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为满足建筑功能多样化和不同结构体系等要求,同一建筑中不同功能的楼层常常采用型钢混凝土(SRC)转换大梁来分隔.由此形成的梁柱节点受力情况比较复杂,为保证结构的安全,须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文中以上海虹桥机场综合培训大楼为工程背景,对该大楼高位转换大梁SRC梁柱节点进行了结构模型拟静力试验,并分别采用理论计算及ANSYS分析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从多方面对栓焊连接SRC梁式转换节点的破坏形态及承载能力等进行了研究,验证了该节点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型钢混凝土柱与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连接角度多,框架梁钢筋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形式比较复杂,采用连接板和连接器连接钢筋和型钢,通过焊接、型钢腹板开孔,增加构造钢筋等措施解决箍筋遇型钢问题,降低了操作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梁柱节点进行相关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其进行1/3缩尺模型跟踪测试,得到节点表面各测点的应力分布及测试值。利用AutoCAD软件建立试验节点计算模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受力状态下节点的弹塑性计算分析。通过比较节点表面测点实测应力值和计算分析值发现,两者吻合良好,由此可以推断节点内部应力分布及大小。最后对节点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做出评价。试验和分析计算表明,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梁柱节点是安全可靠的,节点具有充足的强度储备。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2017,(7):15-20
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此类节点的力学性能尚缺乏完备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在设计中往往将此类节点简化为铰接连接或其他类型的连接形式。通过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对其抗弯性能进行研究。对具有3种构造形式的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分别进行静力试验和滞回试验,得到每个试件的弯矩-转角曲线和破坏形态;利用有限元分析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在力学性能上与其他节点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现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方式大多为套筒灌浆或浆锚连接,施工现场工艺复杂,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本文参考钢结构构件连接方式,提出一种新型型钢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在预制节点核心区和预制梁、柱的连接部位植入型钢,通过焊接来实现构件间的可靠连接.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数值模型,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深圳福田区大型地下车站的工程建设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加强环式节点构造型式。首先根据相似性原理,对其进行了正常使用工况和极限工况下的单调加载试验和破坏试验;分析了该节点型式的变形、应变、裂缝的开展、破坏形态以及最终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然后在合理的选择材料本构关系、破坏准则的基础上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此试件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模拟,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该节点传力路线明确,受力性能良好,能满足正常使用工况下的承载力设计要求;根据分析结果改进后的新型节点已经用于实际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以及相关规范,指出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在抗震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钢管混凝土结构因其诸多的优越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薄壁矩形钢管混凝土两种形式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和分析表明,这些节点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完全可以在多层建筑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套筒式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若  汤中发  王明贵 《建筑结构》2005,35(8):73-75,84
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套筒式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承载性能,同时进行了采用力位移混合加载控制的节点承载力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套筒式节点和环板式节点的极限受弯承载力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套筒式节点的转角较小,节点为刚性连接。在相同的轴压比下,两种形式节点的抗震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0.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丽华  李爱群  赵玲 《工业建筑》2005,35(1):56-58,36
分析了当前较常用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构造形式、受力性能和影响因素。根据已有的节点试验资料 ,对国内关于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特别是《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 82 - 97)和《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 2 0 0 1)规定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比较 ,进而指出了我国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构造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威  王昊 《结构工程师》2007,23(4):98-104
型钢混凝土(SRC)结构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主要形式,针对我国目前组合结构应用越来越多的情况,分析了当前较常用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构造形式、受力性能和影响因素.针对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对于当柱中存在型钢,且梁较窄,梁内纵筋不可避免地要与柱型钢翼缘相交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梁柱节点构造形式,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节点受力过程、破坏形态以及裂缝发展过程,符合一般节点的破坏过程,可以用于工程实际.最后指出了我国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钢筋砼梁柱节点的抗裂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了10个钢筋砼梁柱节点试件及4个光弹试件的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点抗裂度的计算方法。由国内外的42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建议的公式是精确的,可以用于现浇钢筋砼结构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13.
钢骨混凝土柱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在钢管上开孔对配有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组合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三种节点承受低周反复荷载的试验,第一种是不开孔的,第二种是开穿筋小圆孔的,第三种是开矩形大孔的。试验结果表明,开穿筋小圆孔的节点受力性能最好。主要原因是穿过圆钢管的梁主筋与钢管内的混凝土有很好的粘结;在钢管的小孔处形成了钢筋混凝土抗剪销钉,小圆孔也使得钢管内外的混凝土得以沟通;同时钢管参加受剪的主要部位位于节点高度的中部,故在节点上下边缘处开小圆孔对节点受剪性能影响不大。本文研究成果已用于南京新世界大厦,并对研究其他的组合框架节点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二件外包钢钢筋混凝土顶层边节点试件在张开弯矩作用下的伪静力试验,研究了该类节点的破坏过程以及梁角钢的锚固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构造措施,以保证该类节点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偏心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4榀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偏心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探讨了梁柱偏心对节点核芯区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了解了不同偏心距下节点耗能能力及箍筋应力分布,提出了考虑偏心距影响的节点有效宽度计算方法,并将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吴明  马巍  施贵刚 《安徽建筑》2006,13(3):73-74,77
梁板无粘结预应力筋穿过框架柱截面较多时,对框架柱承载能力是否有不利影响是设计人员担心的问题。文章对5个带有孔道和1个没有孔道的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进行轴心受压状态下的极限承载能力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孔道面积超过梁柱截面的29%时,在轴心受压状态下,截面消弱对框架梁柱节点的极限承载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伟  陈忠范 《江苏建筑》2010,(1):14-17,76
文章根据型钢混凝土节点的受力机理,分析了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的方法。在已有的节点试验资料基础上,对《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97)、《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我国梁柱节点专题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关于型钢混凝土节点抗剪承载力公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完成了7个高剪压比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试件的低周交变荷载试验,试验过程中夹心节点试件表现出较好的受力、变形、耗能性能和较高的位移延性,多数试件因节点剪切破坏失效,没出现核心区受压破坏的情况。虽然夹心节点的某些性能如梁筋的粘结滑移性能等相对传统节点更为不利,但其综合性能仍然能够满足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中,采用了CABR钢筋机械锚固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的钢筋锚固方式带来的钢筋拥挤、施工不便、混凝土浇筑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CABR钢筋机械锚固技术用于梁柱节点中的构造方案,以及采用该项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30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受力性能以及影响核心区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如直交梁约束、轴压比、剪压比、配箍率以及梁纵筋在核心区的锚固滑移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及有关设计建议。同时进行了6个转移梁塑性铰的节点试验,探索了避免梁纵筋在节点核心区的滑移、改善节点抗震性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