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为改善钛合金表面耐磨性将激光表面熔敷、高能微弧火花渗碳和表面渗氧技术应用于钛合金表面强化所取得的进展.讨论了每种工艺方法所获表面改性层的结构和性能特征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钛合金表面强化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为改善钛合金表面耐磨性将激光表面熔敷、高能微弧火花渗碳和表面渗氧技术应用于钛合金表面强化所取得的进展。讨论了每种工艺方法所获表面改性层的结构和性能特征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外科植入物用钛合金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钛合金作为外科植入物用材料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综述了钛合金作为外科植入物的优良性能及国内外在钛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的发展和研究现状。阐述了表面改性对改善钛合金的耐磨性,耐蚀性和生物学性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表明:开发新型钛合金和寻求理想的表面改性工艺来获得高质量的涂层或将生物活性相添加到钛合金基体中制备成复合材料是提高钛合金生物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钛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海水腐蚀等优异的性能,被人们誉为"海洋金属"。然而,由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海生物污损也因此成为钛合金在海洋工程中应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此,主要从海生物对钛合金的危害以及钛合金表面海生物的防护方法两方面论述了相关研究现状,并指出钛合金表面防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①建立"药剂"注入、防污监测和反馈等自动管理系统;②研究实用的电解制臭氧装置;③研究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污复合技术;④研究生物防污方法。  相似文献   

5.
钛合金是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但摩擦磨损性能的不足限制了其在更广泛工况下的使用。介绍了关于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传统认识和新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有关钛合金磨损机制和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改善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3类常用表面处理方法,即表面改性技术、表面合金化技术和表面涂镀技术;指出了当前钛合金磨损研究和性能改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钛合金耐磨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钛合金材料表面硬质膜层的研究进展,详述了钛合金表面扩渗层、多元素掺杂复合强化硬质膜层以及多层复合结构强化硬质膜层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现有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的强韧性匹配与界面强化仍需深入研究,同时需有效开展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的工程应用研究,促进硬质膜层在钛合金材料表面的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医用钛合金及其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金红 《稀有金属》2003,27(6):794-798
介绍了新型医用钛合金的研究开发现状,分析了医用钛合金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生物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阐述了表面改性对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生物活性的作用。指出应当重视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稳定性问题。认为通过研究开发综合性能更优的新型医用钛合金,寻求更为理想的表面改性工艺以及运用复合涂层制备技术,有望逐步解决钛合金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耐磨和耐蚀膜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弧氧化是一种直接在有色金属或其合金表面原位生成陶瓷膜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在钛合金表面生成耐磨和耐蚀性能优良的膜层。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及其特点、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耐磨和耐蚀膜层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耐磨和耐蚀膜层的应用前景和今后膜层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钛及钛合金在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常用的钛及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医用钛及钛合金表面耐蚀耐磨涂层、生物活性涂层和表面抗菌涂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制备涂层能够使其更适合作为植入物在医学领域应用,但由于涂层自身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试验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目前涂层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到临床医疗中。为了尽可能地改善单一涂层存在的缺陷,多组元、多层复合涂层是目前医用钛及钛合金表面涂层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SEM,XRD和测量离子浓度的方法,研究了预钙化对医用钛合金表面沉积钙磷层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用化学方法对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的过程中,预钙化明显增强羟基磷灰石在钛合金改性表面上的沉积能力。  相似文献   

11.
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进一步提升铜合金力学性能可扩展其应用领域。通过机械表面处理在铜合金内构筑梯度纳米晶结构能在无合金元素添加的条件下,大幅提升铜合金强度-塑性匹配、抗疲劳等性能,具有工程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制备梯度纳米晶结构铜合金常用的机械表面处理技术;其次,分析了机械表面处理对铜合金强度-塑性匹配性、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系统阐述了梯度纳米晶结构铜合金组织稳定性的调控方法;最后,总结了机械表面处理铜合金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Powder Metallurgy and Metal Ceramics -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possessed by surface layers of metal alloys hardened by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methods were studied by indentation. The test...  相似文献   

