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摘精粹     
《毛纺科技》2012,(5):65
深色羊绒染制品退色方法的探讨与比较/林丽云(福建省纤维检验局)//中国纤检/中国纤维检验局.-2011,(20).-58~62通过保险粉和二氧化硫脲在不同条件下对深色羊毛羊绒染制品进行退色处理,通过直观观察、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以及白绒对比,分析了退色效果和鳞片损伤程度,并对这2种退色剂进行了综合比较,得出适合深色羊绒染制品的退色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林丽云 《中国纤检》2011,(20):63-67
本文通过保险粉和二氧化硫脲在不同条件下对深色羊毛羊绒染织品进行退色处理,通过直观观察、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以及白绒对比分析了退色效果和鳞片损伤程度,并对这两种退色剂进行了综合比较,得出适合深色羊绒染制品的退色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羊毛/水溶性纤维织物的轻薄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树  刘伟尚敏 《印染》2004,30(23):36-37
对羊毛/聚乙烯醇纤维混纺织物进行去除聚乙烯醇、保留羊毛组分处理,然后对织物表面进行钝化鳞片层和改性有机硅处理,实现了羊毛织物的轻薄化和防毡缩。结果表明,采用逐步升温和大浴比(1:50)工艺,聚乙烯醇纤维去除较彻底。鳞片层钝化工艺为:双氧水用量40g/L,稳定剂101用量8—10g/L,温度50℃,pH值9;有机硅配比为20:80时,织物的弹性、平滑性和柔软性最佳。  相似文献   

4.
氦气/氧气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氦气和氧气分别为载体和反应气体,对羊毛织物进行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测定处理前后羊毛织物的润湿时间和表观色深K/S值,利用SEM和FTIR分析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羊毛织物经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后,纤维表面鳞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粗糙度增加,纤维表面羟基等极性基团有所增加,从而使织物吸湿性和染色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使超细涤纶纤维织物具有真丝织物的效果,需对其采用碱减量处理。主要研究了碱减量处理对超细涤纶纤维织物性能的影响,阐述了超细涤纶纤维织物碱减量实验的基本方法,以减量率、断裂强力、吸水性、硬挺度和染色表观色深K/S等指标表征超细涤纶纤维织物减量处理的性能。通过对碱减量处理后超细涤纶纤维织物服用性能的测试和比较,综合考虑织物碱减量处理的效果,确定了烧碱用量、碱促进剂种类和用量。通过正交分析法,优化超细涤纶纤维织物减量处理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得出超细涤纶纤维织物碱减量的最佳工艺为:碱的浓度为5 g/L,促进剂浓度为0.8 g/L,时间为60 min,温度为85℃,浴比1∶30。  相似文献   

6.
对于羊毛可采用氧化漂白、还原漂白或者氧化/还原相结合的漂白方法进行脱色,从而去除羊毛中的大部分色素,提高其附加价值。文章研究了还原性和氧化性脱色剂对羊毛的脱色效果。采取颜色观察和强力测试的检测手段,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测定及分析,最终确定保险粉处理→水洗→双氧水处理→水洗多段脱色法脱色效果最佳,羊毛纤维脱色最佳工艺为:保险粉质量浓度15~25 g/L,处理温度40~60℃,脱色时间10~30 min,处理后羊毛的强力平均值为112~152 c N。  相似文献   

7.
以紫羊绒为原料,利用无磷双氧水稳定剂作为含磷稳定剂的替代物,对紫羊绒进行脱色。通过探讨稳定剂种类、稳定剂用量等单因素的影响,并选出4个主要因素硫酸亚铁用量、双氧水用量、氧化漂白pH值和柠檬酸钠用量进行正交试验,以脱色紫羊绒白度提高量和单纤维强力下降率为主要测试指标,优化紫羊绒无磷脱色工艺。结果表明,紫羊绒无磷脱色工艺:硫酸亚铁用量4.5 g/L,双氧水用量70.4 mL/L,氧化脱色pH值为9.5,柠檬酸钠用量16.9 g/L,预处理时间2.0 h,浴比1∶13;采用该工艺处理紫羊绒纤维的白度可提高33.26%,纤维强力下降率0.35%,且可生化降解性好,BOD5/COD(铬法)=2.74。  相似文献   

