲线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凉感织物主要在夏季等高温环境下使用,为人体带来相对舒适的感受。目前凉感检测指标主要为接触凉感系数,来表征接触瞬间凉感,但不能反映持续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文中设计一种检测装置,能模拟我国夏季南北方地区环境条件,使织物处于装置中,通过测试凉感织物和普通织物表面温度与初始温度的差值,研究时间、环境温湿度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检测装置的凉感测试结果能够反映凉感织物持续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总结当前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测试方法、影响因素、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概念、评价指标、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导热系数、比热容、织物结构参数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综述了现有织物实现接触冷感或暖感的途径。指出了目前关于织物接触冷暖感的评价、测试及产品开发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认为应加强对织物冷暖感的研究,以更好满足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7.
选择几种不同组织结构的试样,探讨了织物结构参数,如厚度、平均浮长、覆盖系数对织物热传递性能的影响,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得到织物热传递性能随织物结构参数变化的规律。结果证明:织物厚度的增加,会使织物的克罗值增大,但是增大的幅度在减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有减少的趋势;平均浮长愈长,织物的克罗值愈大,但增大的幅度逐渐减小,平均浮长过大,克罗值反而减少;随着覆盖系数的增大,织物的克罗值随之减小,织物的热传递性能随之增加;随着覆盖系数的减小,织物的克罗值相应增大,热传递性能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8.
织物热传导机理的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纺织品传热机理。从宏观角度看,纺织品作为纺织纤维和空气的集合体,其传热途径包括传导、对流、辐射和伴随着水汽传输而发生的潜热传递;从微观角度看,纺织品是声子作为载体实现热传导的。最后还介绍了影响织物导热系数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测量玻璃棉纤维直径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仪和热线法通用导热系数仪,研究了纤维直径对玻璃棉纤维纸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棉纤维直径的变化会影响纸张的孔隙结构,直径越小,纤维间的孔隙尺寸越小,孔隙间相互连通程度越低;随着玻璃棉纤维平均直径的降低,孔隙率成明显增大的趋势;相同定量的手抄片,纤维平均直径越小,纸张的厚度越大,透气度越小;玻璃棉纤维纸的导热系数随纤维直径的减小,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当玻璃棉纤维平均直径小于1μm时,导热系数随直径的变化较明显,且直径越小,导热系数减小得越快。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不同消防灭火服外层织物,将其与防水透气隔热层、舒适层组成的组合面料进行热防护值测试,分析消防灭火服外层织物基本参数与热防护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消防灭火服外层织物结构、材料导热系数、热收缩率对其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消防灭火服外层织物热防护性能与材料导热系数、遇热产生的气腔高度、表/里层经纬密度配置显著相关。在相同重量下,对热防护值要求较高的消防灭火服进行外层面料设计时,外层织物在组织结构上应采用双层结构,其表/里层经纬密度配比接近1.5∶1;在材料选用上,表层材料热收缩率应相对较大,里层材料热收缩率应较小且导热系数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