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凌荣 《石化技术》2023,(4):98-100
对新技术应用于石油地质开发当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描述,深入分析了新技术在石油地质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技术在石油地质开发中的应用策略,对新技术在石油地质开发中的高效应用,以及我国石油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石油地质开发中应用新技术,能够提升开发效率、开发水平以及勘探精准度,为进一步发挥新技术在石油地质开发中的应用效果,要提升地质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充分结合实践应用新技术,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2.
李敏惠  徐静 《青海石油》2002,20(3):57-59
《Mapgis软件》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研制而成。主要适用于地质、测绘、交通等专业。若用于石油地质中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首先编辑制作所需要的专业注释、符号、及线型。《Mapgis软件》提供了1588种色标,利用这个优势,找出了一套灵活、方便符合石油地质专业图件要求的色标系统。《Mapgis软件》,具有分层管理功能——系统提供了对图形信息进行分层存放、分层管理、分层操作等功能。从而可以利用图层作灵活的组合编图。《Mapgis软件》接口包括MAPGIS的明码格式数据接口,DXF接口,DLG接口,STDF格式等等。从而达到数据资源的共享,满足了石油地质专业绘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Discovery软件包在井数据管理、地层划分对比、测井解释及地质成图等方面与其他油藏描述软件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该软件完成对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克下组油藏构造、沉积、储层、油层解释、成藏机理等综合评价,计算出扩边区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并指导《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克下组油藏扩边开发布井意见》开发方案的编制,为七西区克下组油藏增储上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研究了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特征及油藏油水宏观流动特征 ,总结了该油藏裂缝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裂缝发育的方位和平面展布形态 ,分析了裂缝研究成果在调整井设计、注采井网调整、压裂参数选取以及平面注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处理好注采井与裂缝、地应力的关系是低渗透裂缝性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EMI成像测井是20世纪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测井新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15口井进行了成像测井,在深入剖析了这些成像测井资料基础上,结合岩心、常规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微相、沉积演化、物源方向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EMI成像测井为沉积相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其可以进行岩性分析、沉积构造识别,精细划分地层岩相,确定古水流方向,解释沉积微相等。  相似文献   

6.
陈民波 《石化技术》2022,(4):119-120
本文利用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建立隔层岩性识别标准,总结四类隔层模式。结合稠油开发效果影响因素,优化调整研究区井参数、注汽参数、完井工艺等,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中深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热采的开发对策,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EMI成像测井是20世纪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测井新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鸟尔禾组15口井进行了成像测井,在深入剖析了这些戚像测井资料基础上,结合岩心、常规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微相、沉积演化、物源方向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EMI成像测井为沉积相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其可以进行岩性分析、沉积构造识别,精细划分地层岩相,确定古水流方向,解释沉积微相等。  相似文献   

8.
惠州油田文昌组砂泥岩薄互层的精细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将随机模拟理论与地震反演技术相结合的反演方法,其特点在于充分利用地震数据横向密集和测井数据垂向分辨率高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对砂泥薄互层的识别能力。反演结果能明显反映出薄砂层的横向变化,并成功将三维地震网格转换成了静态地质模型的角点网格,保全了来自地震反演的属性信息。所建立的地质模型符合油藏的实际情况,并制定了文昌组3口补充井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9.
地质建模技术在河间油田开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精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河间油田开发研究中的思路和方法,针对河间油田地质研究及开发属晚期、高含水的特点,采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包进行地质模型和属性建立,得到了构造形态模型。通过属性模拟结果,对储层空间的物性特征(孔、渗、饱)进行研究,搞清了该区各储层物性分布的非均质性规律,结合可视性技术描述研究区域的孔、渗、饱及剩余油变化规律,在油藏深度挖潜和井位部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代永贮  徐加军  庞瑞云  宋敏 《断块油气田》2005,12(1):52-54,i004
胜坨油田三区由于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层多,油层非均质严重,剩余油分布异常零散,再加上近年来井况变差等因素影响,开发调整工作难度逐年增加.面临严峻的开发形势,为了充分认清剩余油分布及储量动用状况,通过加大油藏动态监测工作力度,不断强化PND、硼中子、示踪剂、产注剖面等监测资料的录取、分析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老油田的认识水平,提高了油藏管理的针对性,有效地改善了老油田的开发效果,为下一步老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技术具有控制面积大、产量高、控水效果好的优势。新海27块由于油水粘度较大、边底水活跃,油藏底水锥进严重,现已进入高含水低速采油阶段,目前开发方式条件下,井间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因此考虑利用先进的水平井技术来有效动用井间剩余油,控制底水锥进,提高采收率,进一步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为此使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Petrel在目标工区建立构造模型,属性模型,最后和开发数值模拟结合建立剩余油分布规律模型,利用Petrel强大的井轨迹设计模块完成井轨迹设计。  相似文献   

12.
精细地质研究在聚合物驱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陆续暴露出的注入井注入压力差异大、注入难度大,采出井见效差异大等问题,开展了精细地质研究,并结合研究成果指导聚合物驱的开发调整,提高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解决水平井清砂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在水平井工作的捞砂泵,主要由水平井段捞砂泵、沉砂筒、动力钻具3部分组成.水平井捞砂泵以常规捞砂泵的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水平井中凡尔球的运动轨迹,经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和现场的应用,已经很好的适用在水平井中.水平井捞砂泵可适用在直并、斜井和大位移井中,使常规捞砂泵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注水井作业在线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油田注水井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网络现状的分析,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运用先进的ASP技术开发设计了注水井在线设计系统,实现了注水井作业在线设计、修改、审核、审批,极大地提高了注水作业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中石油专业应用软件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油专业应用软件在油气工业的各个专业领域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石油专业应用软件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阐述,对中石油专业应用软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提出了"筛选主流、专业集成、发展特色、工程管理、以用促建"的管理和发展思路,希望借此为中石油专业应用软件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不断提高中石油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超细粒子在润滑脂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爱  陈国需  宗明 《润滑油》2006,21(6):12-16
概述了微米及亚微米粒子载荷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种类和在润滑脂中的应用,对比论述了纳米粒子润滑机理、种类及其在润滑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应加强纳米粒子在循环系统用半流体润滑脂中的工业应用和自修复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油井智能间抽采油控制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新型智能抽油机节能控制器,通过检测电机的功率间接判断井下供液能力的大小。控制器可以延长低产油井的开采寿命,减少各机械部件的磨损,有效降低用电成本。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运行可靠,安装方便。  相似文献   

18.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而言,无机结垢已成为影响油田开采的主要问题。快速准确的预测油田结垢情况也成为油田开发的技术难题之一。本文应用Oddo-Tomson饱和指数法开发出油田无机结垢预测软件。并利用华池油田华152数据对软件进行验证。华池油田的实践证明,华池油田单井结垢多以CaCO3垢为主,但也发现了以CaSO4和BaSO4为主的混合垢。预测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软件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技术及应用软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与可操作分析(HAZOP)是目前过程工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HAZOP技术及软件已经成为了安全评价过程重要的辅助工具。在HAZOP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计算机辅助HAZOP技术及应用软件工具的发展进程,着重在软件构架、功能模块等方面对目前的主流技术与软件进行了分类、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