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河床下切,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枯水期低潮位逐年降低,导致一些水利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为了保障东莞市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一期工程能正常取水,需要研究河床下切造成的黄大仙取水口水位变化,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于河床下切,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枯水期低潮位逐年降低,导致一些水利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为了保障东莞市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一期工程能正常取水,对河床下切造成黄大仙取水口的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下切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坝后水库下泄水流挟带的床沙质含沙量减少,坝下游河床出现冲刷。作者利用26条河流坝下游冲刷的资料,建立了深泓最大冲刷深度与建坝前后多年平均洪峰流量变化的关系。它可用来粗估坝下游河床的冲刷深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河床下切,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枯水期低潮位逐年降低,导致一些水利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为了保障东莞市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一期工程能正常取水,对河床下切造成黄大仙取水口的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闽江下游河床下切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江下游过量采砂导致河床不断下切和枯水水位持续下降。该文从感潮河段潮差、径流与河道容积三者之间平衡关系入手,分析河床持续下切对闽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沁河发源于太岳山脉南麓的二郎神沟,全长485.5km,流域面积13532km2,是三门峡以下黄河左岸最大的一条支流。沁河下游是典型的游荡型河道,河道高悬于背河地面以上,经常发生斜河、横河河势,素有"小黄河"之称。但近年来沁河下游绝大部分河段的河床不但没有抬高,反呈下切状态,通过对沁河下游河床下切的研究与探析,可为黄河下游河道河床下切问题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飞来峡水利枢纽建成以后坝下游河床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已运行了3年,下游河床的冲刷下切,将可能影响到堤围的安全和沿岸的取水,是下游较为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工程建成前后3个代表年的河道地形资料的对比分析,论述枢纽建成以来对下游河床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河床冲刷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列举有代表性预测河床下切的分析计算方法,对稳定控制措施和整治工程序以简介,指出开展研究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动力学方法、泥沙输移原理,建立了一维河流河床冲淤数学模型,并应用于东江干流岭下站~博罗站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根据1972-1999年历史地形、水文、采砂资料进行河床冲淤变化分析,在1972-1999年期间,河床整体呈下切状态,人工采砂对河床冲淤变化有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10年-20年河床冲淤变化状况,如果不考虑人工采砂影响,河床整体以淤积为主,下游河床淤积更明显,如果考虑人工采砂影响,河床则整体呈下切状态。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采砂直接影响研究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形态,对河道通航和引水工程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该研究结果也可为建立合理的采砂制度和建设有效的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江大堤河床下切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存灼 《人民珠江》2001,(5):9-12,47
广东北江大堤河段河床近期来不断下切,改变河势,流态以及分流的比较,威胁大堤安全。要克服这些问题的发生,必须研究河床下切的原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文运有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床变化现状以及输沙平衡原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河床下切的主要原因,为决策单位提供根治床下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江下游河床下切对洪水预报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大量采挖河沙,使西江下游河床下切,洪水预报方案偏离。介绍西江下游河床下切变化的情况及原因,并对因此而造成洪水预报影响的有关情况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潭江干流近年来大量采沙的情况,从河道主槽河底高程变化、河道深泓河底高程变化及河床冲淤量沿程变化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河床近年来的下切状况.并扼要阐述其下切原因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浅谈闽江下游河道采砂对河床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群 《水利科技》2001,(1):23-26
该文对闽江河道采砂从水流流态变化到河道采砂形成采砂抗引起 溯源冲刷产生河床演变进行论述。分析闽江南北港河道采砂导致河床冲刷,危及堤岸安全等问题,强调河道采砂要统一管理,实行许可制度,以科研成果为基础指导有序采砂,力求变害为利。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9,(12):89-92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受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影响,黄河下游河道河床持续冲刷下切,同流量水位降低,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受下游河床边界条件变化影响,对部分涵闸进行改建十分必要。下游涵闸改建工程中闸址比选是工程设计的重点及关键,在研究黄河下游大河引水流量水位变化及影响的基础上,以位山闸为例,从地质、水流条件、引渠淤积情况、引渠清淤临时占地及生态环境影响、对原建筑物影响、对施工工期影响等因素综合分析论证,并确定闸址比选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五华河河子口水文站近年来因河道采沙造成河床下切严重,为此通过收集整理河子口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1981年后河道采沙对河子口站大断面、水位、流量等造成的影响,从而分析对水文测报带来的影响,并提出采取相应措施的建议,以利今后更好地做好水文测报工作,为防汛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顺直河段河床下切态势泱泱江河,变化万千,河床尤其演变不息。山区与丘陵河流的陡狭直段河床下切塌岸,固然时变愈亟;平原和潮汐河流的不少直段亦频竖向剧深河粮,横向冲蚀河岸。而平原冲积河流蛛网密布,两岸及跨河建筑物鳞次林比,社经与环境攸关。探讨此类河道的除害兴利,无疑重要而紧迫,研究工作且首选宁江黄泥潭下切直段为整治典型,在工程基本建成即于1993年~1994年开展该河段的水沙和地形跟踪监测。宁江发源于粤赣交界,汇出梅江,中下游干流长56.8km,1969年一1978年河道改造,缩短河长13.5km。由于移河改道,全线处于再造…  相似文献   

18.
河床下切导致的闸坝下游水位降低,上下游水位差增大,造成原有消能工不能满足消能要求,甚至大洪水时发生严重破坏。小埠东橡胶坝工程采用一、二级消力池联合消能工设计,由于下游河道连续多年采砂超量,河床急剧下切,导致消能工多次毁坏,严重危及闸坝安全且带来巨大损失。通过水力学模型模拟了小埠东枢纽消能工消能效果,分析了破坏原因。结合多个消能工优化方案的消能试验,提出的推荐方案一、二级消力池均能产生稳定的水跃,满足校核洪水消能要求。通过变动枢纽下游水位的消能试验,研究了消能工推荐方案下游河道允许下切极限。工程实际应用表明,推荐的消能工结构遭遇大洪水时未发生破坏,研究提出的因河床下切造成的消能破坏加固理念和对策可为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电枢纽下游河床下切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床演变过程极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但尽管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水流的输沙不平衡所引起的,当来沙量小于输沙能力时,河床发生冲刷:当来沙量大于输沙能力时,河床发生淤积,河床演变的结果是力图恢复水流输沙平衡,也就是说河床变形总是朝着使变形终止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土地及岸线资源需求迅速增加,河道受人类活动影响日益加剧。该文以东江干流中下游(河源至惠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近期的河床形态演变特征,并对河道未来的河床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3年,河段基本处于自然演变过程,总体表现为小幅淤积;2003年以来,东江干流中下游则存在明显的河床下切现象,人工挖砂、自然冲淤等因素是河床往窄深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但随着河道利用管理的加强,没有过多的人类活动干扰下,河床也将从大范围的侵蚀下切转变至慢慢回淤,恢复河道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