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举  陈荣  陈静  沈莹 《水资源保护》2019,35(1):87-94
针对磷和微量元素铁对藻类生长的共同作用,研究不同磷源下藻细胞生长与产毒过程中磷与铁的共同作用特性。试验选用产毒铜绿微囊藻为藻种,以硝态氮为氮源,分别以磷酸氢二钾(K_2HPO_4)、小分子有机磷甘油磷酸钠(Na Gly)和大分子有机磷卵磷脂(LEC)为磷源,同步考察不同铁离子(Fe~(3+))浓度下藻类的生长与产毒表现。结果表明:K_2HPO_4和NaGly是藻细胞优先利用的磷源,在这两种磷源条件下,藻细胞的生长与产毒均得到促进,藻细胞平均粒径随培养时间保持稳定; LEC不利于藻细胞的生长与产毒,且藻细胞平均粒径波动较大。在对数增长期中,叶绿素a与胞内藻毒素(MC-LR)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培养过程中藻细胞胞内总磷与藻液中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未显现出相关性。不同磷源下微量元素铁对藻细胞的生长状况影响不同,NaGly与铁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与产毒。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回用中氮磷对两种典型水华藻类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关标准,试验选取了不同的氮磷浓度值,对蓝藻水华常见的铜绿微囊藻和绿藻水华常见的小球藻分别进行了单独培养以及两者的竞争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氮磷浓度分别为15 mg/L、0.3~0.5 mg/L,小球藻生长的最适氮磷浓度分别为15 mg/L、0.1~0.5 mg/L;在氮磷比为15、30、50、150的试验条件下,竞争试验中的优势藻均为小球藻.建议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景观水体中,再生水的氮磷浓度分别控制为:总氮≥15 mg/L、磷≤0.1 mg/L、氮磷比为150以上,能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  相似文献   

3.
铜绿微囊藻初始接种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为供试藻种进行实验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蓝藻生长经过延滞期、对数期到稳定期直至衰退期,持续时间很长,符合野外湖库水华的特征;不同接种量对水华产生的影响不大,接种量越小暴发水华的时间相对越短.水华发生机制复杂,充分利用冬季光照强度弱、温度低以及控制碳的供给是防止水华暴发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利用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的主要问题是其引发的水华现象,选取富营养化较严重的西护城河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水体中藻类群落发现,绿藻中的栅藻为优势种;调整河水中N、P的浓度做藻类增长潜力(AGP)试验,结果表明,河水中氮磷含量及氮磷比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滤法去除藻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藻、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YST)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超滤在不同的水温透膜压力、藻含量、膜污染程度下对藻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超滤对池塘水中囊藻毒素的去除情况,初步探讨了超滤除藻技术应用于水厂生产实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铜绿微囊藻的混凝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实验室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为试验材料,用烧杯试验调查铜绿微囊藻的混凝特性。结果显示聚氯化铝(PAC)混凝铜绿微囊藻的效果较好。PAC对水样中铜绿微囊藻的混凝效果与藻的生长期、藻细胞胞外分泌物、温度、pH等有密切关系:铜绿微囊藻处于稳定期以及中性到弱碱性的pH范围有利于PAC混凝;温度对PAC混凝的影响与生长期有关,24-26℃对稳定期藻类的混凝沉淀最有利,对数期和衰亡期藻类需要较高的混凝温度(28-30℃);各个生长期铜绿微囊藻的胞外分泌物均有助于PAC的混凝沉降。天然水体中这些因素的耦合作用使得混凝工艺单元有效控制藻类变得困难。控制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可以改善铜绿微囊藻混凝效果,其中以调节进水pH最为方便。  相似文献   

