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苏东坡对于中华美食上,贡献大焉!人们熟知的有"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豆腐""东坡鱼"种种。这些以东坡命名的食品,都有东坡的烹饪实践、创新在里面,并非后人一味地借他大名做广告。可是是否有人注意到,在标举"东坡"的饮食系列中,没有"东坡酒",却是为何?东坡不善饮,但好酒。他有时终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乃至在世界,很难找到有如此多以一位作家、文人的名字命名的食品:东坡肉、东坡鱼、东坡方肉、东坡羹、东坡豆腐等;也很难找出一位写过20来首(篇)直接咏饮食的诗和散文的作家。 所以,苏轼(字子赡,号东坡居士)的名字就格外引人注目。他的大师级式的对中国和对整个人类的贡  相似文献   

3.
徐锐 《烹调知识》2014,(8):11-11
正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时,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佳联,而今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一次在一家寺院小住。老和尚知他很有才学,要和他对句,时值午夜时分,便出联曰:"三更半夜三更半。"金圣叹听了,不禁一怔,正在沉思,见到月如明镜,想到此时正是中秋,便对曰:"八月中秋八月中。"此乃时间对时间、数字对数字的回环对,老和尚甚为敬佩。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自幼聪明过人,文武双全。16岁那年的一个中秋夜晚,雨过天晴,月明星稀,老师即景生情出一上联:"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让他应对。李自成望着一轮皓月,想起当时一片腐败的朝廷,随即对道:"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对仗之工整,蕴意之深长,师赞好联。有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出上联:"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最妙的是把小妹倒映在水中的身影描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一 和杜鹏结婚时,我们都快奔三了.杜鹏兄妹三人中,比他大两岁的哥哥杜鲲和比他小三岁的妹妹都早已成家.今年5月,我们在老家举办婚礼时,杜鹏的妹妹一家从外地赶了回来,却不见杜鲲一家人的影子.那时,我只知道杜鲲在省城做生意,平日里杜鹏似乎并不愿多谈他这个哥哥.  相似文献   

5.
对牛弹琴     
成语“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成语对牛弹琴说的是古代有位著名的音乐家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精通各种乐器,尤其弹的一手好琴,优美的琴声常常使人如临其境,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在一个春天的午后,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公明仪在郊外散步,看见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这清静怡人的氛围激发了他创作灵感,他决定要为牛弹奏一曲。他首先弹奏了一曲高深的乐曲,尽管他弹得非常认真、动情,琴声也非常有感染力,可是那头牛却依然只顾自己…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是宋朝最伟大的文学家,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他还是一位深谙烹调的高手,经他烹制或指点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以“东坡”命名的一些菜肴,也得以代代相传,并经过后世烹调高手的发扬而更臻于完美。 下面介绍几款“东坡”菜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吃的艺术     
在中国,大凡发明某一道菜或嗜食某一道菜者,其大名都可因此而与这道菜联系在一起,如“东坡肉”(苏东坡)、“西子鸡”(西施)和“大千鱼”(张大千)等。苏东坡是名副其实的“老饕”,他不仅善于品评饮食,而且还能亲自下厨烹制佳肴。苏东坡的拿手菜远不止“东坡肉”一种,还有“东坡羹”、“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东坡酥”、“东坡墨鱼”等。另外,已故名画家张大千先生,除了在诗、书、画、印方面身怀绝技外,在家里烹菜亦十分拿手。他生前每有贵客到访,必亲自下厨献艺。纵观中国历史,最讲究吃的艺术、最能为饮食文化发展推波助澜的,还要数文…  相似文献   

8.
茶香四季     
张莉 《饮食科学》2010,(5):38-38
我喜欢上茶,是在春节时。哥哥从北京回来,喧嚣了一天,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时,哥哥忽然很有兴致地拿出他的茶具,要给我们表演茶道。只见哥哥拿出一套很精致的紫砂茶壶和茶杯,杯壁薄如翼。哥哥先用开水冲洗桌上的几盏小杯,即所谓的“烫杯”。  相似文献   

9.
范凡 《烹调知识》2004,(9):50-51
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原名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宋代“三苏”,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美誉。苏轼为何叫东坡,这与他宦海沉浮有关,所以茶事也正是这种经历的折射反映。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指控讽刺新法而下狱,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风)团练副使,此时,好友马正卿送他几十亩营地,苏轼把这块营地称作东坡,称自己为东坡居士,苏东坡名字由此而得。  相似文献   

10.
畠饭小考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是一位精通烹饪之道的美食家.历史上,有许多脸炙人口的名撰佳肴据说就是他老先生发明的,如“东坡羹”、“东坡肉”、“东坡豆腐”等.《文史知识》1992年第2期《“老餐”苏拭》一文谈及此时,写道:“除此以外,苏  相似文献   

