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氯胺消毒对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影响氯胺消毒副产物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氯与氨氮的比值能够降低卤乙酸消毒副产物生成总量,当氯与氨氮比降至5:1时,氯胺消毒产生卤乙酸的总量比氯消毒能够减少69.1%;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与氯胺的投加量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延长接触时间对氯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小;pH升高能够减少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升高温度对卤乙酸生成量的影响很小。采用氯胺取代氯消毒能够很好控制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发现的可能导致膀胱癌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BPs)卤代苯醌(HBQs),研究了不同地区管网末端水中卤代苯醌的存在情况,以及不同前体物、pH、氯投加量及溴离子浓度对卤代苯醌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管网末端出水中可检出2,6-二氯苯醌(2,6-DCBQ),浓度范围为6.28~10.75 ng/L,2,6-二溴苯醌(...  相似文献   

3.
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的首要指标参数--卤乙酸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利用国际和国内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 ,计算了各种消毒副产物的致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 :(1)饮用水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浓度的相关性不好 (R2 ≤ 0 4887) ,说明不能从一类消毒副产物的浓度来推断另一类消毒副产物的浓度 ;(2 )在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总致癌风险中 ,卤乙酸的致癌风险占 91 9%以上 ,三卤甲烷的致癌风险则在 8 1%以下 ;(3)饮用水中卤乙酸浓度与消毒副产物的总致癌风险之间相关性极好 (R2 ≥ 0 919)。综合以上三点 ,建议将饮用水中卤乙酸浓度作为控制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的首要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4.
卤代苯醌(HBQs)是近年来饮用水中新检出的一类未受控消毒副产物,相比于三卤甲烷、卤乙酸等受控消毒副产物,其在水中的存在浓度更低,仅为ng/L水平,而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更强,同时具有生殖发育毒性。由于长期接触HBQs可能存在健康风险,综述了饮用水中目前HBQs的存在水平、前驱物、毒性及生成影响因素、控制与去除技术等进展,拟为将来对HBQs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对其潜在健康风险的评估和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颗粒活性炭吸附饮用水中卤乙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颗粒活性炭(GAC)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卤乙酸中的三氯乙酸(TCAA)和二氯乙酸(DCAA)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底质条件下,活性炭对卤乙酸的吸附等温线最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方程,浓度小于200μg/L时,活性炭对卤乙酸基本表现为单层吸附。活性炭投加量为1600mg/L时,GAC对TCAA和DCA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49%和98.01%。活性炭对TCAA的吸附能力高于DCAA,当平衡浓度为0.3μmol/L时,其对二者的摩尔吸附容量比为1.17∶1。酸性条件下有利于活性炭吸附卤乙酸。多底质共存条件下,两种卤乙酸之间存在竞争吸附,与单底质条件下相比,活性炭对TCAA的吸附受影响程度低于DCAA。同时吸附速率比较表明活性炭对DCAA的吸附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 DBPs)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明确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特性及对DBPs生成的影响,是实现DBPs有效源头控制的关键环节.研究探讨了上海某水库水源水中有机物不同组分与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之间的关系,为水处理工艺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结果表明,水样中亲水性有机物比例占到60%左右;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以小于1 000的小分子为主;加强消毒前水处理工艺对亲水性和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可以有效控制DBPs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研究空气吹脱塔对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去除效果.在水温为24℃、气温为25℃、水力负荷≤20 m~3/(m~2·h)、气液比60的条件下,THMs去除率可达90%以上.THMs单体中,三氯甲烷最易去除,三溴甲烷最难去除.通过成本分析,吹脱塔运行费用为0.03元/m~3.研究表明,吹脱法是一种费用低、操作简单、高效率的去除THMs的工艺.  相似文献   

8.
水中碘类消毒副产物(Iodo-DBPs,I-DBPs)是目前饮用水领域开始关注的新兴卤代消毒副产物种类之一。近年来I-DBPs在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城市饮用水中被检出,其浓度在几μg/L到几十μg/L之间,占总卤代有机物(TOX)的1%左右。鉴于该类消毒副产物具有极强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且在氯胺消毒过程中极易生成,难以在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有效控制,因此对其毒理特征、产生机制及控制手段进行研究是目前饮用水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对碘类消毒副产物的分类特性、检测方法、生成机理、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对北方某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过程及饮用水体中的4种卤乙酸质量浓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体中只存在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其中三氯乙酸所占比例较大,为52%~90%;常规水处理工艺对二氯乙酸有较为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15%以上,而对三氯乙酸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但总体而言其对卤乙酸有10%左右的去除率;预氯化对卤乙酸的产生起主导性作用,该处产生的卤乙酸占整个氯化过程产生的卤乙酸总量的60%以上,因此常规工艺有必要从预氯化工艺着手加以改进,来更好的控制卤乙酸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中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氯乙腈(DCAN)是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DCAN具有强烈的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DCAN的分析方法,以及影响其产生的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臭味感官分析法在饮用水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中频频出现的臭味问题往往影响其饮用品质。由于致臭物质复杂且含量很少,不容易检测,如何定量和定性测定臭味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臭味感官分析法是目前正在推广普及的臭味分析方法之一,包括臭味强度指标法、臭味阈值法、臭味层次分析法和臭味等级描述法,其中臭味层次分析法最具生命力,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始采用。  相似文献   

12.
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十种阴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次进样同时测定饮用水中F-,ClO2-,BrO3-,Cl-,NO2-,Br-,CLO3-,NO3-,SO42-,H2PO4- 10种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方法,选择出了最佳的色谱条件,各种离子峰能够完全分离。对方法的检出限,标准曲线测定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和干扰物质的影响作了较详尽的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离子色谱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快速,适用于饮用水中不同浓度上述10种阴离子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给水管网中饮用水微生物再生长现象,分析了AOC作为反映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替代参数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饮用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营养的种类及特点,以及磷在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出同时检测和控制磷含量来保证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观点,并对磷和AOC共同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控制工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及其危害,从替换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已生成的消毒副产物3个方面对国内外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臭味层次分析法(FPA)培训内容及其在上海市饮用水臭味识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经过培训的FPA臭味识别小组能够对水样中不同种类的异臭味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臭味检测人员对上海市水体中含有的典型致臭土霉味物质甲基异莰醇-2和腥臭味物质二甲基三硫的嗅阈值可分别达到1.69ng/L和24.4ng/L,并对这两种物质的强度等级评价有较好的重现性。采用FPA评价上海市地区原水及不同供水区域自来水的臭味特征及加标后不同浓度条件下的臭味强度特征,结果表明,FPA优于现行使用的臭味评价方法,能够及时、快速地反映水质问题,是可靠的感官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饮用水臭味问题的相关研究。首先,详细阐明了饮用水中臭和味的重要来源;其次,从感官、仪器、综合分析法等三个方面,简述了臭味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指出了制定滤后水、出厂水、管网水及二次供水中致臭物质量化标准限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根据臭和味的来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保护水源区环境,在对工程影响地区水源地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预测和评价新建工程对当地水源保护区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在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水质混合模式对其进行影响预测分析,同时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和水源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