7.
太湖湖流对波浪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基于动谱平衡方程的SWAN模型和湖流三维模型,分别对太湖波浪和湖流的生消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并研究了太湖湖流对波浪的影响。结果表明:湖流模型和SWAN波浪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风作用下太湖湖流和波浪的生成和传播过程;太湖流场对波浪场具有一定影响,风速越大,影响越显著,同时也受风向影响;沿岸区波浪受湖流影响更加显著;湖流对波浪的影响基本上呈现湖流波浪同向时,有效波高增大,波速增大,波长增长;反向时有效波高减小,波速减小,波长缩短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望虞河引江对太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从望虞河引长江水入太湖以加大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缓解流域水污染形势 ,是近期治理太湖的应急措施 ,但引水存在各种影响。以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有关望虞河引江资料为分析基础 ,从水量、水质、水环境容量、富营养化、水交换周期与泥沙等方面分析长江水对太湖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引水时机与太湖调度方式 ,为提高“引江济太”的效能提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对太湖地区水环境演变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活动是短时段、区域性水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本文分析了太湖地区水环境的演变,及工业化过程、城市化及农业生产等对水环境演变的影响,认为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水环境演变的影响逐渐加强,水环境恶化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再生水对斜生栅藻和天然混合藻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为了不抑制有益藻类生长,再生水所占比例不宜超过12%;再生水对针杆藻属和微囊藻属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对栅藻属和小球藻属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位是关系太湖流域水安全问题的核心水动力参数.风场是太湖水位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基于原型观测试验采集的风场和水位数据,分析了SE和NE两种典型风场持续作用24h情况下,太湖6处水位站点的水位分布特征,总结了太湖水位对不同风速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决定了太湖水位站点的相关性,湖区北部犊山闸站和大浦口站间和南部洞庭西山站、小梅口站和吴溇站间的相关关系均较为显著;SE风向作用下,太湖水位分布特征与风速有关. 9m/s风速作用下,太湖水位随风程增加而增加. 5m/s左右风速作用下,太湖水位分布特征并不严格符合这一规律;NE风向作用下,太湖水位基本符合随风程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水深相同情况下,风速与环湖水位差正相关,风速相同情况下,水深与环湖水位差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太湖风浪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了浅水湖泊中波高、波周期的统计分布,以及特征波要素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相关涵数法和最大熵法进行谱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无因次谱。文中的湖泊风波计算方法可供计算水库风浪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河口及海岸防护工程、围海造陆工程等已广泛采用扁平型充填管袋筑堤技术,而国外采用的是圆形管袋.不同断面型式的管袋在波浪作用下其失稳的机理不同,当前扁平型充填管袋堤坝工程鲜有可以依据的设计准则.为此,模型试验主要对波浪作用下无防护扁平管袋堤坝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中无防护扁平管袋堤坝模型的原型坝高为4.2、6.3、8.4 m,顶宽5.25 m,管袋堤坝边坡坡比为1.25、1.5、2.0、2.5.研究了扁平型管袋堤坝失稳时的临界波高,提出了波浪作用下管袋堤坝的稳定公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为扁平型充填管袋堤坝工程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太湖的主要流动类型为风生流,本文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了四种定常风场作用下的太湖风生流水动力特征,总结了风向对太湖风生流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东南风与西北风作用下太湖主湖区存在西部环流、中部环流和北部环流三个大尺度环流,北风与南风作用下太湖主湖区仅存在西部环流和中部环流两个大尺度环流。东南风和西北风作用下,太湖北部竺山湾东北部、梅梁湾东南部和西北部及贡湖湾东北部存在大尺度环流。东风与南风作用下,竺山湾西部、梅梁湾东南部和中部南北两岸及贡湖湾东部存在大尺度环流。定常东南风作用下,太湖表面流向与风向相同,底层流向与风向相反,流向拐点一般出现在相对水深hc=0.8处。  相似文献   

15.
以苏州相城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的应用情况为基础,分析和探讨该工艺实际应用效果和运行管理要求。结果表明:在常规工艺基础上,有机物去除率可提高20%~40%,氯消毒副产物降低近40%,出厂水水质稳定;O3—BAC工艺能有效应对藻类暴发和原水水质短暂突变等事件;水温对生物活性炭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夏季较冬季理想;运行管理中应重点关注和解决活性炭寿命、溴酸盐、水质生物安全性及冬季高氨氮的处理等问题;针对太湖原水而言,O3—BAC工艺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太湖流域综合管理维护河湖健康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和河湖生态健康的评价指标,阐明了流域综合管理对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效的流域管理目标在于建立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平衡的观点.维护流域生态健康所必需的综合管理措施,首先是要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建立高效、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通过有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来协调人类活动与水生态环境的兼容性,对于已经受损的流域河湖生态系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或恢复.另外,提出应把河湖生态健康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管理成效的尺度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荡湖不同位置的风浪实测资料,对实施水利优化工程后的长荡湖风浪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速较大时,湖心水域总体风浪强度较大,长荡湖谱峰周期与平均波周期和跨零周期都存在显著线性相关.生态潜堤可以有效削减西湖近岸水域风浪强度,有效波高衰减百分比介于56%~81%,平均周期衰减百分比介于14%~31%.西部近岸水域风浪...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水体平均存留时间的概念,数值模拟不同风场条件下胶州湾的水交换能力。结果显示:在无风状态下,整个胶州湾的水体平均存留时间为79 d,在夏季统计风场、冬季统计风场、SE风向异常大风和NNW风向异常大风条件下,整个胶州湾的水体平均存留时间相对于无风状态分别减少了15.2%、21.5%、3.8%和2.5%。异常大风持续作用一天,对胶州湾东北、西南海域的水体平均存留时间影响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分析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现状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提出流域控源截污关键在于建设足够污水处理能力基础上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同时还要加大工业、规模集中养殖污水的处理力度并制定相应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