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烧成带温度在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国内外曾着重对它的测量进行研究,但至今未能很好地解决。目前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比色高温计直接测量烧成带温度。但由于比色高温计只能记录窑内较小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并不一定代表烧成带内真实的全部温度的变化;而且由于黑火头和烧成带燃烧空气中粉尘的干扰和影响,使这种测量很难获得预想的效果。能否用间接的方法来反映烧成带的温度变化呢?近年来,国外利用转矩或窑驱动功率的波动来判断烧成带高温部位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依据是:当窑温上升时,烧成带伸长,烧成带堆积物料增加,且熔融物料沿窑壁带得更高,需要增加窑驱动电机供给的转矩(或驱动功率);当窑温下降时,  相似文献   

2.
在水泥窑生产过程中,烧成带温度是关系到窑的安全生产和高产、优质、低耗的重要参数,是操作工人判断窑内工况和进行操作的主要依据。由于水泥窑的旋转、高温、多粉尘以及煤粉所形成的黑火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烧成带的温度测量变得非常困难。为了取得烧成带的信息,曾在测温元件和材料方面作过多方努力,但没有什么进展。后来从操作工人目测温度的方法得到启发,采用光电比色高温计配合峰值保持器的方法测量烧成带温度,终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一、光电比色高温计及其应用的局限性光电比色高温计(又称双色高温计)是一  相似文献   

3.
刘秉金 《水泥》1992,(9):12-17
随着水泥窑的大型化、高效化以及原材料燃料的多样化,窑衬的工作环境更加苛刻,对火砖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近来国内外作为大型水泥窑烧成带和过渡带的窑衬,主要使用高温烧成和超高温烧成镁铬砖、尖晶石砖和白云石砖。这三种碱性砖作为水泥窑衬已成为鼎足之势。现仅就尖晶石砖在水泥窑上的使用前景作简要分析。一、烧成带用砖的演变水泥窑烧成带是全窑的高温带,物料温度可达1400~1500℃,而气流温度还要比物料温度高许多。这是全窑的最关键部位,是窑衬使用条件最苛刻的地段。烧成带最初用的是烧粘土砖、Al_2O_3含量在30%~40%之间。随着水泥质  相似文献   

4.
检查烧成带窑体温度的高低,借以判断烧成带窑衬厚薄情况,是保护窑衬的一种有效办法。过去,我厂都是依靠人工检查同转窑烧成带窑体温度,可靠性差,劳动条件恶劣。近几年烧成带采用导热系数大的镁质窑衬后,窑体温度较高,迫切需要利用仪器进行自动测量来指导看火工作。  相似文献   

5.
预分解工艺烧成系统操作问答(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判断烧成带温度可以综合参考哪些参数 由于烧成带温度是烧成系统中最高的温度,又由于窑在旋转中运行,因此,直接用仪表测量烧成带温度比较困难。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以下各种参数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延长回转窑的运转周期,挖掘我国水泥窑的生产潜力,提高熟料产量和质量,对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水泥工业的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水泥窑窑衬的好坏直接影响水泥窑的运转周期。随着今后大型窑的迅速发展,矛盾将更为突出。目前除烧成带窑衬外,水泥回转窑的其它部位,如冷却机、窑口、冷却带,由于受熟料不断冲刷、磨损,以及温度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急冷急热作用,造成的衬砖损坏也是相当严重的。如杭州、大连等水泥厂,由于冷却机衬砖寿命仅1~3个月,比烧成带衬砖寿命低得多,成为影响该厂水泥窑长期安全运转的薄弱环节。因此,除研究解决烧成带窑衬外,也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既耐高温又耐磨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作为现代水泥工业的主要生产方式,2009年预分解窑水泥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16.5亿t的70%以上,但是根据国家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需求,有关窑外分解窑烧成带温度与其它温度  相似文献   

8.
水泥窑烧成带和过渡带的窑衬材料使用条件最为苛刻,往往由于这些部位的窑衬损坏而影响窑的台时产量和运转周期,因此烧成带和过渡带必须要用优质的窑衬材料,才能使水泥熟料达到优质高产。一、我国窑衬材料概况五十年代,我国水泥窑的直径小、产量低,热负荷也小,烧成带的窑衬材料主要采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小水泥回转窑烧成带温度测量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但找不到一个比较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往往都是靠操作工人不断积累的经验,靠增加观察烧成带“黑影”的次数,来手工操作给煤的数量。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首先用全辐射温度计在窑头进行了几次长时间的观察和测量,并用X-Y函数记录仪记录温度曲线(全辐射温度计的mv讯号送入函数记录仪),发现记录曲线波动极大,不能正确反应温度变化趋势(见图1曲线1)。测量中主要干扰是:烧成带的辐射光线不断地受到煤粉刚刚开始燃烧的黑火焰的影响,还受到窑中粉尘的影响,使得烧成带的热辐射光不能全部辐射出来。这种情  相似文献   