13.
国外镁合金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几种镁合金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激光表面熔凝、激光表面合金化和激光表面熔覆)的方法与特点,阐述了改性层的结构与性能,总结了国外在此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Layered materials have been produced by joining hard surface layers of chromium carbide alloys to a less expensive substrate of steel. This method provides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hardness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economizes on the use of expensive refractory materials, and decreases manufacturing costs. Composite layered materials of chromium carbide alloys can be recommend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nents which in addition to frictional wear are exposed to corrosive media and high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5.
稀土化合物对粉末冶金镍基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用粉末冶金热压方法制备了几种含不同稀土化合物(LaF3,CeO2,La2O3)的Ni基合金,将合金制备为块样,45^#钢为环样,在环-块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稀土化合物含量及其种类对Ni基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化合物可明显改善合金在高载高速下的耐磨性能,这与其摩擦表面形成摩擦保护性“釉质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T6态高强铝合金强度高而耐蚀性难以满足使用需求,采用三级时效工艺来改善析出强化相特别是晶界析出相的形貌、尺寸、分布等,并通过研究不同回归处理制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而获得适宜7B50铝合金中厚板的三级时效工艺.研究发现提高回归温度或延长回归时间均会使中厚板心部及表层组织的晶内和晶界析出相发生粗化并析出稳定η-MgZn2相,导致强度下降、电导率上升,其中回归温度对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显著.三级时效处理虽使晶内析出相尺寸有所增加,但却使T6态连续分布的晶界析出相呈断续分布,结合心部和表层强度及电导率测量结果认为合适的回归处理制度为165℃/6 h.然而,热轧引起中厚板表层较心部更为严重的变形使表层含有更多的亚晶或亚结构且其分布更均匀,从而使表层更快到达峰时效,进一步的回归再时效处理则使表层析出更多稳定η相,而η相的形成与晶内析出相的粗化长大是造成表层和心部强度差异的关键.虽然淬火/三级时效态表层和心部的晶粒结构存在差异,且局部出现亚晶合并长大,但其对强度的提升效果远低于表层析出稳定η相所引起的强度下降.可见,三级时效工艺并不能缓解7B50铝合金中厚板心部和表层的性能差异,但可使表层和心部的强度、电导率满足某实际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17.
Hardfacing is a type of surface treatment for the extension of service life of worn parts or structur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rface properties through deposition of the alloys using arc welding or laser cladding.[1,2] Among the hardfacing alloys, the high chromium hardfacing alloys have been used most extensively for dies or parts in various industrial areas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hard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wear resistance as well as inexpensiveness.[2-6] These properti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large volume fraction of hard chromium carbides.[3-8] The recent works on these alloys have focused on the property enhancement, the microstructural modification, and the high-temperature application.[1,7,8]  相似文献   

18.
贮氢合金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贮氢合金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贮氢合金的基本类型及开发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MmNi5系稀土合金和Laves相合金的开发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其贮氢密度不高,高容量型的钒固溶体型合金和镁基合金是贮氢合金发展的新趋势。目前主要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开发制备工艺,改进微观相组织结构并兼以适当的表面处理,以提高钒固溶体型合金和镁基合金常温常压下的吸放氢特性及活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A recently developed technique of surface alloying by diffusion-coating has been used to produce coatings on Mg alloys with various Al and Zn cont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Al and Zn solutes in the alloy promote the diffusion of alloying elements through grain refinement of the substrate alloys and through reduction of diffusion active energy because of the reduction of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alloys. Therefore, the efficiency of surface alloying increases by diffusion coating. Thick, dense, uniform, and continuous layers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hich consist of a τ-phase layer and a β-phase layer, can be produced on the surface of various Mg alloys.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s not only have microhardness values that are 4 to 6 times higher than the substrate but also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Mg alloys from corrosion in 5 pct NaCl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