11.
东坡肉,是食坛的一道名菜,它是以北宋大文豪苏武(1037-1101年)之号命名的。谁都知道,苏武不仅是闻名古今的文学家,而且还是名扬四海的美食家。当年他在各处为地方官时,就十分喜爱品尝当地的风味菜肴,有时还兴致勃勃地进行仿制和创新,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腿、炙东坡鱼、皱皮东坡等有近十种之多。东坡肉之名始于何地、何时?目前说法尚不一致,但主要有始于黄州和始于杭州两说。认为东坡肉始于黄州者说:这是苏武因乌台诗案牵连而吸官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期(1080—1084年)所创制的。苏武在黄州四、…  相似文献   

12.
东坡豆腐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诗做得妙,还擅烹调。他在杭州做官时,疏浚了西湖,使杭州老百姓和四乡八里的农户得益,杭州百姓为了感谢他,特置备了许多猪肉和美酒送给苏东坡,苏东坡让厨师将猪肉用酒和酱油,盐等焖煮之,由此而首创了杭州名菜——东坡肉。殊不知,苏东坡不但首创了东坡肉,还创制了东坡豆腐,此菜在宋代  相似文献   

13.
重庆麻辣鸡传奇重庆古为巴国,宋朝改为渝州、重庆,据今约有200O多年的悠久历史。由于重庆地处祖国西南腹地,多雾潮湿,人们善食麻辣之品以御寒邪,故以火锅闻名于世。古代蜀人多养鸡鸭,因此鸡鸭鱼是天府之国儿女所嗜爱之物。清朝嘉庆年间,川东地区重庆府枇杷山脚下的观音崖拐角坡下边,有一片蒲草田,蒿草如林,十分荒凉。坡下湾田角住有一个姓肖的穷书生,名字叫做肖和汉,为人谦和老实,但土豪劣绅们却瞧不起他,讥笑他,叫他肖呆痴。时逢一  相似文献   

14.
心灵故事     
《北京纺织》2010,(8):250-250
哑夫妻 他是个哑巴,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话,却说不出自己的感受,她是他的邻居,一个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女孩,她一直喊他哥哥。他真像个哥哥,带她上学,伴她玩耍,含笑听她叽叽喳喳的讲话。它只能用手势和她交谈,可她能读懂他的每一个眼神,从哥哥的注视她的目光里,她知道他有多么喜欢自己。后来,她考上了大学,他便开始拼命地挣钱,然后源源不断地寄给她,她从没拒绝。终于,她毕业了,参加了工作,然后,她坚决地对他说:"哥哥,我要嫁给你!"  相似文献   

15.
文同竹笋筵     
苏东坡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烹饪大师。他创制的“东坡肉“、“东坡豆腐”。从古迄今脍炙人口。苏东坡有个表兄叫文同,也是一位既是画家和诗人.又擅长制做竹笋菜肴的烹饪大家。他喜欢吃竹笋、画竹,我们常用的典故“胸有成竹”就是出自文同。  相似文献   

16.
和玉 《餐饮世界》2013,(8):70-73
郭晓东有着185公分的身高,加上当过武警特种兵的经历,让他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沉稳和干练。身为眉州东坡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集团副总裁,并身兼餐饮公司总经理的他,已经在眉州东坡工作了14个年头。从眉州的供应商,到加入眉州,成为总经理助理——配送中心经理——集团副总裁,他一步步完成着角色的转变和对自己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笑眯眯的李卫富不大在眼镜圈里扎堆,当然就很少被眼镜人说起,以前与哥哥李卫福一起做眼镜,现在哥哥转行了,留他一人还在做眼镜.他对外的窗口就在丹阳眼镜市场内的一间门市里,跟记者认识也有五六年了,一直以为他做得还不错,日子过得蛮舒服,但是基本格局也就这样,每年能做个几百万回款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18.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大家,他的诗、词、散文,标志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一生写词三百三十余首,留有《东坡全集》。在唐宋文人作品中,有很多写酒和月的佳句,其中,写的多的,特别是写月联到酒,写酒联到月,把酒和月溶融到一起,从而烘托出一种深雅意境的,有两个人,一是李白,一是苏轼。现在,让我们在苏轼的诗词中找一点例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文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相似文献   

19.
正东坡菜是以我国北宋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名字命名的菜。在宁化客家祖地流行的主要有"东坡肉"、"东坡豆腐"等。据说东坡菜都是苏东坡自制和极爱吃的菜肴,这些菜因了苏东坡的名气而得到传播。然而,纵观苏东坡的人生履历,他并未到过宁化,也未任过宁化的县官,为什么东坡菜会在宁化流传呢?"东坡肉"在宁化又叫"红烧猪肉",也称"红烧扣肉"。说来也巧,近  相似文献   

20.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东坡一生多才多艺,其在文、诗、词等方面皆有极高的造诣。苏东坡这一生辉煌灿烂又坎坷曲折,他多次从庙堂之高跌落市井田野。面对贬谪,他努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寻觅人间美味,用那份温暖排解心中苦闷。黄州:自耕自乐,研制接地气的美食苏东坡因受累"乌台诗案"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朋友徐君猷把黄州城东一块荒废军地给他,获得这块地后,苏轼笑称这是东坡,自己就是东坡居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