10.
赵晓东 《水泥工程》2015,28(1):40-42
<正>1稳定预分解窑的烧成带温度及窑尾温度稳定预分解窑烧成带及窑尾的温度,就是稳定预分解窑的热工制度,因此是烧成系统控制的关键。烧成带温度或窑尾温度发生变化时,窑系统会有多个操作参数发生变化;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大小,可找出导致烧成带温度或窑尾温度变化的真正原因,据此及时调整窑系统的风、煤、料、窑速等参数,就能尽快恢复烧成带温度或窑尾温度。表1是调整烧成带温度及窑尾温度的措施表。  相似文献   

11.
在水泥回转窑的看火操作中,保护窑皮是极为重要的。如何对窑皮的好坏进行监视呢?研究熟料的煅烧过程知道,在窑皮表面和窑胴体之间有一个温度降,热量总是从窑皮表面向窑胴体传导,这种传导在很大程度上受耐火材料及窑皮厚薄的影响,所以烧成带窑胴体温度的高低,原则上能反映窑皮表面温度高低和窑皮的好坏。但多年来这个重要的工艺参数一直由看火工人手摸胴体来估计。在烧成带窑胴体不用水冷却的情况下,这种人为的感官判断就  相似文献   

12.
回转窑烧成带窑衬保护王金水江西水泥厂(335506)1引言在工业生产中,窑衬的损害,尤其是烧成带的窑衬损坏常常导致计划外停窑检修,它是影响水泥窑优质、高产、低消耗和运转率的关键因素。自80年代以来,我国大中型水泥回转窑均推广使用了镁质耐火材料,大多取...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回转窑烧成带镁铬砖的损坏机理,找出提高窑衬周期的具体措施,阐明水泥生产过程中回转窑烧成带镁铬砖的使用与窑衬寿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戴乃金  项国为 《水泥》1991,(2):34-36
一、概述如果水泥回转窑烧成带温度严重过高,热料和窑皮温度也很高,以致熟料开始结块形成结圈,甚至熟料开始液化而使窑皮脱落。 TW—1型窑筒体智能红外温度监测系统(简称TW—1系统)用于水泥回转窑筒体温度扫描检测和监视,在柳州水泥厂3号湿法窑在线投运11个月,取得明显效益,于1990年3月30日通过部级鉴定。  相似文献   

15.
窑内温度最高的烧成带使用碱性镁铬砖,其它温度较低的部位使用高铝砖、粘土砖。表1为SP及NSP型水泥窑不同种类耐火材料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相继投用,对窑运转率要求越来越高.除机械、电器设备故障影响窑运转率外,窑工艺系统影响窑运转率关键的是窑烧成带耐火砖的使用周期,因每次换砖停窑时间长,一般3~5天,耐火材料价值高,更换一次损失大,防止烧成带耐火材料的急剧损坏,提高窑运转率,成为各水泥企业稳定生产的重要措施.曲阜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两条2 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自2003年投产以来,烧成带耐火砖开始用镁尖晶石砖,2004年改为直接结合镁铬砖,一直使用至今,其使用周期为9~12个月,基本上与同规模其它厂家耐火砖的使用周期相当.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我国大中型水泥厂回转窑目前主要使用水泥砖(铝酸钙耐火水泥胶结烧矾土集料的耐火混凝土砌块)于烧成带和三等高铝砖于(烧成—分解)过渡带。这些砖的使用寿命全国平均80天左右,不到苏联的1/3,只有日本的1/5和西德的1/8,严重地限制了水泥窑进行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生产,拖了水泥窑现代化的后腿。冷却带内使用的粘土砖,很多厂也能使用半年左右。国外水泥窑烧成带和过渡带窑衬材料的碱性砖化早已完成。在冷却带、窑口和多筒冷却机的弯头、热端等处,往往使用能受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泥回转窑生产中难以定量观察封闭窑体内的煅烧状况,难以及时综合分析大量的工艺参数,难以准确记录对比大量数据等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与图像处理理论、辐射传热理论相结合,实现连续实时对水泥回转窑烧成带物料量和温度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9.
我厂3台Φ3.5×145m湿法回转窑烧成带窑衬寿命一般为200~300天左右,1993年3#窑烧成带窑衬寿命达到312天,创国内湿法窑最好记录,几个工艺带窑衬的使用寿命基本上同步。本文结合实践提出影响烧成带窑衬使用寿命和窑衬保护方面的、见解。 1 窑衬侵蚀机理 无论是湿法窑,还是于法和半干法回转窑,在熟料的煅烧过程中,由于窑内气体温度比物料温度高得多,窑每旋转一圈窑衬表面受到周期性的热冲击,温度变化幅度为150  相似文献   

20.
王志军  张绍周 《水泥》1990,(12):49-50
水泥回转窑实现自动控制之所以困难,主要是窑内发生的反应太复杂。因此,研究开发能够准确反映运转中回转窑内部状况的传感器,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目前,在回转窑控制中普遍采用光电比色高温计作为测量烧成带温度的“眼睛”。一种氧化氮分析仪也已投入使用。这一技术是根据窑排出气体中NO_x浓度与烧成带温度和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有可靠的关系这一经验来反映窑内状况的。目前还在开发其它自动传感器系统,但它们常常达不到所要求的可靠性。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