8.
《印染》2015,(8)
利用羊毛纤维上还原性基团,在织物上原位还原银盐溶液生成纳米银。考察了保险粉和亚硫酸氢钠预处理,以及硝酸银浓度和硝酸银处理时间对纳米银负载量的影响,并测试了纳米银整理羊毛的抗菌性能和断裂强力。结果表明,经保险粉预处理的羊毛织物纳米银负载量较高。优化的保险粉预处理羊毛织物纳米银整理工艺为:保险粉45 g/L,处理时间30 min,硝酸银浓度16 mmol/L,处理时间2.5 h。处理后的羊毛织物具有持久的抗菌性,断裂强力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涤纶的染色温度,实现毛/涤混纺织物一浴法染色,制备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环保无味载体乳液,测试载体对涤纶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探讨染色温度、载体用量对涤纶染色效果的影响,以及毛/涤一浴染色后解决分散染料沾染羊毛的方法。结果表明,载体对涤纶有明显的增塑作用,使用自制的载体乳液可以于98℃染涤纶,载体的最佳用量为5%(owf);毛/涤一浴染色后,用含保险粉0.6 g/L,碳酸钠1.0 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S1.0 g/L的还原液,采用1∶50的浴比于75℃还原清洗10 min,有效解决了分散染料沾染羊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丝/Optim纤维混纺织物风格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红霞  金艳  祝成炎 《纺织学报》2009,30(12):31-36
 采用绢丝作为经纱,羊毛、羊绒、绢丝、羊毛/绢丝、羊绒/Optim纤维、Optim/绢丝/羊毛、Optim/绢丝/羊绒混纺纱线作为纬纱,试制了具有丝绒、丝毛风格特性的一系列样品,采用FAST织物风格仪等测试触觉风格和视觉风格的性能指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织物中绢丝、羊绒、Optim纤维及羊毛含量与织物风格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Optim纤维含量对织物厚度、织物经纬向弯曲长度、织物悬垂性等均有较大的影响,Optim纤维能在一定范围内代替羊绒而不影响丝绒类织物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乙二醇与乙二胺对毛/涤混纺织物中的涤纶分离降解工艺进行了研究,在不损伤羊毛纤维的条件下,经分离可使羊毛纤维得以回收。通过对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溶剂与混纺织物的配比等影响因素的探讨,并对降解产物进行了红外检测、氨基酸成分分析和纤维断裂强度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降解毛/涤混纺织物中的涤纶,在95℃条件下,处理50 min时效果最佳,混纺织物的降解率为78%;采用乙二胺在65℃、用量为混纺织物10倍的条件下处理360 min后,混纺织物可降解85%,但该工艺条件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2.
羊绒与羊毛纤维表面形态的图像处理与识别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分析了羊绒和羊毛的表面鳞片形态特征 ,综合利用灰度差值、模板代换、边界搜索、轮廓跟踪、拐点分析等一系列图像处理和识别的方法 ,对羊绒和羊毛表面鳞片形态进行处理 ,提出了鳞片内外 2个方形因子的指标 ,对羊绒纤维实现了自动的识别。  相似文献   

13.
山羊绒漂白     
山羊绒是名贵的特种动物纤维,在色泽上一般分白绒,青绒和紫绒,其中以白绒最名贵、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在商业上杂色羊绒比白绒价格低25-30%。故国内外的厂商为了提高羊绒价值,多将杂色绒给予漂白,但考虑到羊绒纤维较细,鳞片包覆又不如羊毛密集,可能对纤维会带来损伤,现将日人大野一郎70年出版的“羊毛工业便览”所载羊绒漂白一例,介绍如下: 温度、时间的控制是最关键的, 双氧水(含量35%) 25g/l 氨基磺酸钠 10g/l 氨水(25%液) 5g/l 纤维保护剂和浸透剂适量 被处理物的浴比(25:1)~(50:1) 温度 20~30℃ 日数 5日(120小时) 水洗后用0.5%…  相似文献   

