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一类喷气织机的电子送经控制系统,通过分析经纱的受力情况和经纱的形变情况,建立经纱张力模型。给出了系统的控制方案,推导出了经轴半径在线辨识公式。通过现场调试,该系统已实现正常工作,经纱张力稳定,织物的质量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分析引起织机经纱张力扰动的因素,研究张力信号数字处理方法,提出基于目标送经量的PID控制策略。经实验验证,该方法显著改进了系统的动态性能,静态性能也有所提高,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张力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张力反馈控制的结构,其原理简单,但是控制精度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本文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实现对张力的控制,使得张力系统的参数得到优化,而且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以二机架连轧为基础,根据H型钢连轧装置的系统模型和张力模型,采用模糊PID的变形结构控制器,实现无张力控制或微张力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比传统PID控制更好的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了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控制张力对缠绕制品的密度和均匀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数字PID的缠绕机张力控制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数字PID控制算法能明显减少超调量和振荡次数,改善了纤维缠绕机张力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阶段国内织机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的不足和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型张力传感器和32位工业控制ARM微处理器平台的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系统采用模糊自整定PID算法控制经纱张力,具体分析了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原理以及它在电子送经控制系统中应用,对系统的软件、硬件体系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张力信号变送电路和软件设计流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织机的经纱张力控制灵敏,张力稳态误差较小;该系统性能稳定,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针对传统张力计校准装置存在张力控制精度较低,导致张力稳定性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结合BP模糊神经网络的特点,设计一个基于PID控制方法的张力计校准装置张力稳定性控制系统。首先,对软式传动系统钢索张力调节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基于BP神经网络和PID控制器,搭建一个牵引绞车数学模型;最后基于构建模型实现牵引绞车准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对传统的PID控制、模糊PID控制器和提出的BP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分别从第2 s开始每4 s施加500 N的干扰力后,BP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反应速度最快,所用时间最短,说明该控制器的反应速度和稳定性能更强,可实现张力计校准装置张力稳定性有效控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从H型钢的两机架轧制入手,推导出H型钢两机架轧制的系统模型和张力模型。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模糊控制与PID控制方式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设计了微张力模糊控制系统。同时考虑到轧件宽度的要求,模糊控制规则表采用了不对称取法。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很好地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矿井下刮板输送机链条张力控制的非线性、随机性和时变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刮板输送机链条张力控制方法来改善张力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该方法采用指数趋近律,使系统在一定特性下沿规定状态轨迹运动。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好,鲁棒性及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12.
阐述了一种高性能剑杆织机控制系统的原理以及硬件、软件设计。该控制系统是以MC68332单片机为核心,并进行了外围扩展,软硬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体系。由于MC68332具有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强大的外围子系统,使得剑杆织机控制系统性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地测量剑杆织机引纬时纬纱的动态张力,合理地配置织机的工艺参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纬纱动态张力测试方法,利用单片机和传感器技术等组成纬纱张力检测系统,实现时纬纱张力的动态检测,并运用该系统对TT96型剑杆织机不同纬纱的张力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为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16.
张力控制是卷绕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关键技术.针对张力控制要求较高,而张力传感器所测张力信号的波动会引起控制精度降低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经验模态的分解方法对张力信号进行处理,再运用张力控制器进行控制.仿真实验表明,这种控制算法可以满足张力较大、坯布较厚和张力变化较慢的加工工艺机械的要求;但对于一些轻薄织布的加工,由于张力调节要求超调较小,且必须快速稳定,这种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提高车辆运行效率、保持行车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车辆的设计中增加适当的自动控制机制,使车辆能够保持适当的间隔,并且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自动控制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性。基于不确定系统控制的思想,提出车辆纵向间隔控制的结构配置方法,即一方面利用PID控制与二元控制的结合,来消除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为满足对控制精度的要求,利用“非线性特性”配置控制结构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品质。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车辆的跟踪控制问题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控制系统不仅结构简单,利用较少的信息,且有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