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mm汽车用2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板的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香增  苗钊 《山东冶金》2003,25(2):42-44
通过分析钢的化学成分、夹杂物情况等对性能的影响,采取优化冶炼工艺及轧制工艺的措施,合理控制了碳当量及夹杂物的形态、分布,在钢板的强度不降低的情况下,提高了塑性,冷弯试验合格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基本不改变现有生产工艺的前提下,采用增加钢中Mn含量的方法提高冷轧碳素结构钢板St37-2G的强度。选用三种不同Mn含量4个成品厚度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对冷轧成品钢板力学性能和再结晶温度的测试,找出能够使所研究钢种强度满足要求的最佳Mn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占钢产量的75%以上,由于新旧标准在牌号表示方法上不一致。不少同志反映新旧牌号的定义及表示上不易理解,为此作如下说明与对比。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安钢第二炼钢厂45#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开发及生产工艺,确定了45#钢工艺参数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详述了化学成分,终轧温度对Q235D力学性能试验过程,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生产实际论述了终轧温度,化学成分对Q235D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制订了合理的Q235D生产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新钢公司采用转炉工艺生产45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工艺技术和冶炼效益,为以后批量生产45优质碳素结构钢开辟一条新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7.
8.
长钢冶炼厂通过转炉-喂丝底吹氩-连铸工艺,冶炼45#优质碳素结构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不同轧制工艺对Q345钢40、25、14 mm厚规格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40mm和25 mm厚的Q345钢采用控制轧制方式,对于14 mm厚规格板采用任意轧制方式,均可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不同板厚的钢板,由于冷却速度不同造成钢板越薄,韧性越差。  相似文献   

10.
改善碳素结构钢钢水流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松 《江苏冶金》1998,26(3):3-5,8
本文对改善碳结钢钢水流动性的途径进行了探讨。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提高碳结负的锰硅比,有利于形成低熔点的硅酸锰脱氧产物,从而改善钢水流动性,为连铸生产的顺行、铸坯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下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攀钢碳素结构钢不同脱氧工艺及其脱氧产物的分析,改进了原非金属脱氧工艺,采用硅钙钡 铝线的脱氧工艺,使脱氧产物由簇状Al2O3向低熔点化合物的转变,促进了钢中夹杂物的上浮,水口结瘤堵塞率稳定在2%以下,钢水可浇性得到明显改善,确保了连铸浇注顺行.  相似文献   

12.
裴恒敏  解彦波 《山西冶金》2002,(4):13-14,17
长钢炼钢厂通过转炉一喂丝底吹氢-连铸工艺,冶炼45号优质碳素结构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采集Q235B级钢板的100组数据,对钢中锰、碳含量与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丁分析和研究,得出在控轧控冷相对稳定的状态下,σ_b超限的主要原因是碳含量偏高所致,锰也有一定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只要C+(Mn)/4控制在0.17~0.23%范围内,σ_b的合格率就能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介绍采用氧气顶吹转炉→吹氩喂丝→板坯连铸→控制轧制生产Q345C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板的生产工艺。通过对化学成分的合理设计及制订适合该厂冶炼、连铸、轧制的工艺,采取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相结合的有效技术措施,提高钢板的综合性能,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生产的Q345C钢板,其产品质量完全符合GB/T1591—94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优质碳素结构钢板坯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闫占辉  刘建辉  白学军 《炼钢》2004,20(2):41-46
分析45钢、50钢板坯的生产实践,探讨该钢种的碳、磷、硫、氮的控制以及铸坯质量,夹杂物和钢板性能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对我国碳素结构钢标准演变、标准名称、牌号及牌号表示方法、化学成分、冶炼方法、交货状态、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组批规则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地介绍和对比分析,对更好地理解、掌握碳素结构钢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碳素结构钢标准演变、标准名称、牌号及牌号表示方法、化学成分、冶炼方法、交货状态、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组批规则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地介绍和对比分析,对更好地理解、掌握碳素结构钢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