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导电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富的电磁波资源在信息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产生的电磁干扰却带来了许多危害。导电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屏蔽电磁波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复合型和结构型导电聚合物。介绍了复合型和结构型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EMI)的最新研究动态,如填充型复合导电聚合物、复合型导电涂料、结构型导电聚合物、纳米电磁屏蔽材料等,其中填充型复合材料及纳米屏蔽材料都将成为研究热点,并探讨了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透明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研究透明屏蔽材料在军用和民用事业上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屏蔽材料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屏蔽材料能够透光对导电粒子的要求,同时介绍当前透明屏蔽材料的两个热点研究方向,对薄膜型透明屏蔽材料和互穿网络结构型透明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叙述。在总结上述两种材料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匀复合体材料才是将来最理想的透明屏蔽材料,并对透明屏蔽体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屏蔽是抑制电磁干扰最有效的手段。简述了研究电磁屏蔽材料的重要意义与屏蔽机制,综述当今国内外现有的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种类、屏蔽性能及特点,并讨论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水性镍系电磁屏蔽涂料导电与屏蔽效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导电镍粉与丙烯酸乳液为主要原料,制备针对建筑物内墙使用的水性镍系电磁屏蔽涂料,对其导电镍粉和涂层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导电性和屏蔽效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导电镍粉由于具有毛刺状突起,因此可以增加涂层的电导率,降低渗滤值;涂层的电磁屏蔽效能取决于涂层的厚度与镍粉含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板上沉积ITO薄膜,通过调整基板温度、薄膜厚度得到了最低方阻1.4Ω/□,薄膜透光率超过76%。对样品在150 kHz到18 GHz频段内电磁屏蔽效能采用屏蔽室法进行测试,1 G频率点得到的屏蔽效能最好,达到了54 dB,在屏蔽困难的低频段,150 kHz频率点的屏蔽效能达到24 dB。  相似文献   

6.
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材料表征技术是材料研究的基础,近年来各种新型电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的快速发展,对该类材料的性能测试技术提出新的要求。系统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测定材料电磁屏蔽性能和吸波性能的方法、装置和工作原理,对各测试方法进行归类,并对其使用条件、应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金属丝网透明电磁屏蔽层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属丝网与PET膜复合结构作为电磁屏蔽结构,对该结构在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透过率以及微波段的屏蔽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金属丝网与PET膜复合结构可以制备可见光透明的屏蔽性能优良的电磁屏蔽层;可见光波段透过率超过50%,微波衰减为25~46dB;在1000~5000MHz屏蔽效果好,可达到45dB以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某型检测设备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主要运用系统的方法,结合电磁兼容的要求,从方案研制开始,进行自顶向下的分析和设计,充分采用接地、屏蔽、滤波、布线等技术手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电源的电磁兼容、瞬态干扰抑制、软件抗干扰等重点设计。同时列举了在样机研制中出现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电磁兼容设计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地面检测设备通用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磁铆接是实现复合材料干涉配合连接的有效途径,通过控制适当的干涉量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初始挤压破坏强度,同时能延长连接件的疲劳寿命。随着有限元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将在复合材料电磁铆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总结复合材料电磁铆接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聚苯胺/钡铁氧体复合材料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蔗糖-硝酸盐法制备钡铁氧体,用原位聚合沉积技术在其表面包覆了一薄层聚苯胺。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聚苯胺包覆钡铁氧体后表面形貌发生明显改变;红外光谱和物理性能测试系统结果表明,在钡铁氧体颗粒表面和聚苯胺间存在某种化学作用;微波网络分析仪测试表明,在2~16 GHz频率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复磁导率变化不大,复介电常数有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聚苯胺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铁氧体和聚苯胺之间形成大量的界面,增强了不同介质之间的界面极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