14.
于佳  辛斌杰  卓婷婷  周曦 《纺织学报》2021,42(1):112-117
为研究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铜/聚吡咯/羊毛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拓展羊毛织物在柔性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利用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技术对羊毛进行去鳞片化处理,依次对羊毛织物预处理300、600、900、1200 s,然后在羊毛织物表面原位聚合构建聚吡咯膜层,并用磁控溅射沉积铜薄膜增强纤维表面的导电网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  相似文献   

15.
竹浆纤维羊绒混纺针织物生物抛光整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酵素LH(纤维素酶)对竹浆纤维、羊绒、羊毛3种纤维混纺平针织物进行抛光整理.介绍了此混纺织物的柔软处理和生物抛光整理的工艺配方和条件.分析并阐述了酶用量、温度、时间和浴比等工艺参数对生物抛光整理效果的影响,测试并比较了处理前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得出生物抛光整理的最佳工艺:酶用量为1~2 g/L,浴比为1:5~1:15,处理温度为45~55℃,处理时间为40~60 min,而具体酶用量还须视织物组织比例、厚度、紧密度和克质量等参数而定.生物抛光整理后的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得到改善.均在4级或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媒染预处理-氧化漂白-还原漂白"3阶段工艺方法对驼绒进行脱色,研究了媒染温度、H_2O_2用量、氧化温度、氧化漂白时间、还原剂种类对驼绒脱色后的白度和纤维断裂强力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法,得出驼绒纤维脱色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预处理阶段:FeSO_4 15%(owf)、NaHSO33 g/L、浴比1∶40,媒染温度40℃,处理时间40 min;氧化漂白阶段:焦磷酸钠8 g/L、H_2O_2用量25 g/L、氧化温度50℃,漂白时间120 min;还原漂白阶段:焦磷酸钠2 g/L、保险粉1 g/L,温度50℃,还原时间60 min。优化工艺获得的脱色驼绒纤维具有较高的白度,且纤维损伤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和壳聚糖联合整理羊毛织物,测定整理前后羊毛织物的接触角、表观色深K/S值及上染率,分析联合整理对羊毛润湿性和染色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整理前后羊毛纤维表面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并与其他不同组合的整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和等离子体预处理对羊毛表面鳞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使纤维表面粗糙;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表面的极性基团增加,使更多的壳聚糖沉积在纤维表面;过氧化氢/等离子体/壳聚糖联合整理大大改善了羊毛织物的润湿性能和染色性能.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预处理工艺的中等分子质量壳聚糖整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碱性蛋白酶对拉伸细化羊毛纤维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立  张健飞  徐磊 《纺织学报》2009,30(2):65-69
为去除拉伸细化羊毛表面影响其产品服用性能的鳞片突出部分,改善细化羊毛纤维表面的光滑程度,使纤维在形态上更接近羊绒纤维,使用碱性蛋白酶Savinase对拉伸细化后的毛条进行处理。通过观察纤维表面形态,测定纤维减量率、摩擦因数、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证明酶处理吞蚀去除翘起鳞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蛋白酶用量为1.6%(o.w.f),时间为40min的处理工艺,对纤维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拓展羊绒纤维的应用领域,探讨其产品生产工艺。以羊绒/羊毛/涤纶混纺双股线为经纱,羊绒/羊毛/涤纶/氨纶混纺双股线为纬纱,设计3组不同织造工艺参数织制的纬弹交织面料,采用灰色关联法对面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分析,得出纬向断裂强力是评判纬弹交织面料性能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相对较优的织造工艺为开口时间302°、进剑时间65°、送剑时间280°、经停架高度6 mm、后梁高度3.5 mm。为羊绒系列产品的织造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毛纺科技》2021,49(9)
为了研究亚硫酸氢钠和亲水柔软剂对涤纶/羊毛混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硫酸氢钠/尿素溶液和亲水柔软剂对织物进行整理,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接触角测量仪、多功能电子织物强力仪和主观刺痒评价法对织物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在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为30 g/L、尿素质量浓度为60 g/L、处理时间2 h、处理温度80℃的工艺条件下,羊毛鳞片基本溶解,织物刺痒感降低;再经过30 g/L亲水柔软剂整理后,织物刺痒感基本消失,接触角从142.2°下降到124.1°;红外光谱图表明织物分子结构未被破坏;处理后试样经纬向拉伸断裂强力下降,但撕破强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